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条件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往往面临着艰难的价值取向抉择 ,但政治发展无论取道何种发展途径 ,以及遭遇何种挫折 ,只有演变成秩序、效率、民主多元协变结构 ,才能建构起政治发展价值取向选择的理想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2.
蒙启红 《学术交流》2005,1(12):49-52
明确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建立经济法学范畴体系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而它却被理论界长期忽视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法应当具有的、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并满足社会主体对经济法根本要求的最基本的属性。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它的现实内容就表现出它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在各个部门法中,经济法最具有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要旨的资格。明确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选择,有利于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一起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共同实现社会关系的调整,确保社会主体各方利益和权利主张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伦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虽无统一的理论,但大多极力批判现代性,贬低科学与理性的作用。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的绝对主义转向相对主义,从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主义。后现代道德虽然已经碎片化,但并不意味着个体可以全盘抛弃道德良知与责任,自由与安全仍然是后现代伦理所要兼顾的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李宇明 《社科纵横》2007,22(8):113-114
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人财产权与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秩序都是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客体,但是侧重点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制度设计和社会效果必然有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价值取向应当着眼于世界范围和长久角度,根据知识产权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和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重心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老舍的文本世界中,“理想市民形象”承载了他国民性改造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根源于“民族自尊”的“文化侵略”的想象,从而形成了认同西方文化立场与尊重传统文化优质因素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不仅颠覆了左翼关于“现代革命”的理论想象,而且使得老舍撤回传统文化内部寻找国民性更新资源。  相似文献   

6.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0):40-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油画经过百年发展历程,仍然处于上升和再提炼的阶段,仍然需要坚持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价值取向.中国油画大众化不应该被看做是泛政治的口号,而应该是它的发展方向.坚持中国油画大众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其在大众的基础上成熟为民族的.成长为世界的;才能促进中国油画流派和风格的多元共存与发展,实现三贴近,彰显对大众的亲和力;才能使艺术市场摆脱空洞、轻浮、松散的状况,实现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把大众化做为今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油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标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9.
向华 《唐都学刊》2007,23(4):40-42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他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思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转型及新文化的价值取向徐丽文化乃社会历史范畴,文化转型是指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文化的最深层结构是价值观念系统,它广泛地渗透于文化诸要素中,是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文化类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对立。而文化转型的实质就是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平是历代进步思想家和劳动人民的不懈追求;行政管理的发展决定了必须选择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论荒诞心理小说的创作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荒诞心理小说是有别于荒诞派戏剧的一种荒诞文学样式。它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启发人们认识自身在西方现代世界中的荒诞处境;二是激励──强调人与荒诞世界抗争乃至超越荒诞的可能性。就后者而言,较之荒诞派戏剧更富有积极意义。荒诞心理小说偏重于创作主体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人类前途的追求,从理智上震摄人心;而悲喜剧的交织互融,则构成了这类小说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浅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的发展状况、功能及特点 人类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思维是比较简单的,那时还没有以概念范畴方法为工具的逻辑思维,只有行为思维,情感思维,图腾、巫术、神话思维等原始思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逐渐运用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实践的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观念展开思维活动,形成经验思维,从而为逻辑思维打下基础。逻辑思维中的公理思维就是对经验知识的系统整理。由于亿万次的重  相似文献   

14.
赔偿外交,作为日本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客观上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经济的重建与发展,也有利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恢复和建立,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索赔国,而是日本.赔偿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赔偿有助于日本改善自身的政治形象,重返国际社会;赔偿有助于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链奈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1):86-89
先秦时期商业道德中的善行广布、爱国济民善、守信重诺、诚实守信、敬业乐业、乐中思苦等思想作为基本的价值观,为古代商业活动的终极目标与商人精神世界起到了指引与推动的作用,促进了先秦时期商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先秦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娅琴 《社科纵横》2006,21(1):55-56
从罗马法开始就已经出现的时效制度在今天的各国民法中不可或缺。时效制度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虽保留下来,但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发展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检讨。对时效的价值取向研究的目的在于赋予时效以现代社会的精神,使其符合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后,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态势下,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了新的挑战。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分配规则遇到了危机,随着世界强国美国的战略东移,世界面临新的抉择。但世界经济走向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大产业、深分工、全球化的道路不可阻挡。世界政治国际政治从小政治向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文明等国际大政治的纵深发展,世界将围绕联合国的发展、国家社会的组织纪律、价值取向、利益制衡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价值取向●刘学义市场经济与价值取向是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理论界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因为价值概念一开始首先从经济意义上作解释和使用,首先同经济和人的物质利益发生了最为密切的关系。随着资...  相似文献   

19.
文尚卿 《社科纵横》2010,25(4):124-127
"三个面向"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规定,也是对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的完整表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面向现代化是先进文化总的性质要求,表现了先进文化的时代性;面向世界是先进文化的空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包容性;面向未来是先进文化的时间尺度,表现了先进文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自然人由伦理价值无差别性所决定的人格平等,与物由自然属性和使用价值差别性所造成的物之不平等,将人与物的法律地位明确区分。但是,当物之财产属性与人之人格利益交叉存在于同一个法律客体上时,传统民法理论所坚持的"主客二分法"在解决此问题时则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绝对化的困境。"生命伦理物"这一概念的出现,实现了上述两种利益的完美对接,彰显了法律对于上述两种利益的尊重。生命伦理物的确立是物之财产利益与人之精神利益双重价值的统一,体现着对民法基本价值和民法发展趋势的尊重。在法律的维度下,确定生命伦理物的法律调整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