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崔见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崔见近十年来创作的水墨风景画共计60余件。这些作品均为作者反映各地山川自然风貌的创作,其中包括描绘太行景色的《太行之旅》系列,描绘秦岭山川的《秦岭》系列,描绘蜀地风光的《川上日华》、《蜀江勝境》等多幅水墨作品。  相似文献   

2.
《华人时刊》2006,(5):41-41
美国《纽约时报》(瑞京译)报道,中国经济25年来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财富,人们开始收藏艺术品,这使得中国画的价格直线飙升,特别是近三年来飙升势头惊人。世界著名的拍卖行也瞄准了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收藏家。亚洲嘉士德的一位副主席指出,几乎没有人怀疑,大陆和香港的富人会在近几年内成为西方艺术品的重要买主。近两年来嘉士德、索思比、苏富比等世界著名拍卖行开始把价格高昂的印象派作品先运到香港预展,然后再在纽约和伦敦拍卖。如苏富比今年1月17日和18日在香港就举办了一次特别引人注目的展览,重点展出了高更1902年以后的作品,以及莫奈和毕加索的作品,这些画将在伦敦拍卖。  相似文献   

3.
《迟桂花》是郁达夫动用各种手法描绘出的一幅有如桃源美的画。透过这幅画的背后我们去感知沉潜在作品中的情绪流动,惊奇地发现基督教中的善恶意识、忏悔意识与救赎意识是隐藏于其中的。这三大意识在作品中的隐性显现体现了郁达夫对其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而这种执着和追求充分显现了郁达夫的浓厚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4.
张格波 《华人时刊》2005,(12):I0004-I0005
睢宁儿童画创作始于1955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 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 奖章,其中7幅是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0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 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各类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4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203枚; 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500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2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3 幅被日本、香港以年历出版,5幅入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中国儿童画世界获作品 精选》一书,先后由国家级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睢宁儿童画选》等三个专集,为各类美术院校输  相似文献   

5.
张格波 《华人时刊》2005,(11):I0005-I0006
睢宁儿童画创作始于1955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奖章,其中7幅是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0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各类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4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203枚;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500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2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3幅被日本、香港以年历出版,5幅入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中国儿童画世界获奖作品精选》一书,先后由国家级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睢宁儿童画选》等三个专集,为各类美术院校输送4000多名专业人才。国家文化部于1996年12月正式命名江苏睢宁为“儿童画之乡”,这一殊荣至今仍是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6.
由歌德学院(中国)和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奥托·迪克斯:批判画1920-1924/铜板画《战争》系列1924",在南京艺术学院新美术馆展出,这不仅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开馆展,也是奥托·迪克斯作品首次走进中国展出。本次展出了迪克斯的铜版画和石版画作品共计86幅。展览的焦点是铜版组画《战争》,它在迪克斯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战期间,迪克斯作为一名机枪手应征入伍,这一经历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仅在1915年至1918年间,他就在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的前线完成画作600多幅。这些就地绘成的战地记录,艺术价值上乘,它们和画  相似文献   

7.
《声画集》是一部重要的唐宋题画诗总集。《声画集》畜兽类画诗主要有三个表现特征:第一,重写实,向日常生活倾斜。第二,重视个体生命感受,个性表现色彩浓厚。第三,重理性,嫉虚妄,轻玄想。根据对书中所录诗统计分析,唐代畜兽类画诗历史性强,多咏史并带有讥、美、悲叹之义,而宋画诗则表现出宋人对作品写实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宋人向自然和理性回归的文化接受态势。宋代题画诗诗风的转变对研究宋代绘画史、宋代诗歌史乃至宋代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借灵魂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两部作品中的魂都是主人公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环境中的寄托和反抗,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本我冲动的外化形式和情欲宣泄的载体;灵魂意象的深刻内涵就是,灵魂成为以情反礼的有力武器;两部作品出现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在威康·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仲夏夜之梦》成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体现出威康·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以《仲夏夜之梦》为例,探讨作品中涵盖的语言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理念,并找寻不同修辞之间的联系,为《仲夏夜之梦》语言特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边城》中的三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凸显出湘西独有的风情美、人性美、爱情美。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江淹《杂体诗》非其本色,甚至主张将拟古诗与其他创作成就分而论之。考察江淹的全部作品,我们发现,江淹早期的其他作品为《杂体诗》作了题材上的准备,成就了其“诗体总杂”的创作特色;而其他模拟作品“学古制今”,则培养了江淹“善于模拟”的创作个性,为《杂体诗》的创作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具美兼善”的理论导向和实际创作,使《杂体诗》成为了体现江淹“本色”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一、作品部分 小说柜台边文艺月报54·7期育林专家文艺月报54·12期飞扬的歌声《秋收时节》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 署名风际。收入《江苏短篇小说选》 (1949一1979)江苏人l又出版社 1979年版。虾荒蟹乱的年头(长篇《红缨枪》开头几节)雨花61·7期绣娘雨花63·1期海潮晚来急钟山82·2期山长水阔雨花83·5期醒时的梦(中篇)钟山84·1期 散文捕银鱼的人雨花57·2期碧螺春汛雨花61·4期 (收入《江苏散文选))(立9找9一1979) 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鸟雨花61·6期乡行雨花62·2期护士雨花62·7期竹海新皇雨花62·9期指点湖山雨花63,3期 (收入《江苏…  相似文献   

