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教师法》,加强教师的培养任用工作汪春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工作的母法,《教师法》是母法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贯彻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育法》和《教师法》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著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传》平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从百回本《西游记》文本表现出来的大量明代信息来看,《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西游记》中的许多职务名称都是明代所始置,《西游记》中的许多宫殿名和城门名都是明代所始有,《西游记》中的许多办事机构都是明代所始设,《西游记》还化用了朱元璋的一首诗,并大量引用了明代《增广贤文》中的许多名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丰富的明代信息,都足以证明《西游记》作者应该是明代人,吴承恩仍然是《西游记》最可能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九章》是《楚辞》中的一组诗歌,关于《九章》的作者、写作时间、篇名和各篇主题,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文本细读,肯定《九章》皆为屈原所作,认为这九篇作品都应是屈原放流时期所写,包括楚怀王流亡秦国时期,以及楚怀王死后楚顷襄王“怒迁”屈原以后两个时间段。《九章》的编者很可能就是刘安。《九章》的主题和书写方式与《离骚》一脉相承,可以看作是《离骚》的续篇。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和《诸子》两篇的对照可见,两文对作者著述用心和《文心》著作性质的表述高度一致,这就证明,刘勰本人是将《文心》当作子书来写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刘勰撰写《文心》的态度,也有助于理解该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顾亭林《山东考古录》的成书,《四库全书》及《续山东考古录》孔宪庚等学者序皆认为其是《山东通志》的“遗稿本”,完成于《山东通志》之后。据笔者考证,《山东考古录》成书时间为顺治十八年,而《山东通志》实际上是初修于康熙十二年,明显晚于《山东考古录》。同时,通过《山东考古录》与《日知录》初刻本、三十二卷本及《日知录集释》、《日知录刊误》内容的详细勘比,对《山东考古录》的几处阙误进行了校正,可以进一步认识《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腐题材作品的出现是现实主义精神与现实生活撞击的结果。最近几年,文坛和影视中出现了不少反腐题材的作品,影响较大的有张平的《抉择》,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周梅森的《中国制造》、《至高利益》,侯钰鑫的《好爹好娘》,毕四海的《财富与人性》,刘平的反腐系列《廉署档案》、《走私档案》、《内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10):27-29
中国史学缺少活生生的“传” 中国史学里的传记,早在《春秋》和《左传》中就可见到。《左传》和《春秋》关系密不可分。《春秋》最注重人物的褒贬,也就是评定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在中国的道德标准,道德系统中,此人物究竟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0.
《无何集》本名《论衡精选》,以《论衡》为宗,“抉《论衡》之精华”,所选内容以辟神怪祸福之说为主,倡导《论衡》“发明孔子之道”,是一部宣传无神论思想,破除迷信、批判神学的作品。关于《论衡》接受史研究的相关资料,历代多是零碎的,鲜有著作出现,熊伯龙作为清初政坛和思想界中的重要人物,其《无何集》作为一本专门的著作,是《论衡》接受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圣武亲征录》《元史》和《史集》是元史研究的基础文献,相互之间的传抄关系尚无定论。《圣武亲征录》和《元史》,在正文之外还有小字注解。二者的小字注解有重合之处,内容包括人物指代、汉语翻译、并行纪年。相关内容在《史集》和元末史书《通鉴续编》中都有体现。上述史籍的共同史源可以追溯到《太祖实录》。小字体例和内容表明,《太祖实录》应是先用汉文写成的,随后翻译成蒙古文,进而为《史集》所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反映在《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它被列在105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从最初的记录开始,湘妃故事就包含曲折复杂的多层情节,具有明显的爱情因素,列为两性关系的正面典范,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占据正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 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相似文献   

14.
宇明 《社区》2008,(32):15-15
著名小说家、编剧都梁这些年以剧本闻名于世,作品数量却不是很多,已经面世的小说有4部,分别是《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和近期问世的《百年往事》。而已经搬上荧屏的《血色浪漫》和《亮剑》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创下了不错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是《国语》研究的萌芽期。《国语》受到了儒家和法家学者的重视。就儒家而言,从《尔雅》《礼记》《荀子》中均能看出《国语》的影响。就法家而言,韩非子和管子学派均从《国语》中吸纳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简要回顾《切韵》、《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等韵书后,对《十三辙》、《中华新韵》十八部、《新诗韵十道辙儿》等韵书作了重点探索,用比较的方法寻求辙间、韵部的分合变化,论证诗韵发展的趋势是宽松、简约和口语化,最终为下文提出九道辙是诗韵改革新成果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之特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渊久远的重要文体。刘勰在其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刘勰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赋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清代笔记名著《茶余客话》文笔简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学科领域,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史料,而且新见叠出。《茶余客话》记述了大量的人物故事;还注意辑录戏曲、小说等方面的材料,如《荆钗记》、《水戏》、《元曲》、《水浒传》、《琵琶记》、《金瓶梅》、《西游记》、《长生殿事件》等等,不仅保存了重要的文学史材料,还提出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例如,他以明朝《淮安府志》的记载和《西游记》中大量的淮安方言论断《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后来鲁迅、胡适等人受此启发并加以考证,最终断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茶余客话》内容还包含了许多进步思想,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切韵》系韵书,以陆法言的《切韵》为基础,经后人进行修订、增补、刊谬,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代表作是:陆法言的《切韵》;唐代孙缅的《唐韵》和宋陈彭年等的《广韵》;《集韵》等  相似文献   

20.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