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狐仙鬼怪等幻想中的形象,也塑造了现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胥吏形象。这些胥吏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鱼肉百姓、挟持主官,其性格主要表现为贪、酷、猾等特征。蒲松龄塑造的胥吏形象反映了晚清胥吏腐败的现实,是作者长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的结果。蒲松龄关于胥吏的问题触及了封建管理体制中的痼疾。  相似文献   

2.
丁建峰 《天府新论》2013,(3):121-127
胥吏政治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当独特的政治现象.作为具有专业技术的行政人员,胥吏在古代中国行政事务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这一群体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均在不断下降,这构成了一个内在悖论.从政治经济学的广义效用视角来看,胥吏的预期效用由收入、职位和名誉组成,由于古代中国的社会复杂化和行政繁琐化,同时国家财政能力并未相应增长,导致国家无法支付胥吏的信息租金,甚至无法支付胥吏的基本生活费用,而社会阶层的动态隔离演化,使胥吏群体的职位前景与社会声誉交替下降,胥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满足,只能通过各种替代性方式谋求体制外的补偿,导致腐败的广泛化,胥吏政治遂发展成难以治理的痼疾.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不断加强 ,各项法律条文的日趋繁密 ,以及国家对官员管理力度的增强 ,使官府中处理文书和奔走驱使的胥吏在国家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出现代官理政甚至越权行事的现象 ;同时 ,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某些缺陷 ,自身素质不高的胥吏也给国家政治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封建王朝官吏考核制度,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封建国家不仅需要设置大量的官吏,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而且为着这个国家机器能够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进行运转和发挥作用,还特别注意了对官吏实行考核。韩非子曰,治国之要,在于“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  相似文献   

5.
周文宣 《理论界》2013,(5):127-129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前,清政府新政治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政治体制的完整性已被打破:戊戌变法时期增设的新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度及法规,对封建传统势力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置的新机构,使清王朝的国体与政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以看作中国国家体制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族是在新的所有制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愈先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愈高,商品经济也就愈发达。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商品生产发展的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历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本轻末。自古以来,除了交皇粮,农民种粮为了吃饭,种棉为了穿衣,养猪为了吃肉,养牛为了耕田。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放后,我国各民族先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冲破了旧制度的束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部分民族地区的商品生产日趋繁荣。后来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混淆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界限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集市贸易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界限,在农村  相似文献   

7.
侯俊云 《兰州学刊》2005,(4):291-293
清代胥吏之弊严重,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官员都十分重视.陈宏谋是清前中期一位重要的督抚大臣,吏治突出,他把教化训导与实政结合起来,有效地管理和防范胥吏弄权作弊,对当朝和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说:“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管理兵刑的是封建国家的暴力机关,管理钱谷的是封建国家的剥削机构。这两者也就是封建国家向农民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主要工具。毛主席又曾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孟德斯鸠、洛克的理论影响了美国国家政体的形成,那么我国封建国家政体的形成则是受法家理论指导的。如果说,西欧的封建专制主义是单层次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的统治,而我国则是双层次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于人民和君王对于人臣的统治。前一个层次集大成的设计者是商鞅,后一个层次集大成的设计者是韩非。而《管子》则集齐、秦法家之大成,兼及儒道。之所以时代终于接受了法家理论所设计的专制主义,是由于长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战争,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封建国家政体的形成、双层次专制主义的形成,而且决定了我国封建国家是全能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衙前是北宋的一种职役 ,担负收管官物的重任。衙前在北宋中期是胥吏与乡户差役并存 ,以后乡户充差的比例逐步降低 ,到北宋末期衙前已转化为专门的低级官吏。从胥吏与乡户差役并存到合流为小吏 ,这种转化是适应北宋的财政状况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城局"为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一个官职,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将其视为县以下职役或胥吏。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出土的《西州典马思忠牒》、《唐某人与十郎书牍》、《周氏一族纳税文书》及伯希和库车D.A90号汉文文书中"城局"的逐一辨析,认为"城局"并非县以下职役或胥吏,而是军队僚佐,属于军职人员。  相似文献   

12.
赵亮 《理论界》2008,(6):138-139
清代,胥吏侵贪远超前代,尤其是到嘉庆朝以后,形势愈加严重,其对于王朝统治根基的破坏是十分惊人的。本文拟以嘉庆十五年广东和平县书吏捏信借贷案为例,对嘉庆朝胥吏侵贪案的表层及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从而从一个视角更清晰地观察侵贪类案件的始末根由。  相似文献   

13.
刘长江 《天府新论》2006,(2):137-140
封建法政体制自战国秦汉时期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至隋唐时期得以发展〔。1〕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专文系统论及唐代法政体制的情况。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唐代法政体制的特点及其运作略作探析。一、唐代法政体制概述所谓封建“法政体制”,概言之,即封建  相似文献   

14.
清末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的总取向是封建伦理道德 ,其积极因素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设置语文德育目标 ,设置“读经讲经”课以落实语文德育目标 ,把抽象的德育目标落实到各个科目 ,把道德判断隐含于教学要求中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总的价值取向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它试图在伦理、人性、时空和制度等方面完成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元代中期出现的一部吏员初习启蒙读物,《吏学指南》是元代吏员出职制度的产物,也是此段历史的有力佐证。它反映出在元代官员铨选制度下,官府胥吏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政治地位的同时,更加形成了独立的自我意识。这种独特的胥吏意识的凸显,在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中具有一定意义,应该受到必要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律》对亚洲古代各国封建法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国家与法权史上,唐朝标志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发达形态,因而作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严密镇压人民的法律,也显著发展,塑造了封建法典的楷式。它不仅在我国,并且对亚洲各国封建法制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江地在《清代官制概述》一文中对不是封建政权的官员,不向国家领取薪俸,但对封建的国家政权起着重大作用的幕客和书吏列专节叙述,颇有见地。但由于简略,似乎不能揭示其全貌。本文愿就此补充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封建官员通过科举、贡生、荫生出身的称为“正途”,  相似文献   

18.
民讼官--宋代民众对官员的诉讼抗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社会民风好讼并非只体现于民众之间,也体现于民众对官吏的诉讼活动中。官员被民所讼与行政能力有关,但更大诱因在于其对民众权益的不法侵害。民讼官的频繁,不仅因为民众维护权益意识的觉醒,也是中央政府的政策使然。豪强与胥吏在官民诉讼斗争中角色复杂,胥吏讼官更多体现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豪民对官员的讼争客观上与一般民众的利益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对明末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我们向来归之于君主的昏庸残暴、宦官的干政、官僚的贪污腐败等.这是呈现于历史表层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实,当然也是确然无疑的。但是,吏胥之害也很严重。宋朝以降,吏胥系统在政治体系运转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宋人讲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清人则说本朝与胥吏共天下,即反映了这一历史变化。任何系统都有正负两个向度的功能,而且正负功能潜在的能量成正比。明末清初吏胥系统重要性的上升,预示着吏胥为害加剧即负功能的扩张,而明末清初封建政治的结构性腐败,与吏胥系统负功能的耦合共振,使吏胥系统的负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