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0年,日本发生了“大逆事件”,政府对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大镇压。大逆事件后,日本进入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严冬时代”,森鸥外正是在此时提出“大盐平八郎”这一典型人物,并以平八郎领导的暴动作为素材,写了著名的历史小说《大盐平八郎》,可以看出其历史小说中“忠于历史”还是“脱离历史”的创作手法,同时也反映了忠诚与背叛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自我意识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容易受“隐含作者”支配,脱离最初的诗题构思行文,使诗歌呈现出违背初衷的状态,形成“跑题”现象.不管什么诗题、题材,作者总要借他人之酒,浇自家胸中之块垒,要么表现人生的伟大志向、卓而不群的独立人格,要么表现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有志不得伸的激愤、孤独和痛苦,形成独具特色的抒情艺术.可以说,“跑题”现象在李白诗作中有很好的体现,研究李白诗歌“跑题”现象,对提升李白诗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作为地级市的盐城在现代戏创作方面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地位,为每一阶段的戏剧创作、演出都提供了标志性的重要作品,在全国性的戏剧创演大赛和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包括政府文华大奖和曹禺戏剧大奖,实现了由“高原”向“高峰”的历史性突破,以其丰硕而优异的创作实绩,被业内专家誉为现代戏创作的“盐城现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学消费历史的现象,从理论上可以追溯到中国小说与历史的关系。作为历史的边缘文体,传统小说不是“博采旁蒐”,就是直接演绎史书,历史演义便是以“同质性”的叙事诠释了历史的真理;现代历史小说作为外在于传统历史的“异质性”的叙事,通过对传统历史的“修补”,表达了建构现代历史哲学的冲动;新历史主义思潮与消费主义的合流,则彻底打破了历史的整体性特征,祛除了历史的光晕,从而造成了以戏说为特征的文学消费历史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戏剧的生命力之所以长盛不衰,焕发出越来越强的活力,这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一种双重共生现象有关。莎士比亚戏剧一方面活跃在剧场,另一方面也活跃在文字文本中,二者相互改写、互为补充;它们既为普通的大众所欣赏,亦为专业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阐释与批评的空间;在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他的戏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当下性,而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他的戏剧又被不断改编、改写、翻新、盗用,成为后人眼中和心中不断变换的莎士比亚。这种剧场演出与文学文本、经典化与大众化、当下性与后世不断阐释的再造性的双重共生现象展示了莎剧的巨大弹性和解读的空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永恒活力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8.
中唐是中国诗歌逐渐显示出个性的时代,名家竞出,七彩纷呈。李贺的诗歌独标新帜,别开生面,历经宋、元、明、清一千二百多年,而为人所摹拟和师法。 翻看一下李贺诗集,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以下三种现象:(1)写“丑”的诗多;(2)写女性的诗多;(3)歌行多而律绝少,七律竟一首也没有。这三种现象彼此纠结、渗透,构成了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本文试图对这三种现象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0.
荷马史诗中的巨人故事对《一千零一夜》的启发 ,《一千零一夜》对法国、英国、德国、中国作家的影响 ,其故事、小说、戏剧、诗歌中的情节与语言 ,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一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只能作“哲学猜测” ,二因世界文学创作中有“共生”现象 ,但从上述比较中 ,《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借鉴与影响则是明显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密不可分。在结合“新历史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历史”认知基础上,通过多面辨析其具体的文本呈现,构成了研讨其叙事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与历史上的“宫怨诗”、“市民文学”之类有些相似,中国文学史上也出现过专门以奴婢为题材或主要反映权婢生活的文学作品。这一类“奴婢文学”虽未蔚为大观,上也为数不少。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现象,值得人们去挖掘、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从诗歌、戏剧、小说几方面入手,力图揭示其与奴婢问题相关的历史背景、创作思想、文化内涵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对英国诗歌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是成功地发展了“戏剧独白”的诗歌体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戏剧独白诗的代表作——《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戏剧独白的特色做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不礼貌的研究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不礼貌也是人类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更是和言语不礼貌相随相伴,在戏剧语篇中尤为如此。研究戏剧语篇的不礼貌现象对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不礼貌理论为基础,对"逆礼貌"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根据构建的逆礼貌模式,以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的具体实例为语料进行语用文体分析,旨在探讨认知语用学理论与文学语篇结合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对新历史小说定义的相关界定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历史”的3种形态,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西方当代历史哲学思想是新历史小说产生的理论背景;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新历史小说与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渊源。认为新历史小说是从历史小叙事的视角来讲述近、现代民间历史生活,表达“个人自我心中的历史”的一类小说。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往昔年代的,以家庭颓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与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往往不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为目的,在类似对话的情境中完成对历史的叙说,时时让人感觉是一种现时状态中的观照,一种现在对过去的追忆和探寻。本文重点讨论的即是80年代中末期以来的被学界称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这一文学现象和文学叙事。本文将这类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纯虚构的作品视为并统称为新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9.
论歌剧声乐文化艺术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由于歌剧的综合美感与声乐演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歌剧又被称为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本文首先阐述了歌剧中声乐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而探讨了歌剧演唱与歌剧“综合美”的关系,以期读者从歌剧声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对歌剧声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两次"诗歌归来者"现象。本文通过对"诗歌归来者"这一现象的分析、比较,探寻了"诗歌归来者"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阐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即诗歌价值的回归,表明中国诗歌重新找回了本源,其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定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