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彧 《经营管理者》2013,(14):67-67
随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景象,而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状态,无疑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当下在建设政治文明、实行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对于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切实做到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护成为现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多数人对受教育权的认识长期以来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此,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论上的忽视往往导致爱教育权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本文进而对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的实现和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露聪 《经营管理者》2013,(6X):233-233
在法制社会中,长期关注的是成人的世界,而很少关注与儿童,当儿童的利益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儿童的弱势群体地位就凸显出来,很容易被成人所忽视,儿童的基本权利经常处于得不到保护的状态之中,儿童基本权利的保护现状也得到妥善的保护。本文对儿童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的原则进行了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宪政建设的核心,这是我国宪政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宪法运行机制的某些缺陷导致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在宪法保障上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5.
毛蜀湘 《经营管理者》2009,(19):140-141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本文试图在浅论外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几种保障模式之后,探究中国宪法是如何对公民权利进行保障的,并对保障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法律赋予了公民遗嘱自由,赋予了每个人依法享有受遗赠的权利,法律也没有禁止和剥夺“第三者”依法享有这一权利。黄永彬案不应当避开《继承法》而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应采民法的价值取向,尊重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以维护遗嘱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纳税人知情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更是纳税人实现其它权利的前提性和基础性权利。文章通过对纳税人知情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法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税人知情权法律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现时代对纳税人知情权的研究,对促进依法治税、维护纳税人权利,建设阳光政府、推进民主政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军 《决策与信息》2010,(12):44-44
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保障手段。诉权贯穿于当事人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在诉讼程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体现了它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章若昆 《经营管理者》2013,(30):256-256
透过"母女版"毕业照以及"禁吻令"等事件,讨论了高校管理法治化这一课题,指出了学校管理行为必须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利,应受法律的束缚和司法的支配,学生的基本权利应受法律的保护。在做出关系到大学生合法权利的决定时,应当要注重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考虑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学校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刑事案年是新闻报道中应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新闻媒体在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新闻纠纷。当新闻媒体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时,上关人员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程津培 《领导文萃》2011,(19):22-23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行政强制法草案。行政强制法确实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都很有必要,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但是。  相似文献   

12.
温总理在今年团拜会上讲话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面对这一宏大的命题,总理给出了标准答案。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进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法规对教育平等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我国的现实却是教育平等权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出现一些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权的事情,本文拟从法律方面对教育平等权做一个探究。  相似文献   

14.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这项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的积极作为,国家应在组织上、财政上和法律上给予保障。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运用正当防卫,可以有效而及时地制止和预防犯罪,但首先必须做到正确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一方面是避免防卫人因不明防卫界限,防卫过当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是避免法律赋予的权利被滥用,形成犯罪,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6.
情势变更制度是调整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情势变更原则对解决合同履行中因情势变更而导致的最终可能出现不公平结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势变更原则虽然在我国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未明确规定,但其与现行法律所规定和倡导的诚  相似文献   

17.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但是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或履行都依赖于经济成本。本文从高等教育权法经济分析入手,试图证成经济成本在高等教育权实现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权威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行政法律制度与WTO的公正、公平的基本法律原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存在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差别待遇,优惠待遇等。因此,必须重塑我国的经济行政法制度,以适当代全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海军 《经营管理者》2013,(20):234-234
劳动教养制度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对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秩序等发挥了应有作用。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的落实和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意识的提高,弊端逐渐暴露,需要加快改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针对于未成年人财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尽管如此,未成年作为一个特殊、复杂的庞大的弱势群体仍然会受到侵害。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民事主体,虽然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抚养、受教育等权利进行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其的财产权保护意识较为浅薄,权利很容易遭到损害。国家法律必须给与其必要的保护,所以,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变得十分的重要。针对未成年人财产划定的范围、父母对未成年的财产的权利义务以及限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处理权利等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对构建一个完善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