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黄遵宪等人就曾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意欲发动一场诗歌运动.但是他们对诗歌的改良,只是试图将新的思想,新的名词装进旧诗词的艺术形式中,或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却没有认识到诗歌语言和文体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戊戌后的文坛,虽然出现了一些鼓吹革命,高扬自由平等的具有新思想的诗,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并未出现.“诗界革命”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和新诗运动提供了借鉴,这个借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须从“文的形式”入手,改变诗歌的语言和文体,从根本上铲除旧文学的“妖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以他一系列理论主张切入了文学形式的改革.文的形式的大解放,一举摧毁了“已死的文言”的大厦和僵硬的文体的躯壳,使“丰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戊戌变法90周年,由中国史学会、广东史学会等12个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的“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广东省南海县和新会县两地召开。围绕“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这个主题,对中国近代史上这场重大的改革运动及其杰出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改革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新的评价。一、变法的性质与会代表基本上不再沿用“改良主义”的提法,但在戊戌变法是否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进一步对改良和革命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重新加以认识,比较一致地感到:判断一个政治运动地位的高低,一个政治主张的优劣,不应以是否使用暴力、是否最为激进作为标准,换言之,也就是不能以是改良还是革命作为标准,而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历  相似文献   

3.
黄乃裳是我国华侨史和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的整个实践包括:创办报刊、学校;投身戊戌变法维新改良运动;率家乡十邑农工,开辟新福州垦场;参加辛亥革命。直到晚年他还积极为家乡闽清县兴办水利,热心公益事业。本文试就黄乃裳的爱国主义思想作粗浅的探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理论在若干重要问题的论述上,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同时又具有时代的特色。晚清的小说理论家站在传统的根基上吸纳西方的理论,为中国的小说理论带入新的空气,为文学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晚清的小说理论鲜明地提出了改良小说的要求。他们对小说的论述,虽未能根本改变“小说为小道”的认识,但却使人们广泛关注小说,使小说成为流行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运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五四”精神,广东青年理论工作者80多人于4月21日在广州市举行“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30余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磊莅临会议并在会上讲话.张磊同志指出:“五四”是划时代的伟大启蒙运动,“五四”精英们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他们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主张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继承“五四”,要很好地  相似文献   

6.
在戊戍变法中以改良为职志的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一度高唱“革命排满”主张。因此,郭沫若称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人”。而革命派首领孙中山则斥责他“口谈革命……而为保皇之中坚”。那么,梁启超“革命排满”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英语诗歌中的意象派运动及自由诗革命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在内容及文体的世俗化、自由化上,都极大地影响了汉语诗歌中的新诗革命。但是新诗革命是政治化的文体大革命,意象派诗歌运动是比较纯粹的文体改良。新诗革命的领袖们严重误读了意象派运动及自由诗革命,不但吸收的是受到庞德等人抵制的,以艾米.洛威尔为代表的激进的意象派的诗观,还夸大了其文体革命的激进程度。新诗革命对汉诗已有的文体秩序的破坏性更大。汉语的新诗革命产生的自由诗的诗体是不定型的,应该称为“自由诗”;英语的自由诗革命产生的自由诗是准定型诗体,应该称为“自由体诗”。  相似文献   

