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维夫学派的理论奠基人Eve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ytem)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且对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作了全新阐释,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多元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当其占据主要地位时,译者往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当其处于次要地位时,则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天演论》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峰期代表作,严复在译作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符合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本文拟结合《天演论》的翻译策略,以系统论中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图里和切斯特曼相关理论,探析多元理论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特别针对译者根据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多元系统论是文学及其相关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理论,它可用来指导在翻译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来探讨歇后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其对翻译文学的地位做了详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被认为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五四运动之前,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五四运动之后,翻译文学跃居中心位置。本文试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地位的转变及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者已不满足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他们开始把翻译、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结合起来研究,翻译研究开启了语言学研究"文化转向"。伊塔玛·埃文-佐哈尔提出了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该理论在我国译学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通过分析20世纪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翻译文学研究中的地位演变,探讨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多元因素,反应了该理论在中国翻译领域的应用效果。对翻译文学之多元系统理论全面的剖析,旨在为多元系统理论的完善提供明确的思路,同时发现国内研究者在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国内译学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多元系统理论对“五四”前后翻译文学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而文学系统本身又处于一个更大的多元系统之内,且由于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制约文学系统的这些因素对翻译文学具有同样的解释力。本文着眼于多元系统理论,重点论述了“五四”前后的中国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从边缘往中心过渡的过程,以及随之产生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改变了翻译的研究模式,"描述性"地看待翻译研究,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研究之中,并用新的文化理论去诠释各种翻译现象。笔者以多元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多元系统、文学多元系统、翻译研究多元系统和规范多元系统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期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而文学系统本身又处于一个更大的多元系统之内,也在发生着变化,且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多元系统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活动采用的不同策略及其原因,并对未来我国文学翻译活动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胡永近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75-77,108
多元系统理论从宏观角度研究文化层面对翻译的制约作用,而系统思想从微观方面探讨语言系统及其表达方式,二者都无法单独解释整个翻译过程。对比分析两种理论异同,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制约翻译的整个过程。最后用具体实例分析二者的相互结合在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元系统的角度,对佛经翻译对魏晋时期文学想象世界的丰富,故事性的加强,以及文学流派和集团的形成的具体影响做出了分析。认为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的文化多元系统构建中起了中心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系统理论出发,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考察,发现儿童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边缘。这种边缘位置导致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创作受到了局限和压制,但是儿童文学系统和成人文学系统间模式的迁移和融合有利于产生一种新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翻译活动虽有所发展,但翻译文学仍处于中国文化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运动之后,翻译文学跃居中心位置。文章试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地位的转变及其原因,兼论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作用与影响。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在文学思想、语言发展和形式库方面需要翻译文学来为其提供新的思想和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的翻译标准都是行之有效的标准,但都是属于翻译标准的个性表现.文章从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翻译目的等因素对翻译标准的影响,说明翻译标准是一种多元、开放的体系.同时认为"文化传真"应作为此系统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加深,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翻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对译者角色的理解和社会预期也相应提升。近年翻译界讨论的"归化"、"异化",其实也包含翻译伦理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涉及译者译作的多元文化态度、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重写的尺度、译者的责任等翻译伦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相关伦理问题有所思考,并体现在其翻译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多元文化、沟通多元文化。但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应保持在一个什么度上,作为翻译研究,更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从历史、政治、哲学、社会学等角度拓展了翻译思想,使翻译学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了其理论性和学术性,相继出现了阐释学、多元系统、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各具特色的翻译理论,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这几种翻译新论进行全面介绍和比较分析,可以促进我国同行对西方译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元系统理论为文化翻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将文化翻译纳入了世界文化多元系统之中。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全新姿态步入世界舞台中央,文化自信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作为民族文化符号构成的云冈文化,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宗教文化特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文化步入世界文化多元系统中心,在译介民族文化时应坚持异化翻译为主,归化翻译为辅,多种译法并存的翻译策略,不仅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有利于推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埃文 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上理论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翻译文学史研究若孤立地运用以上某一种理论,还不能全面观照和深入分析翻译文学现象,应将以上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综合性的 “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以满足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呈现出系统模式多元化景象.女性主义进入翻译界,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迎接它的有批判和质疑,也有赞赏与憧憬,这是在所难免的.随着技术操作等微观层面的进一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成为多元系统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它从独特的视角指导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国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翻译技巧和微观的层面,还应从宏大的文化角度把握国学翻译的历史和现状。多元文化系统理论将作品研究与社会、历史、文化力量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拓展国学翻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如果以国外近半个世纪来翻译研究的进展为背景,回顾国内近30年翻译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重技轻道、重语言轻文化和重微观轻宏观等值得反思的问题以及翻译语言学途径的不足与局限。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加强翻译的文化意识,进一步确立文化观,进而在翻译文化观的指导下,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深化我们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通过对《论语》的三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译者所处的文化地位在某一特定的文化多元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译者对待这一地位的主观态度是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