13.
《江南春》、《台城》皆以诗含画境,韵生笔外,鲜明地体现了“诗画同源”的美学思想,这与两位作者深谙画理密不可分。但《江南春》意境鲜美,境界廓大,采用的是超越时空的写法;《台城》则运用反衬手法,写得凄清柔婉,呈现出“冷雨葬花魂”的凄艳美。在思想内涵上,两诗都深寓着作者“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叹。形成作品格调的主客观原因:首先,是“文章关气运,非人力”。杜牧还幻想唐室中兴,挽狂澜于既倒;而韦庄生活的年代,唐王朝的衰亡是任何人都回天乏力。其次,就诗人自身而言,杜牧俊爽豪宕,风流倜傥,其七绝虽含叹息,却寓憧憬;韦庄则更多地饱尝了干戈扰攘、偃蹇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辛,因而多悲苦哀愁的吟唱。再则,审美情趣、文化积淀、从游交酬等不尽相同,也造成两人七绝风格的差异———杜牧:明丽;韦庄:清丽  相似文献   

14.
邱丽娟的《黄山组画——清梦山魂》系列,是她深入皖南写生所创作的系列作品。流连于她的艺术世界中,感到满纸云烟,风姿不凡。其中幽岩远壑,豁然在目;怪石奇松,隐然可观。迢递不尽的水,如梦如幻的雾,似有若无的烟,往复回环的云,真是满纸飘动,满幅澹宕。置身其间,感到神惊魄悸,不知不觉问,心灵也随之飘动起来了。画史上画黄山而出色者何其多矣,大师如林,远如渐江、石涛、梅清,近如黄宾虹、刘海粟,无不以其绚烂生姿而彪炳于世。故今人要画出有意味的黄山景致,出一头地,何其难矣!  相似文献   

15.
青年雕塑家熊祖超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创作出一批以"山水之魂"为主题的系列陶瓷雕塑。他将这些作品以组为单位,分别命名为《青绿山水系列》、《假山石系列》、《山水之骨系列》、《太湖石系列》等等。我们从这些命名中,不难读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度迷恋,他试图通过陶瓷的媒介和雕塑的手段,再造自然山水的风骨神韵,进而实现他夺天工之巧、塑山水之魂的雄心。  相似文献   

16.
青年雕塑家熊祖超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创作出一批以“山水之魂”为主题的系列陶瓷雕塑。他将这些作品以组为单位,分别命名为《青绿山水系列》、《假山石系列》、《山水之骨系列》、《太湖石系列》等等。我们从这些命名中,不难读出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度迷恋,他试图通过陶瓷的媒介和雕塑的手段,再造自然山水的风骨神韵,进而实现他夺天工之巧、塑山水之魂的雄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美学于生死反思中,显现出美的智慧之光,并突出体现了重“生”的生命美学特征。植根于原始生殖崇拜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十分重视人的现世生存,汉字“美”的初形也体现出以生命为美的观念。在儒家美学中,从孔子对时间性的诗性领悟到《周易》的生命美学,成为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庄子美学体现出对于生死的审美超越。魏晋时代在死亡的反思中激发浓烈的艺术精神,促进了人的美与自然美的发现。禅宗美学则体现了禅者勘破生死的精神美与审美解脱。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心理、叙事学多重角度比较、阐述《静静的顿河》、《白鹿原》、《羊的门》三部作品的价值立场、审美取向,中俄女性不同的命运轨迹,探讨女性本体存在之于文学的意义。《静静的顿河》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人道主义传统,女性作为博大奇美的生命存在,与男性的雄强犷放之美相互依存,构成浑然天成的世界图景;而《白鹿原》与《羊的门》则受制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男性偏见,表现的是扭曲变形的人性,女性沦为诱惑者、抽象的原欲象征符号,男性也因此失去生命根基,世界因而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9.
王黎明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一直担任美术基础课、中国人物画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从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19幼年赴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中国人物画,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刘凌仓、王迎春等先生。代表作品《无题赠人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甘肃美展一等奖;《西藏组画》在《国画世界》重点刊发;《西北风情》在《江苏画刊》西北画风专刊予以介绍;《驮水》入选全国教师美展并被国家教委收藏。1993年被评为西北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学科研双骨干;1994年调入本院艺术系,协助参与美术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组…  相似文献   

20.
睢宁儿童画自1955年萌芽破土,已经走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在这五十年的时间里,睢宁儿童画先后有1500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日、法、德、瑞士、前苏联、加拿大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荣获各类国际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3枚、特别金奖17枚,金牌203枚,有4幅作品陈列于联合国总部大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