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晚期罗马帝国,全部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以皇帝为首的等级森严的官僚机构中。由于官僚体制的权力非常大,不受国家基本成员所实行的任何监督,从而变得腐化和庸劣无能,表现为皇帝和官僚之间的相互欺诈,行政官员的日益腐败,买官和卖官盛行,以及经济腐败、军队腐败和司法腐败等。腐败使晚期帝国政府频临解体的边缘,国家的命运陷入岌岌可危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中外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忠勇爱国、节俭朴实成就了罗马帝国的辉煌,而崇尚奢华、腐败堕落则是促使其走向灭亡的催化剂。罗马帝国兴亡盛衰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后人郑重记取。  相似文献   

3.
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庆 《齐鲁学刊》2005,8(6):60-64
罗马帝国时期,瘟疫频仍,这既是人为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也与当时医学的落后、城市的发展和战争的频繁有密切的关系。它周期性的爆发不仅导致了罗马帝国人口的大量减少、经济的衰退、政治的混乱、军事实力的下降及帝国战略的转变,而且推动了基督教的兴起和壮大。这些都加速了罗马帝国衰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乃至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志新  朱绍华 《河北学刊》2002,22(5):126-130
中古时期的门阀士族经历了一个由不断衰落直至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特权的丧失,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优势的丧失。大兴科举,发展学校教育,是导致门阀士族文化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达 ,使人类的生活失去了诗意 ;自然环境的恶化 ,使意境产生的基础受到破坏 ;生存压力的增大、理想的消隐 ,导致诗意的淡化 ;形式的局限性 ,使诗歌淡出了社会生活。因此 ,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已经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它的淡出、衰落乃至消亡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于把南唐词和西蜀词相提并论 ,实际上南唐词的感伤风格和西蜀词的艳冶风格有很大区别。南唐词特有的感伤风格与南唐衰亡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即“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  相似文献   

8.
建立于13世纪中叶的马木鲁克王朝,依靠人民的积极支援和英勇斗争,打退了蒙古人的疯狂进攻,清除了十字军的邪恶势力,曾使国家煊赫一时。然而,由于其推行的军事封建土地制度及宗教基金制度,本身就包含着毁灭自己的种子。此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葡萄牙的崛起,使马木鲁克王朝在地中海、印度洋的贸易战略地位丧失;天灾人祸使国家经济一落千丈,人民怨声载道,起义不断。1517年,终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相似文献   

9.
论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罗马帝国文化不存在“衰亡”问题,而是原有文化的“转型”。通过对罗马帝国文化成形、整合、转型的分析,笔者指出,文化转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是新旧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现存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实施重组,从而产生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国会馆的演变及其衰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以后,会馆这一民间社会组织进入衰亡期,经历了向同乡会、同业公会以及商会和存袭原有名称三种转变。就其衰亡的原因,一是内部固有的落后性即封建性,二是社会的变异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卫在西周初封时是诸侯大国 ,其地位较齐、鲁、宋、晋等国远为重要 ,然而在春秋诸侯争霸中 ,卫国不但未能称霸 ,反而每况愈下 ,岌岌可危 ,原因何在 ?以史料分析得之 :政治上 ,卫国统治者争权夺利内乱不止 ,因循守旧不能改革自强。外交上 ,卫国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制订正确的外交政策 ,导致多国交相侵伐。不利的地理因素加速了卫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衰亡的生态化过程与制度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组织生态学是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衰亡是组织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组织生态学认为,企业衰亡受生态化过程、制度化过程的多重影响。生态化过程由企业种群的种内竞争、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程度来决定,并受到企业种群空间特性的制约。制度化过程强调企业合法性和制度镶嵌性等因素对企业衰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古代罗马帝国的葬式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中泽 《学术研究》2012,(2):109-119,160
罗马人最初流行的土葬,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有关;随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火葬在罗马人当中盛行起来.公元1世纪后期达于鼎盛的火葬,既是罗马奴隶制繁荣的产物,也是希腊灵肉二元论思想影响的结果.从3世纪开始,土葬又重新成为罗马帝国中主要流行的葬式,这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更所造成的.在当时,土葬是一种比火葬要便宜得多的葬式,3世纪的社会经济危机既造成了较高的死亡率,又导致了生活的普遍贫困化,因此,大部分人选择用土葬方式埋葬自己的亲人.异教民众当中土葬方式的推行,与基督徒的土葬传统不谋而合,这对于基督教在帝国内的传播是一个有利的契机.基督教的土葬在外表形式上继承自犹太教,但其思想内容却渊源于肉体复活论.这种理论既造就了一种中庸和自然主义的死亡观,也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用的葬俗.  相似文献   

15.
作为罗马帝国统治的重要支柱,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军队干政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是:禁卫军参与皇帝废立和公元68~69年行省军团发动叛乱。其主要原因是:帝国初期,统治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皇位继承制度;兵源素质低下,士兵待遇较差;以及皇帝对军队的过分依赖和纵容等。而到了在弗拉维和安敦尼王朝时期,军队干政现象很少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皇权的加强和帝制的巩固;军队成份发生了改变;军人待遇和服役条件得到改善;皇帝加强了对军队的有效控制等,从而使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依据对集权的三种含义的分析,可以将国家形式发展的动力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按照一定比例从全部具体个人的权力中提取的力量的总和所构成的深层动力,另一类是作为权力内部配置格局形式存在的表层动力。在深层动力和表层动力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封建社会帝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宪政国家是历史上两种重要的国家形式。通过集权与两种国家形式的关系的分析可见,将集权视为国家形式分析的普遍性机制具有更高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权:集权与分权的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集团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使其财务管理有别于一般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财务控制机制,核心是财务控制权的安排.财务控制权包括集权为主和分权为主两种模式,本文认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采用集权模式还是采用分权模式,要考虑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空间区域分布、资本关系、业务联系以及成本效益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情况的集团成员企业来安排财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在长达二百余年的"罗马和平"时期,罗马帝国西部城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并蓬勃发展。这一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而言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帝国经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第二,有效的社会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世纪的政教斗争中,11至13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最激烈,影响也最大。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于王权。从11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在政教斗争中,帝国政府放松了对德意志的治理,从而削弱了王权,导致霍亨斯陶芬王朝解体。而教廷热衷于政教之争,也降低了教会及教皇在精神领域的领导权,使教廷威信下降。政教之争是西欧这两大国际力量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