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由于张之洞思想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更由于其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产生的巨大影响,学界对张之洞教育思想的研究日渐繁盛。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理论及实践已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与完善当前教育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形成了较系统的留学教育思想:提倡留学,力主留日,注重实用,加强管理,以培养合格的洋务人才。他以“中体西用”为主旨,去努力实践其留学教育思想,推动了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清末政府倚重的权臣。他不仅廉洁自律,还致力于整饬吏治,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原则,并付诸实践。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实践,既对当时腐败黑暗的官场产生了一定的纠弊之功,也为我国当今整顿干部工作作风及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督粤期间,出于对海南在中国近代海防重要地位的认识及向前人学习的思想,对海南的开发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实践.他确定了开发方针与计划,制订了"移民垦田"、"招商伐木"、"助商开矿"、"设官之制"、"除弊化俗"等开发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当今我们开发与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4):88-89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教育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既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 ,也是实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张之洞关于创办实业学堂的独到见解与实践 ,不仅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而且为当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完善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一生都在致力于国民教育,为培养既能精通洋务又能恪守古训,既知新也知本的中体西用式人才而努力。他一方面积极倡导变革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大力倡导尊经。张之洞试图通过废除科举制度来对传统社会体制进行自我调节,不可能在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藩篱,这是张之洞本人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8.
钱洪良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1,(2):53-54
俄罗斯对世界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俄大幅裁军的政治依据;经济形势连年恶化、军费预算难以保证,是其裁军的经济动因;力不从心而欲建设一支具有“足够“防御力的军队,是俄罗斯面对现实而再度裁军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经济角度观察,裁减军事力量或关闭军事基地会使依赖军事采购或军事消费的地区经济遭受打击,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的下降,区域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减少。但裁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区域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度,或者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嵌入度,区域经济对军事基地活动的依赖程度越高,军事基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就越大。由于我国军队兵役制特点和军人消费性质,以及军事基地与驻地区域的经济嵌入度不高,我国裁军对当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不会有实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势衰落、民族危亡的形势 ,同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张之洞和梁启超 ,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 ;都主张废科举 ,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都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同时 ,由于所处地位、所持立场的不同 ,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各个方面又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张之洞强调“稳中求变” ,梁启超则“趋变求新” ;张之洞主张进行“通才教育” ,梁启超则主张“新民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 ,体现了洋务派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不同 ,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由“人才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对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贡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农业、金融业,还是商业方面,都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他所做所为的主要目的不能脱离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但是客观上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以及推翻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戊戌维新期间二人都曾在地方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并对中央教育改革献策献力.新政时期,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其后张之洞也因久负兴学盛名而被朝廷任命参襄学务.在制定近代学制、废除科举制度等方面二人有诸多合作,也存在不少分歧,既由于教育权力之争,也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但总体来说二人在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共识,在教育改革当中的合作关系还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
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 ,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张之洞在湖北学制的基础上 ,仿照日本学制 ,制定了一个全国性的新学制 ,即“癸卯学制” ,以此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于时代裂变的晚清时期,应对民族危亡,在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私利不可讲,而公利却不可不讲"的观点.他试图通过对"利国之与利民实相表里"的论证,完成对传统的"不与民争利"到"公利不可不讲"的转化.而他对"私利不可讲"的坚守,在体现了他作为"儒臣"的道德修养的同时,也使其对义利观的认识无法迈进近代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17.
财政困难与南京政府裁兵编遣的失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 8— 1 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裁兵编遣 ,对于其失败原因 ,论者多从国民党各军事集团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 ,认为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冲突、各军事将领的阳奉阴违是导致裁兵编遣失败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来的确如此 ,但论者忽视了经济因素对裁兵编遣的制约。实际上 ,在裁兵编遣中 ,由于被裁官兵的遣散费和安置费用浩大 ,超过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南京政府无力拿出巨款来支付这些费用 ,导致了裁兵编遣的搁浅 相似文献
18.
1904年,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诞生了,这标志着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开始。通过对张之洞和他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的研究,多层面的分析揭示出张之洞在癸卯学制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癸卯学制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措施只是战时特殊时期的附属产物,是战时不得不采取的特殊政策,而非当权者的根本目的.这种政策虽然也起到过一定程度保护妇女的作用,但事实上,女馆制度的实施有违人伦,造成了众多民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难以挽回的后果,使广大妇女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其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舞台上主要活跃着三大思潮 ,它们是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新儒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 ,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张君劢是在与这三大思想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的。概而言之 ,他是西化思潮的批判者、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和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就张君劢与西化思潮的关系作一探讨 ,不当之处 ,欢迎方家读者批评指正。一、反孔批儒与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