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不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也没有研究过乡土文学,因此对“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这样一个课题实在说不出什么来;但我又是喜爱现当代文学的,也很喜爱乡土文学,因此当夏子把厚厚的一本《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流变论》放在我面前时,我不由产生了一种阅读的渴望——因为它正是我很长时间所想了解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3.
前言1961年9月26日,茅盾同志在回答笔者问时写道:“钱杏邨说的《文学导报》上的对于‘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文章,署名为‘石萌’或‘石崩’者,我自己记不起来了。当时我写过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论文,但究在何处发表,用何笔名,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可能就是‘石萌’或‘石崩’的,也可能不是。我用笔名也是随手拈来,用过即不再用,因而也  相似文献   

4.
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梳理近代翻译文学的发展脉络,另方面也是想透过翻译文学这个参照系,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文学。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进程中,外国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究竟有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1961年9月26日,茅盾同志在答笔者问时写道,“钱杏邨的《文学导报》上的对于‘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文章。署名为‘石萌’或‘石崩’者,我自己记不起来了。当时我写过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论文,但究在何处发表,用何笔名,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可能就是‘石萌’或‘石崩’的,也可能不是。我用笔名也是随手拈来,用过即不再用,因而也不能肯定我是否用过‘石萌’、‘石崩’的笔名。原因是我从来不写日  相似文献   

6.
文学视野中的小城镇形象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7.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8.
小城叙述:乡下人进城与城乡伦理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9.
小城文学的价值与研究方法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10.
志贺直哉作为一个重视精神卫生的作家,其“主我理念”贯穿于整个志贺文学。在其文学创作初期,是其“主我理念”构建的萌芽阶段。在志贺初期文学中,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导致了文学形象的“性苦闷”,推动了“主我理念”的构建,也是其后期发展的导引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文学的民族特点?迄今看法仍较分歧。我想,文学的民族特点应当是:第一,它是某一民族文学所特有的。假如某一文学现象在这个民族的文学中有,在另一个民族的文学中也有,它也就不成其为“特点”了。第二,任何一种文学民族特点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一定是在该民族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是该民族一定历  相似文献   

12.
我的文学观念可以用“艺术本位”来表达.一部作品,不论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只有当这种表达建立在充分的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文学意义上的有效表达.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因此评判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现,也应该从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即艺术性中推衍出来.  相似文献   

13.
夏秀 《东方论坛》2004,(4):39-41
艺术的终结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真正的终结,一是“边缘化”.但我认为艺术是不会真正终结的,而是走向边缘化,文学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没落而是文学的适得其所,恢复了它清净无为的本来面目.因此,文学的边缘化带给我们的也就不是文学的“黄昏”而是只拥有精品的文学的清晨.  相似文献   

14.
<正> 文学修辞学或文学作品修辞格的探讨固然以文学语言为对象,但其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了提高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文学语言的结构安排原则与其种类以及文学修辞格等等,一切一切,都不能不服从于作品整个特定内容的需要。不同时代文学的语言风格,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其特征的内涵如何?某一作家作品为什么能成功地运用某些修辞格,而其他作家作品就并非如此?这些固然是文学语言研究对象,但也决不能离开文学作品整体对象。以上这一点粗浅想法,是我早经持有的;但当我最近读了李森先生精译的古田敬一教授所著《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一书以后,我的理解更清晰了。古田教授辛勤搜集了大量对句例句,又在这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概括成若干富于周延和涵盖性的规律,使得我原有的抽象性理解得到血肉丰盈的印证。这就不仅深化了我对对句本身重要性的认识,也更扩大了我对于作为文学艺术领域之一的“对句”的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15.
我与文学社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潜入深海,才能真正了解到海底的奥秘。文学,是一本书,一本需要细细体味的书;文学,是一片天,仰头可望但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体会那片蓝天的美;文学,更应该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因为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这就是我潜入文学社感悟到的文学本质,我与文学社的关系也因此逐渐深厚。  相似文献   

16.
从新女性作家到左翼作家再到革命作家,丁玲的生命历程是一个不断改造旧我、构建新我的革命化过程,也是她的文学实践与其主体精神彼此形塑的过程。革命化的文学形式是丁玲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艺术呈现和文学表达,经由文学形式的革命化,丁玲实现了自我革命的形式化。丁玲文学风格的流变与其主体精神形成了同构与互文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革命文艺工作者及其文学实践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回应和主动对接,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文学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艺术观照,从古希腊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到现代文学中普遍的对自我异化的指设主题,西方文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回荡着人对自我的呼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破解永恒的“斯劳克斯”之谜,这种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自我追寻主题使西方文学显示出厚重的人性意蕴,西方文学也因此蕴含了深沉的文化内涵。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学蕴含着西方原始初民──被史家誉为“正常儿童”的古希腊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在这…  相似文献   

18.
在署名为“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①中,王国维对文学意境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现我者,意徐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这里王氏给我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意”与“境”;2、怎样才会有意境;3、什么是“出于观我”与“出于观物”;4、什么是“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海明威,许多人说了许多话,写了许多文字。尊海明成为文体大师而确立其在文学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也许是国内外海明威研究者对他的最高评价了。而我却以为,仅仅确立海明威在文学发展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够的;我们有可能,因而也就应该确立他在西方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这样一个大的文学时代之后,西方文学从海明威那里开始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20.
流浪的人生漂泊的文学─—论蒋光慈的漂泊审美特质杜修志漂泊:从人生到文学“四五年来我做客飘零/什么年呀,节呀,纵不被我忘却/我也没有心思过问/我已成为一天涯的飘零者/我已习惯于流浪的生活/流浪罢/我或者将流浪以终生!”①蒋光慈1924年的这首诗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