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的美国和2009年的中国都同样处在经济危机的寒潮之下,对比二者电影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经济危机对电影业产生的诸多影响,可以看出:首先,由于"口红效应"的影响,中美电影在经济危机中都出现了票房的大幅攀升,特别是中国电影增长迅速;其次,危机中的电影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同1929年声音技术的运用一样,2009年的中国电影则是3D技术崭露头角,3D电影以及3D银幕的数量激增;再次,危机中电影内容普遍具有疗伤倾向,无论是当年美国盛行的歌舞片或是2009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无一例外;最后,从娱乐产业的更迭趋势来看,1929年美国的百老汇逐渐衰落,电影逐渐取而代之。2009年的中国则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一年,媒介融合趋势下电影的传播介质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V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特技特效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电影的形式也快速步入VR时代。VR技术的革新直接促动电影视听语言的变化和升级。电影视听语言的正确应用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关键。本文结合已经投放市场的VR电影,将其与传统2D电影、3D电影相比较,从拍摄模式、叙事方式、蒙太奇等方面对VR电影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透彻认识VR技术带来的电影语言升级。  相似文献   

3.
世博场馆里的3D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尽管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3D电影,但没有任何一部能像2010年卡梅隆的巨制《阿凡达》那样火爆。  相似文献   

4.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2D到3D,电影产业的革命也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命,3D 电影正在成为一块地球人都喜爱的蛋糕。但是一方面是数字电影和3D电影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而促发电影业对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另一方面却是高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2):36-37
如今街头巷尾到处可见3D产品的广告,3D电影、3D电视机、3D汽车……3D成了当今这个时代炙手可热的词汇。3D打印技术之所以成为21世纪的科技焦点,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打印”一支笔、一条项链,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印”出一辆轿车,甚至一架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6.
电影的发展一直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的,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上的进步必然对作为艺术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影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飞跃都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更加明显,对传统的电影美学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数字成像技术使得电影假定性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突破了电影所受到的物质现实的制约。2009年被称为“3D元年”,但目前的3D电影无论在影像、表演还是叙事层面都带来了美学上的退步。影像数字化越来越使电影成为一种语言。高科技不仅对大屏幕产生影响,小屏幕也受到其影响,手机电影的出现,使电影体裁得到了开拓。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西方视觉艺术发展过程中,技术发展促成媒介递变。从绘画到摄影再到电影,从2D到3D再到4D,多维影像的发展脉络清晰地显现出人类古老的创世冲动,以及对虚拟世界僭越现实世界的渴求。将看似独立的绘画史与电影史置于人类视觉发展史中考察会发现,它们具有内在的承接关系,创世任务的转移一方面促使绘画找到自身的平面化表达,另一方面也确立了电影的本性。当下3D与4D电影表现出的纷繁景象也得以在这条视觉创世史上找到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2014年国产电影创作生产数据的分析,得出"网生代"助推"轻电影""粉丝电影"及热门IP改编电影,3D电影制作持续升温,新生代跨界编导的中小成本电影挤兑资深编导商业大片市场份额,"主旋律"电影在积极尝试类型化创作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来热映的好莱坞3D特效电影《冰河世纪3》、《变形金刚2》、《2012》、《阿凡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展示着3D技术的强烈魅力和汹涌之势;3D显示、3D投影、3D照像、3D打印等新型电子消费产品甚嚣尘上;3D互联网、3D虚拟世界等也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有人将刚刚过去的2009年称为“3D元年”。  相似文献   

10.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2D到3D,电影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带着无数个或惊险或感伤或喜悦的记忆向我们走来。电影是个造梦的机器,当时光流逝,当人们不再年轻,而电影中那一幕幕熟悉的往事又可以带你重温那天真烂漫的童年,躁动不安的青春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签订WTO协议,到今年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博弈已经进入到一个逐步升级的历史阶段。通过对国内市场电影票房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电影进口配额的调整会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电影行业进行SWOT分析,充分了解其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应对美国电影引进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商业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商业电影在影片观感、影片艺术成就、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虽有沿袭欧美电影的痕迹,但是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商业领域的一只瑰宝,中国早期商业电影的成功是历史变革过程中值得思考和商榷的重要问题,也是窥探中国历史变革中商业发展的门窗。时代在变,中国商业电影的传承未变,精神未变,依然焕发着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电影体制的改革,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未摆脱低迷的徘徊局面。今年是中国电影的百年华诞,借此良机,我们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电影管理体制的创新,尽快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重视电影产业的资本运营方式,在电影产业流程中始终贯穿市场观念,以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商业化盛行的中国电影产业,明星在影片制作与营销中的作用已愈发凸显。细致深入的分析明星研究在中国的必要性和特色已经成为电影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对发源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明星研究理论总结出发,讨论了该理论结合中国电影实际的必要性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3D电影一方面屡创票房神话,另一方面饱受诟病,两者形成了一大产业悖论。这一悖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产业危机,其根源在于人的利己性由于缺乏产业规范的有效约束而被放大和放纵,艺术家和观众的利益分配失衡,经济关系恶化。破解这一悖论的根本在于匡正人性,关键在于制定和完善艺术法,而完善艺术法的难点在于解决艺术质量标准问题。在艺术法得到完善和遵守的前提下,再谈3D电影艺术质量提升才是有意义的。3D电影艺术构建应以国家为单位,集一国之技术、财力和创造力,挖掘一国之文化宝藏和艺术素材,建立品牌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李青 《新天地》2015,(2):24-25
日前,一部由徐克执导的3D版电影《智取威虎山》勾起了人们心目中那个多年的"杨子荣"情结,一家老中青三代进电影院看杨子荣活捉座山雕,追忆往昔,几成盛况。算上这部电影,作家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已经先后被改编为一部现代京剧、两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1957年,曲波的这部《林海雪原》出版,曲波在开篇献词中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小说有虚构,但是70年前的东北剿匪战场上,英雄杨子荣确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8.
电影资本论     
从协拍到合作、从资本介入到私募基金,中国电影的资金流变形成了当今日趋多元的模式。如今,私募基金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电影资本运作的潜流  相似文献   

19.
如果要给中国电影划分阶段的话,那么四十年代以前的电影可称为中国早期电影。其中经历了初创阶段(1905~1932),转折阶段(1932~1937),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解放战争阶段(1945~1949)。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已经初具规模,民族风格、民族传统也大体形成。从美学的角度来考察,其基本特征已经显现:无论是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无论是通向过去,还是走向未来,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强大背景。正如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电影大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世纪以来从《英雄》开始的中国电影大片现象引人注目:"大片"的票房成就和文化意义,"大片"概念的约定俗成及相关电影观念的深入人心。作为新中国电影发展60年之重要成果的中国电影大片,已经初步成为了一个中国电影的重要新类型。《集结号》是中国大片的一个转折。大片逐渐呈现出若干类型性特征。从类型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大片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大片类型。但一些大片在类型定位上并没有遵循类型电影的规则,自觉或不自觉的非类型或反类型实践,使得大片留下一些矛盾和尴尬。尽管中国大片问题仍多,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事业是需要大片的,大片可以带动电影市场。当然,大片类型需要成熟和优化,需要妥善平衡艺术/商业,本土/国际等复杂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