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可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之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两者是有区别的。原因在于两者的主体不同。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司以简称为社会主体,自我价值的主体是自己个人,可以简称为自我主体。前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社会主体的效用关系,后者是作为客体的人同自我主体的效用关系。当人同外部自然界发生价值关系时,外部自然界是纯粹的客体,人是纯粹的主体。当人同自身发生价值关系时,主体和客体就都由自己来承担。作为人自身的主客体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是客体根据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主体一定是人;客体是被人所认识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人自身。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德育价值表现为它对人类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学校德育价值主体就是指通过学校德育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人类。学校德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与人类的主客体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人类是它的主体,它是人类的创造对象、认识对象和评价对象;另一方面,人类又是它的客体,它通过自身的活动,改造和发展着人类。然而立足于价值关系审视它的地位,就会发现它担当的是价值客体,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人类是它的价值主体,通过它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与学校德育的价值关系是确定的和无法变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文化视野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的文化视野、社会角色、知识结构与精神产品密切相关。反映时代主流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更多地指向现实和未来;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对精神产品的取舍服从于社会现实,并着力体现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导向;导向性的文化视野决定了编辑在对精神产品的选择、加工活动中引导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编辑的社会角色有社会的规范性角色、学科权威角色和内化式角色,编辑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识过程决定了其对精神产品选择时的价值取向。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精神产品的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同时又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认同研究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文化创构活动,编辑工作具有高度职业化的特征,因此编辑主体也有职业认同的问题.编辑职业认同培养,是编辑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影响编辑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来自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要建构编辑的职业认同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一是通过主体建设来提升自我认同;二是通过编辑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编辑工作社会激励机制的完善,来提高编辑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7.
论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所谓价值思维,是指价值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一系列价值认识活动。而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则是学报编辑(价值主体)为满足社会需要,根据其办刊宗旨,对作者、选题、文稿(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所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  相似文献   

8.
编辑审美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文化活动,它贯穿在精神产品的采集、审辨、选择、组合等有序化构成的整个过程中,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出版物质量的关键。编辑作为把关人角色,从大量冗杂信息中挑选出精品,就是其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审美是编辑对对象世界的美的现象、规律、本质的能动地把握,它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编辑审美的实现程度受制于编辑生存的大环境和自己的主观努力,需要编辑不断积累、主动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谈教育对扩展人的价值的作用.这个问题已引起教育界极大的关注.一、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价值从哲学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指人体、群体和人类的价值的总称.人的价值是指人作为客体对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因为人具有主客体的二重性,在活动中他是主体,在存在中他是客体.人的价值从他作为客体满足人(个体、群体、社会)的需要的角度看,就是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即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人与社会(包括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说,人的价值取决于他所创造的价值,即取决于他的贡献.人的贡献和成就是人的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人的价值的内在根据.贡献和成就最终应表现于新人的塑造,个性的解放.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最高价值.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从人是手段的角度看,人的价值决定于他所创造的价值.从人是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质量,是目前学报编辑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学报质量,时贤论述颇多,笔者仅从学报的价值、学报的效益与学报质量的关系及其提高学报质量的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学报的价值是学报质量的内在根据 所谓价值,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相对于学报这一客体来说,其价值主体具有多元性,作者、编辑(包括主办者)及作者都可以队各自的需要对学报的价值进行认定。学报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满足各方主体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国防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教育引导、思想影响等方面,是一种教育价值。国防教育价值是在国防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国防教育活动中主体教育需要的满足或实现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表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赋予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的经典命题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不断地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获取更多的“力量”,知识是“力量”永恒的源泉,几乎所有的思想、知识和信息都是以出版物作为载体呈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而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对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决定了编辑工作者所应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就是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提供给人民,使各类出版物都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并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呢?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编辑工作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人本主义价值概念割裂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价值不仅仅存在于主客体之间,同时也存在于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人类的进化过程既是有序化的增长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演进过程,复杂的社会价值可以还原成物理价值,价值演进分成物理价值、生命价值、人类价值三个阶段。价值关系的本质是事物与环境关系中表现出的自存趋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价值坐标之轴。生命价值在于通过趋利避害获取负熵以维持自组织能力。人类价值取决于人类各种需要及人类理性。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价值从整体取向走向个体取向,人类个体价值的最高阶段是自我实现,这是人类个体区别于环境的高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从总体上来说,是以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积累为其目的的。编辑所面临的“初级精神产品”——著作物或文稿——是人类文化知识的胚胎。“物态化的出版物生产”是编辑工作的直接目的。这里所说的“出版物”,就是通过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将作为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5.
关于自我教育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是标志着人类的社会性和个性,主体性和自觉性的概念。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自我教育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自我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自我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主客体的对立统一。自我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活动。  相似文献   

16.
艺术价值作为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价值,从内涵上说,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价值类型,而是以特殊的组合方式(审美与情感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形成的一种蕴含着多种精神因素的综合的价值类型。就艺术价值本身来看:艺术价值生成、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满足这一要求的关系之中,是在主体的精神需要和能够满足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客体功能通过艺术活动达到统一的基  相似文献   

17.
学术刊物的编辑,在价值事实中,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主体;社会读者是客体;作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学术期刊则是媒介,是编辑、作者、读者相联系的中介物。编辑、作者、读者之间一般的关系并不是价值关系,只有对作者、读者的正当需要,编辑者愿意并且能够满足,这时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才是价值关系。编辑满足作者、读者正常需要的行为是价值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心理倾向,就是编辑的价值取向。编辑的价值取向不同,其编刊的指导思想和编辑的实践行为也不同,所生产刊物的质量、价值及其影响也就不同。因此,学术编辑具有科学的价值取向,对提高刊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人格构成及人格修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性格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把关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较好的人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事业心,提高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加强编辑人格修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兼论编辑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现代化涵盖两层意思一是编辑手段的现代化,二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二者互动互进,尤以编辑主体现代化为重.文章认为,增强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编辑主体现代化的首要选择.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指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当中对出版物质量所作的一种价值界定,指出版物质量的优化和高档次化.它是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价值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等等主体意识的综合与凝聚,是一种为争取最佳的社会效果而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窥视和论析了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生成的必然性、内涵特质及实施编辑主体品牌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编辑活动在人类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居于中间环节,编辑就成为身负特殊责任和使命的社会角色。现代社会是一种文化导向型社会,现代化的肇始和归宿都体现为一种文化变迁过程。文化变迁的契机凸现了编辑文化选择的权利。编辑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文化创新的“设计师”,在文化变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