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不能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的承接,不能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就使得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投向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开始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西方的思想家在追求完美的理想社会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些思想中不乏进步的历史意义,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简论土家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宗族观念、“天人和一”的伦理精神以及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注重和谐、民本思想、爱国主义、修身为本、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中西文化的和谐思想"为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和西方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剖析其在促进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构架方面的人文思想,这也正是我们构建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以和为贵,天人合德,兼爱非攻,物我同在,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主要从道家、儒家、墨家、佛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事业中提出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导引、支撑,和谐文化及建设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力求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及建设之内在关系,最终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绵延久远的社会文化理念.作为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模式,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阶层、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很多方面.从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牵引包括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品质、开展经常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城市精神和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民间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民间传统文化宝库中,不仅积淀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与追求,而且有着关于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宝贵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良莠不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必须在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论家庭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文章揭示家庭文化建设的内涵。阐明了家庭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助廉建设和慈孝文化建设是建设良好家庭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 ,土家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山地文化 ,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山地经济生活促成了土家族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形象的思维方式、乐于助人的美德、乐观浪漫的性格。由于土家族处于中国的腹心地带 ,历来就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 ,加上族群的流动 ,中央王朝强制性的文化渗透 ,使土家族文化呈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梯田文化为核心的哈尼族传统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的和谐观。其中的水文化、梯田稻作文化、择居文化、适应文化,对当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缺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文化非常发达。中国的传统慈善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明末及清前期,慈善事业日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近代转型。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地区保留的许多姓氏、地名、建筑与土司制度有关,赶年、大摆手等则与军事活动有关,乡规民约中有"草标禁约",婚姻丧葬制度更是以复杂的程序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那种用强调本土化来拒绝变革的态度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尽管它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不同,奋斗目标不同,但它们的历史过程是同一的,而且奋斗目标和发展要求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汉语诗歌创作群体,可界定为凉山彝族文化诗派。他们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致力于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重构和民族诗歌的审美重构,已形成相当卓异的风格特征。这既证明民族诗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牢牢把握,更证明党和政府把新世纪文学艺术定位于和谐文化建设之明智,是成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