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发现法的发展袁振东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迪下,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Heuristic)来源于希腊语(Heurisk),是古希腊时代的一种教育方法。到了近代人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发现法是反对呆读死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学和中国语用学思想“中国语用学研究”课题组一、语用学:符号学的重要分支(一)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莫里斯(Morris,C.)突出的功绩之一是对符号学的三分法,即把符号学分为语形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  相似文献   

3.
TheleakagecurentofZnOvaristorwithexcelentlynonlinearvoltageampere(V-I)characteristicsincreasesgradualyunderthelongdurationl...  相似文献   

4.
语音中心论与文字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德荣 《学术界》2002,(2):213-221
德里达的力作《论文字学》(DeLaGrammatologie,1 967)的出版 ,标志了与西方传统诠释理论的“语音中心论”( phonozentristische)相对立的诠释观念的形成 ,这种新的观念或可称之为“文字中心论”。德里达立足于“文字”的解释体系虽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诠释学与语言学 ,但他所从出发的基础———文字 ,却不是我们在常识意义上所理解的文字 ,而是一种先于言语而存在、包括言语在内的原初文字 (archi-ecriture) ,但这种“先于” ,又并不意味着肯定时间意义上的先在性。〔1〕在笔者看来 ,德里…  相似文献   

5.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杜卫“审美论”是“aestheticism”的汉译,这个英文词又译作“唯美主义”或“唯美派”,近来又有人译作“审美主义”。本文所讲的“审美论”是指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理论或观念,同时尊重通行的用法,以“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分析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本文在对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陈述进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完全隐喻的方式建构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陈述.一、中国哲学的重建与中国哲学中本体论陈述的理解本体论是英文ontology一词的译名,或译为“存在论”或“存有论”.此词十七世纪中叶开始通行于西方学界,是由希腊文on(存在)和logos(智慧)二字凑合而成,意思是探讨存在的学问.从词源学上看似乎译为“存在论”或“存有论”更合适,因为“本体”与“现象”相对立,本体论似乎只是研究本体的学问,而存在或存有则包括了二者.这里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仍然沿用旧译.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不只是哲学的具体论题或论域 ,它首先是哲学的本性 ,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或自觉澄明。在哲学的演变中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本体论范式 :其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 ;其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迄今为止最自觉地体现人的自由和超越本性的哲学 ,是人之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显现。他的哲学通过对现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在超越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传统本体论范式和确立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的哲学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8-22
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象界中分离出纯粹思维作为其研究讨论的领域,而中国哲学里讲的本体论实质是体用论,体用思想是中国人思考世界存在的特有方式。对比中西本体论的差异,能更清晰地呈现体用论作为中国哲学自身体系特质的现象,这对建构符合中国哲学本身特质的哲学体系、融通中西本体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思潮的巨大影响,使得人们夸张了分析哲学和传统哲学的差异,割断 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表现就是忽视从本体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哲学的发展,忽视研究分析哲学 所包含的本体论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特劳森(P.F.Strawson)和罗素(B.Russell)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的本体论旨趣 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是事出有因。本世纪7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经过德国资深哲 学家图根哈特(E.Tugendhat)和早逝的牛津哲学家埃文斯(G.Evans)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①本文 拟在图根哈特的工作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研究的角度重述斯特劳森──罗素之争。  相似文献   

10.
存在论内在地包含着本体论和生成论两个方面,传统哲学关注的是本体论的方面,"奠基论"意义的存在论则把两个方面更好地结合了起来.根据表现形态及内在特征可以把存在论划分为"超越论存在论"、"实践生存论存在论"和"此在存在论" 三种可能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学研究什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  经济伦理学研究什么 ?国内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没有争论的。比如 ,对英文businessethics应如何翻译的不同看法 ,就反映了对经济伦理学的不同理解。一些学者主张将businessethics译为“经济伦理学” ,并进而认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或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经济伦理学等于企业伦理学或商业伦理学。这样的主张是对经济伦理学作了片面理解 ,把经济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过分地狭窄化了。严格说来 ,businessethics应译作“企业伦理学”或“商业伦理学”(也有人译作“经营伦理…  相似文献   

12.
文旭 《学术界》2001,(4):263-269
模糊语言学 (fuzzylinguistics)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它是语言学与模糊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研究对象为模糊语言或模糊言语。目前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并有了较大发展。国内已有词典收入“模糊语言学”这一词条〔1〕。伍铁平教授是我国模糊语言学的开拓者。他于 1 979年率先将美国伯克利的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和电子研究实验室的札德 (L .A .Zadeh)教授的模糊集合(fuzzySets)理论介绍到中国 ,并运用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他的《模糊语言初探》在《外国语》1…  相似文献   

13.
ChinesestudentslearningEnglishasthesecondlanguagealwaysfelitdificulttowriteEnglishcompositions.Theproblemiscausedbythefacttha...  相似文献   

14.
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孙卫国“宦官外交”一词(EunuchDIPlomacy),初见于王赓武的EarlyMingRelationsWithSoutheastAsia—ABackgroundEssay①王虽未对其给予明确的界定,但意指宦官被遣诸边及国外。汉代...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句子长短论成谨长和短是一对相对的根念。英语句子中的长句与短句(longsentencesandshortsentences)自然也是相对而言。同我们的汉语相比,英语中的长句要比汉语中的长句显得多而长,这是因为:英语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多(并列主语、并...  相似文献   

16.
Xie  WF Chen  Cy 《广州师院学报》1998,19(11):61-65
Modernlithographictechniqueshavemadeposiblethefabricationofindividualquantumdots[1].Suchstructuresconfineelectronsinalthreesp...  相似文献   

17.
印度古代胜论派哲学关于四大极微的理论和九种实的观点明显具有多元实在论的本体论性质.其和合句义论、声无常论、因中无果论等学说则具有整体涌现论的复杂系统理论的性质.胜论哲学认为感觉的发生是业(运动)、德(对象的性质)与意(意向)的合,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这些思想又与当代信息哲学关于认识的信息中介论的相关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无论其产生、演变或发展,还是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或加工,总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并受其影响和制约的。这种前提条件就是语境(context)──语言环境。语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人类学家B.Malinowski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来的,他指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三十年代,英国著名功能派语言学家J.R.Firth提出了语境理论。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等新语言学科的兴起以及语言研究的不断深人,语境受到…  相似文献   

19.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4,(1):125-130
程颢、程颐在建立理学体系时,对佛教的出世主义、轮回报应等思想持批判态度,对禅宗、华严宗的本体论、心性论持吸收融合的态度.从二程兄弟哲学异同的角度看,程颢较多地吸收了禅宗的佛性、真如、本心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使他的思想具有心本论倾向.程颐较多地吸收了华严宗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等本体论、心性论的形式,从而形成了理事二分的理本论.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看,存在温和同化论、激进同化论、温和多元文化与激进多元文化论等四种典型的多元文化理论。认为不同集团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都是独特的价值实体,都应平等地受到尊重并共同发展。教育中存在民族文化、阶层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同伴群体文化等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对多元文化作出的回应。民族教育问题是在我国多元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