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张洁的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都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她们处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行为的矛盾之中。作家的爱情理想由建构到解构的心路历程,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与悲壮。  相似文献   

2.
尹丽 《百姓生活》2012,(5):45-46
就读于合肥市撮镇中学的16岁少女周岩下定决心要和陶汝坤分手,彻底结束他们不到一年的恋爱。而同样是16岁的陶汝坤,对于恋爱的热度却尚未冷却。而这种热度,最终烧毁了两个年轻人原本美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小说中,集体话语的权威日渐统领于小说人物塑造的细枝末节,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消逝于带有政治性与概念性的符号图解之中。而在以男性作家为中心建构的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女性人物开始确立自我主体意识,拓展属于她们的言说空间,从中可以内观到女性在独立于意识形态符号下可喜的生存空间。但这空间是狭小的,一部分原因是男权话语的钳制,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女性自身对个人主体性的主动贡献。  相似文献   

4.
5.
6.
人的一生注定面临诸多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未来生活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高加林,一个七、八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农村知识青年,对爱情进行了两次选择,他选择两段感情的背景、过程和心理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而这样的差异也决定了他在爱情选择时的迷茫、犹豫和痛苦。本文仅就其两次爱情选择的原因、最终情感归属及人物形象现实意义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反思面对人格人性的先天不足和各种欲望诱惑时应如何弥补、坚守。  相似文献   

7.
两个类似的爱情文本阐释了两种不同的现代爱情观.池莉在无情地解构爱情,“不谈爱情”是她的旗帜;王安忆则在热情地重建爱情的本质,“乌托邦诗篇”是她爱情观的象喻.不论是解构还是重建都是对传统爱情文本的颠覆,显示了走出传统泥沼的现代知识女性的成熟与自信.  相似文献   

8.
爱情,一个美丽而耐人寻味的字眼。提到它,每一位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都会为之神往不已。在文学中,它又像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让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增添光彩。无论是罗密欧、朱丽叶,还是贾宝玉、林黛玉,都充满了恒久的艺术魅力,激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心灵。无怪乎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问世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引无数人为之呼唤、歌唱、欢呼与赞叹。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微妙的一种,成为人类生命中最绚烂的花朵,成了文学艺术曼妙的曲线和流动的韵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情在每一时刻都能闪耀出神性的光芒。没有爱情,人的生命没有了色彩,文学也没了生机与活力。没有爱情的世界更是暗淡如夜,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9.
对金庸小说中众多美女围绕一个男性英雄的爱情模式,研究者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认为,金庸小说的这一模式乃是由其进步的女性崇拜情结决定的。这一模式使女性情怀、女性之美在金庸小说中成了与英雄胸襟、英雄侠义并驾齐驱的一个看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爱情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具体的性别权力结构中书写出大量的现实爱情故事.她们对两性爱情的自觉的主体性书写,构成对传统爱情神话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1.
爱,含有爱护、爱惜、珍爱、敬爱、慈爱之意,是指人们的一种意识趋向和感性表达,既是人的一种心理的精神的状态,也是人的一种感性方式或行为方式。社会主义的大爱之大在于:大爱是爱人之爱,是深远之爱,是用心之爱,是持久之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师在校生恋爱现象渐趋普遍,表现出谈恋爱比率上升,时间前移等一些特点,并随之产生“多角恋爱”现象增多,学生家庭负担增加,学业成绩下降等问题,寻求精神依托、从众心理等是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因素。解决高现院校学生恋爱现象中各种突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恋爱观,了解和接受健康、正确的有关恋爱知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呈扩大趋势。正确分析和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对于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恋爱的特点和恋爱观念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恋爱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4.
赵成庆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监察官,一生为官历经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惠宗六位皇帝,由正九品累官至御史中丞。"兵部尚书赵公成庆之墓"碑以及文献记载,其为官刚正,激浊扬清,不仅兼任过通奉大夫、资善大夫,并在至正年间任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等职,其对于元代中后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后代至少十余人在明清两朝于多地担任要职,施政于地方,可谓功勋世家。  相似文献   

15.
爱的意识、大爱精神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爱是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大爱精神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利益关系中,表现为特殊的具体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大爱实践是大爱精神的源泉、动力、出发点和归宿;大爱行为是检验和区分"真爱"与"假爱"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郭澄清以自成一家、成就卓越的短篇小说和史诗性的《大刀记》而跻身中国当代文学著名作家行列。但是由于所谓“文革文学空白论”、重写文学史反而对郭澄清产生了某种遮蔽与误读,这就是“郭澄清现象”。通过对郭澄清小说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对中国当代小说史的独特贡献,认识“郭澄清现象”的文学史价值,恢复其历史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性作为人的一种本能,亦充满了矛盾.别尔加耶夫以其个性理论为基石,以悖论的方式表达出在性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困境与现实困境,即性本体悖论、性知识悖论、性行为悖论及性能量悖论.别尔嘉耶夫认为,通过纯粹否定的禁欲主义生活并不能战胜性欲,并不能解决性之悖论困境,只要通过爱情的超越,通过个性与个性结合中的自由创造,使性的欲望改变为精神的体验,才能真正使性从客体化世界的迷恋中超脱、升华,使人成为一个完满的个性,从而超越性之悖.  相似文献   

18.
老舍和李光洙作为中韩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对中韩文学由近代迈向现代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无不使命感地去迎接个性主义和妇女解放的时代思潮,不无权威地解析这股西方先进思潮在中国和韩国社会的植根、发芽和成长的趋势,并且两人恰好站在"情感革命"之正负两端,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想像和各种假设,从而塑造出极富民族特征的丰满的女性形象,设置出各种经典的艺术场景、奇妙的爱情形态和精彩的情感对话。他们的作品让人深切感觉到新旧时代变革期不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话语形式在文本中的彼此斗争、厮杀和相互解构。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两位作家为了完成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精神层面探索而激烈鏖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郭澄清《大刀记》的两个版本,其史诗性的文化品格有着巨大差异。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置换和删节后的《大刀记》,把初稿本第一部删节成了"开篇",它隐约地传达了作者希冀的另一种文化意蕴,即郭澄清本来是把《大刀记》当作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予以艺术阐释的史诗性作品来经营的。《大刀记》的两个版本的比照,不仅可以透视作家个体在社会缝隙中如何苦苦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且也能透视意识形态是如何无情地中断和删除作家所意识到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关怀,从中可以发见其显著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称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一对叛逆者.但林黛玉言行实际上并没表现出叛逆者的特征.宝黛爱情是以林黛玉的清纯爱情观为基础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不同在于她接受和尊重宝玉的人生价值观,给宝玉一个人生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