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粤港合作一直以来主要依据的是中央与香港、广东两地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就连我国内地省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签署的首份综合性合作协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这份操作性比较强的指导粤港深度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中,也未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地合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重要的法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在通过完善立法赋予CEPA和《框架协议》相应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并通过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明确粤港深度合作的法律依据,为粤港深度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入世”后粤港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贸后 ,将为广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也会为粤港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在贸易方面 ,粤港间会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在投资方面 ,粤港合作会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服务业方面 ,粤港间会有进一步融合 ,从而加快粤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方面 ,粤港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是大势所趋。为了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仍需加强同香港的合作关系 ,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粤港合作新阶段香港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服务贸易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粤港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在分析粤港合作新背景及香港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粤港合作的角度,对香港服务业的总体发展前景及其主要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由此提出了香港在粤港合作新阶段中的职能定位设想。  相似文献   

4.
粤港服务业合作是近年来伴随广东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并且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两地产业合作的重点。本文在梳理分析粤港合作进程的基础上,根据2003年以来数次对企业的访谈及抽样问卷结果,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粤港服务业合作的现状特征,并由此提出粤港两地政府在未来服务业合作中的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我国内地省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签署的首份综合性合作协议,是对《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和将CEPA协议推向纵深的有力之举。但从法理上分析,作为《框架协议》订立基础的《规划纲要》和CEPA协议目前在国内法上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均不甚明确,使得《框架协议》自身的法律性质与效力的确定受到影响。为促进该协议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必要完善相关立法,明确CEPA协议及《框架协议》相应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表明,随着90年代后期香港制造业呈现的空心化,制造业已非香港的优势,港产品的零关税将不会对香港带来直接的显著收益,同时也不会对内地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力差距,两地的互补性很强,从而决定了两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可能创造出较大的效应和产生强烈的影响。在CEPA环境下必须创新粤港经贸合作新模式:一是建立新型前店后厂模式,粤港互为国际国内市场的前店;二是从制造业的合作到服务业的合作,增强地区整体竞争力,联手打出“粤港制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有模式总结的基础上,依据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讨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实现目标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学者们在研究时基本都是假设合作的主体是相同政治、行政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对于广东省与香港特区之间这一“一国两制”下跨越不同政治体制,在宪制安排、管治权力下存在不对称关系的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仍缺乏足够关注.笔者分析了这种非对称府际关系的表现及对粤港两地合作带来的影响,以引起研究者们对这一特殊府际关系的关注,丰富区域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粤港产业结构出发 ,探讨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粤港的产业及经济升级转型、投资环境改善、企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经济的核心,自贸区的建设将使中日韩三国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基于共同经济利益的考虑,避免政治摩擦与武力冲突,积极寻求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成为中日韩三国共赢的选择.打造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题中要义.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等三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模式及特点的深入解析,提炼出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启示,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合作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粤台经济合作及其与香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邦彦 《学术研究》2002,(12):75-7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粤台经济合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台商在广东的投资具有地域集中、产 业群聚等特点,已成为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分析了粤台经济合作中“香港因素” 的地位及作用,并提出在两岸先后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发挥“香港作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经济条件下,湖南融人新型的国内和国际分工格局,特别是参加泛珠三角区域性经济的合作,必须根据新经济的特点,把握分工的主动权,不能再一味寻求顺梯度转移的低质外来资本,和仅限于实物贸易的出口扩大.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广泛而增加的跨国流动性资本,湖南反向选择"优质"外资和反向输出"有潜力"资本的机会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3.
海南自建省以来,粤琼经济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建立模拟系统发现,海南经济发展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粤琼经济存在不平等关系,分别处于经济发展的中心与外围。海南要打破这种格局,创建强调自己特色的产品,把海南建成一个中国联系世界、世界联系中国的纽带和窗口,要把海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休闲旅游的中心和旅游消费的乐园。海南实现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对广东经济的一大贡献,在粤琼经济合作中,海南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实现海南自身经济的长足发展。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要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要在引导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时候,优先考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有助于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滇马经贸合作既有良好的基础,又有多方面的动力,只要双方采取措施积极给予推动,在新世纪初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并带动中国西南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上新台阶,成为推动中马经贸合作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动力。作者对滇马经贸合作的条件和重点领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融合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视野来审视粤港澳全面融合。通过区域全面融合,粤港澳可以联手参与国际分工,加快产业升级,构建国际大都市圈,做大做强知识经济,更好地发挥中西文化转换桥作用,最终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制度优势。本文试图在破解粤港澳融合所面临的难题,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创新,强化粤港澳全面融合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着重探讨制度创新对粤港澳全面融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 ,中国与俄、哈、吉、塔、乌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现应尽快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在安全与经济结合、经济比重日益增大、以经济促安全的战略定位下 ,应当把资源开发 ,尤其是能源开发列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细化并落实有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设想 ;务实、低调地处理好所涉各方的利益关系 ;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注重采用政府开路、民间跟进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1月 2 5日至 2 8日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香港岭南大学商学研究所、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第六届国际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日本和新加坡等 10 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的交流协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合评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理论与新经济有的学者认为 ,美国经济近十年来所表现出的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状态 ,与传统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周期、经济增…  相似文献   

18.
区域集团竞争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并使国家竞争向区域集团竞争发展。区域集团竞争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使区域合作更加复杂多变,它是推动当前全球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重要深层次因素。我国要重视区域集团竞争,从区域经济集团竞争的战略高度,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一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应对。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合作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出现了规模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就是其中的两个有影响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两种合作机制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未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在交通、水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与投资、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