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不断融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平台,即全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已经被改造甚至被颠覆,传统新闻教育也因此需要作出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在重视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媒体技能培养和训练,同时又要适时调整,促使新闻教育向综合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它为观众提供更精良的节目、完善传播效果的同时,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电视媒体如何转变传统模式寻求新的生存之道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文章将针对全媒体时代给电视带来严重冲击的情况,对其生存之道进行探析,希望能对电视早日摆脱困境做出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件,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在新浪上看新闻.在百度上查资料,在msn上交流信息,在开心网上联络情感,在优酷上看大片,在天涯发表观点……互联网凭借其跨越时空和自由交互的优势.完成了其从边缘到主流的进化,并开启了一个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4.
5.
优秀的选题应适应媒介的发展趋势并对读者需求、市场动态作出正确判断。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媒体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并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全媒体时代,"青春文学"选题策划就应该适应全媒体即时、互动、聚合的特性,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利用多元转化,整合各类出版资源,将"青春文学"的传播模式从单终端、单形态、单走向转...  相似文献   

6.
7.
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全媒体时代的迭代更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来深刻变革,其催生的网络化时空环境已然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性的关键变量。立足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在系统把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新需要的基础上,从优化内容供给、筑牢实践阵地、夯实组织保障等方面立体式发力,加快构建大学生思想引领新格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9.
在传统媒体提出的全媒体发展战略中,手机领域的媒体融合则成为颇受青睐的发展领域之一.各传统媒体依据自身资源,发挥手机传播特点,利用手机增值业务,纷纷向手机领域探索,创造出了手机报、手机网络、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出版等融合形式,使手机由原来单纯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展成为强大的媒体终端.但手机媒体的融合目前也面临不少困难,如技术瓶颈、内容匮乏、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而运营模式中内容生产商的弱势地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凭借其对渠道的主导来控制产业链,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不仅对作为内容运营商的各类媒体的利润造成伤害,而且还导致了手机视频领域的渠道之争.  相似文献   

10.
11.
网络媒体的挑战下,中国报业体系中处于基层的地方党报面临着竞争激烈、发行量下降、宣传影响力弱化、人才缺失以及上级媒体的压力等困境,应从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勇于创新、改变传统办报方式、立足区域特色、加快人才战略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学的视野审视编辑活动,通过对文化学与编者活动的双向建构、校报编辑出版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中介对校报的支撑力等三方面,探讨高校校报编辑活动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明确提出,中国内地城市近代报刊真正的产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是在清末新政变革时期,而不是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报刊的兴起,大大地促进了内地城市的政治近代化.民国时期内地城市大众传媒在发展过程中,先是深受时局影响,屡遭政府干涉;以后随着国民党建立新的专制统治模式,大众传媒通过自主交流消息从而发挥政治输入和政治决策的功能基本丧失,它被确定并发挥着自上而下单向传递消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品种的热点转化。而学堂的基础教育中蕴涵了最基本的人性启蒙和理性思维,并孕育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天津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报馆、学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时间为线索,分五个阶段探讨了建国前中国妇女报刊发展的历史:一、维新时期中国妇女报刊的产生;二、辛亥时期妇女报刊第一次发展高潮;三、五四时期妇女报刊的转型;四、救亡与抗战时期妇女报刊的繁荣;五、抗战后妇女报刊的发展。特别对产生于戊戌维新时期的妇女报刊的地位、价值进行了强调,指出:该阶段的妇女报刊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妇女生活、传播妇女解放观点、动员妇女参加自身解放和国家解放的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不惟可读,更求必读。所以,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提高信息质、扩大信息量才能为报纸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才能为报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存在于一定的传媒生态环境中,社会构成了媒介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为传媒业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生态环境。本文旨在以媒介生态的视阈全面分析、反思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传媒业科学增长规律,建构传媒业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构建传媒业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创新观、和谐观、全球观和人本观。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民族地区的地方党报普遍面临着社会影响力下降、媒介竞争力减弱等问题,这种现象既折射出大多数党报的共同困惑,也体现了民族地区传媒发展的具体困境。如何实现从权威报纸向主流媒体的转型,是民族地区党报继续发挥社会舆论主导作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百年前,高校校报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产生了超出校园的传播力、影响力,其骄人业绩令今天的校报人景仰。今天,在人才、技术、物资、财力上相对匮乏的高校校报要从发展的困境中突围,可以向自身寻找动力源,在历史梳理中明确自身定位,凸显纸媒优势;规范文字使用,重视联系读者;提升媒介素养,强化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境内的外文报刊,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办报高潮,但二者无论是从社会角色、历史地位,还是从其政治角色来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此话题的研究多是分离性的,同时也是断代的,具体表现为对两次高潮之间的外文报刊少有涉及,更少有人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探讨它们多向度的发展轨迹。本文不仅对中国境内外文报刊作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梳理,而且还从报刊自身发展的角度、外文报刊社会角色的演变,以及其发展轨迹所折射出的我国对外宣传的历史演进等视角对我国外文报刊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