8.
新诗革命分为“诗界革命”和“白话诗运动”两个阶段。“诗界革命”是新诗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先锋”作用。晚清诗坛进步与保守势力既对抗又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改良”性质。这种文体改良方式,正是“白话诗运动”采取激进的文体革命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诗界革命”是重内容、轻形式的诗的风格的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以语言改革和诗体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诗的体裁革命。但是它改变了汉诗的功能,特别是“我手写我心”的提出,赋予了汉诗在内容上的创作自由,这必然引发诗体形式的选择和文体创造的自由,并标志着汉诗现代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1916年陈独秀与胡适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具有强烈革命精神的陈独秀以“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的划分试图使以“古文”为依托的“文以载道”传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胡适则主张按照西方文学规范来置换中国的文统观念,确立“小说为文学之正宗”的地位,建立新的文学格局.事实证明,胡适模式日后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承认.随着写作者或者评价者立场的不同,“文以载道”、“应用之文”与“小说为文学之正宗”的观念成为写作与评价现代散文自由取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晚清资产阶级文化的嬗变,其实质便是革命代替改良。戊戌时期,维新派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戊戌六君子”事变后,革命与改良日趋分野,革命成为新的文化主题。在救亡图存、追求国家富强的共同声音背后,各派在具体道路选择上形态各异。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作为既定的目标,孙中山则把自由、平等、博爱写上共和的旗帜。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从改良到革命的嬗替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一其实是玄学同玄学的吵闹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时,原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随着运动的扩大和深入,这个统一战线便起了分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傅播,越来越感到不满和恐惧,于是便试图竖起改良主义的旗帜,进行公开挑战。首先是胡适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作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对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他说:“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对于这样恶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是怎样性质的运动?近年来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是改良主义运动;有人则认为不是。持“不能称之为改良主义运动”的论者,认为列宁对改良主义进行过批判,而戊戌变法则有进步作用,说它是政治改良运动尚可,说是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则不妥。认为可以称之为“资产阶级改革”,但不能叫“改良主义”;认为改良与改良主义不能混为一谈,改良是相对革命而言的,改良主义则是“革命的绊脚石”,它“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不能把任何条件下的任何改良统统称之为改良主义”。究竟戊戌变法是不是改良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近代传奇杂剧的改良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年,是在辛亥革命风暴正在酝酿着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年代里,适应着时代的需要产生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是近代传奇杂剧改良运动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近代传奇杂剧的改良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鸣锣开道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五四前夕,紧跟着文学革命的兴起,中国的诗歌发生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变化。旧诗一跃而变为新诗,成为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艺武器,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重大变革。然而,几十年来,五四前夕的新诗运动却一直受到种种非议。现代文学史著作几乎都以“形式主义”和“改良主义”作评。直到最近出版的几本文学史,也说它“毕竟只是形式上的改良”,“胡适的主张本身也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所谓‘八事’和稍后改称的‘八不主义’,大多着眼于形式上的名符其实的改良,没有真正接触到文学内容的革命。”这似乎只是对胡适的批评和否定,然而,却直接影响着整个新诗运动早期的评价。因此,本文想就新诗运动初期是否形式主义的改良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正> 杨匏安是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杨匏安一生短暂,只活了35岁,1931年8月他牺牲在上海龙华监狱里.象伟大的革命家彭湃、陈毅,周恩来一样,杨匏安也将文学作为他宣传革命主张、革命理想的重要载体.关于他的文学创作我们知道的不多,仅从1918—1919年的《广东中华新报》上见到他的一篇小说、若干译作和诗歌.但杨匏安仅见的这篇小说和其它作品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革命乡土小说最重要的一支,“革命+恋爱”式乡土小说是30年代“左翼”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在蒋光慈、阳翰笙等作家的革命乡土小说实验遭到艺术上的失败时,柔石和叶紫们在革命的乡土题材中平添了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的艺术色调,使得本是廉价的“革命的罗曼蒂克”变得更有思想的深度,也更有艺术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马君武在世近60年,前40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以民主主义政治活动家的面目记载于史册青年时期曾十分赞赏康梁变法维新.后来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赤诚地利用笔杆子宣传科学、民主、爱国思想;首先提出团结统一的反满主张,解开了"反满"历史死结,为民国的建立尽心尽力,建树了爱国爱民的崇高功德.  相似文献   

19.
吴虞,(1872—1949)四川成都人。原名永宽,后改名为虞。曾任过中学、中专教员和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的教授。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当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变法维新思潮传入四川后,吴虞是成都地区主张“新学”的第一人。他一面在成都教书,一面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家庭革命和社会革命。他不顾当时一批封建遗老和政客等的反对和“鄙笑”,四处“搜访弃笈,博稽深览,十年如一日”。就是说,他到处搜寻被封建遗老等人认为是“弃笈”的新书和报纸,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广博的考证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1898年康有为等所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批有志革新的知识分子更加焦虑我国的前途。吴虞在“不能不为蜀学前途悲也”的呼声中,于1905年离开他的妻女到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吴虞以后谈到他这段思想变化过程时说:“戊戌以后,兼求新学,乙巳(1905)年东游,习其法政。廿年来所讲学术,划然悬绝”。说明了他在思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可以“六三”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表现出自己强大的战斗力,“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帮助斗争迅速地得到了胜利。”本文着重论述发生在六十年前的,上海工人阶级“六三”政治大罢工的酝酿、展开、特征和意义,结合剖析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