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索妮塔有一个笔记本,在这个秘密的安身之所,音乐成了她的信仰,她把迈克尔·杰克逊称为爸爸,把蕾哈娜叫做妈妈。"这支笔就是我的武器,我发出的,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声音。让这个故事告诉你真相,这个故事说的是阿富汗的女性如此无助。"索妮塔在Rap中唱道。在车站见到三年未见的妈妈,索妮塔抱住妈妈大哭了一场。8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乱,家人带着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1,(23):26-29
她从不咄咄逼人,也不照本宣科,有的只是前所未有的坦率,和风细雨的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在中国外交的舞台上,她优雅、美丽、幽默、睿智,再硬的坚冰在她面前都可能融化成水。从某种程度上说,傅莹用她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本身,也是中国外交思路的一种变迁。换句话说,中国要想真正融入世界,“傅莹方式”就不应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贺喜     
今年以来妻子随份子的事越来越多,起初她只是参加朋友的婚宴,但是到了后来不管哪位朋友的小狗小猫生了崽,也会向她发出贺喜之约。一天妻子对我说:“这样下去亏损太严重了,我得出个题目也让她们来给咱贺喜。”我说:“办婚宴咱们没得想,迁新居时机不成熟,想养个小狗小猫你又……”此时妻子一拍大腿说:“有了,你不是养着一条银龙鱼吗?就让它生崽好了。”我哈哈大笑说:“那可是条雄性鱼,怎么可能会生出小崽?”妻子说:“你认为她们能认出公母?你就等着瞧好吧!”  相似文献   

4.
喜儿——白毛女,这个塑造的艺术形象,曾轰动华夏,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罗昌秀——白毛女,这个真人真事,揭示了旧社会把她逼成“鬼”、新社会把她培养成主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有些东西,无法辜负、无法背叛、无法割舍。一天,和一位朋友吃饭,她的情绪很不好,她怀疑丈夫有了外遇。当然,这只是她的一种直觉,她没有任何丈夫出轨的证据。"我不知道,哪一天清晨醒来,我就会失去他。"朋友幽怨地望着我,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给她讲了下面这个故事,一个听上去有点玄妙的故事:一碗鸡蛋蕃茄面,挽救了一份岌岌可危的婚姻……  相似文献   

6.
书讯     
B.特奥曼:《愚蠢进行曲:从特洛伊到越南》Barbara Tuchman: The March of Folly: From Troy tO Vietnam. Knopf. U. S. A. 1984, 447p. B.特契曼是美国最出色的写历史通俗读物的作者。她得过两次普列茨奖金。她的历史著作中不少是畅销书。过去许多专业历史学家瞧不起她,说她不是一个专家,只会写一些历史故事。她则瞧不起专家们,认为这些人只会把历史搞成不伦不类的  相似文献   

7.
赵虹 《日本研究》2003,(2):67-71
创作于 1 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物语文学 ,被称为“故事的始祖”。故事写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个美貌的小女孩 ,经 3个月就长大成人 ,取名“辉夜姬”。 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 ,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 ,可是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败。这时天皇想凭借权势来强娶她 ,同样遭到辉夜姬的拒绝。辉夜姬在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于昭和初年 ,曾认为《竹取物语》是“反映时代的作品 ,其结尾部分是固定的民间传说 ,5个贵族公子的求婚过程是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1。后来 ,《竹取物语》…  相似文献   

8.
山林 《社会》1993,(Z1)
引子:不速之客,咄咄逼人的诘问1992年春节前夕,一位昔日的同行卞女士不期而至。她已年过不惑,但由于注意保养善于妆扮,却依旧保持了风姿绰绰的美妙情韵。卞离开文字行当已有3年,在此之前,卞隽永的文字和独到的编辑眼光曾使经她之手出笼的一部部书稿和一篇篇文章都达到了空前热销的程度。卞之所以舍得扔掉文字饭是因为有位港商独具慧眼以2500元FEC 的月薪聘她去一家合资制表公司出任副总经理。值得一提的是,卞的性格属喜好猎奇型,反映在具体事情上便构成了卞追求“领先一步”的强烈意识。“男人有钱可以在婚姻之外再养一个甚至几个女人,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呢?”聊天时,卞突然发出咄咄逼人的诘问。“被包租的男人?!”我愕然。  相似文献   

9.
热面孔     
《东西南北》2014,(24):8-9
英女王:首发推特获热捧 英国王室的官方微博客“推特”账号上10月24日发出一条微博:“今天在科学博物馆为信息时代展览揭幕令人愉快,我希望人们会享受参观。”署名是“伊丽莎白·R”。这条消息在当天被点赞2.8万次,被转发2.9万次。 随后的一条微博揭晓了“伊丽莎白·R”的身份:现年88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是她首次亲自“发推”。  相似文献   

10.
军嫂院长     
从合肥走到蚌埠,几乎每个人在提到邓烟萍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说起她的另一个“身份”:驻蚌埠某部坦克学院师职干部的夫人——军嫂。 邓烟萍确实是由于“随军”的原因,选择落户到蚌埠,并将工作调到了蚌埠市福利院的,那年是1991年的夏天。有着相应学历、曾在家乡工业局做了几年机关组织工作的邓烟萍,原打算到福利院不过是个中转,先落下脚再说,没想到这个“中转期”竟长达10年之久,至今还未“结束”。 坐在已经上任5年院长的邓烟萍的办公室里,她向我讲述了她来到福利院以后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3日 在都江堰的第十日雨转阴 在滨河新村,我负责“单亲家庭社会工作”和“流动文化车”项目。今天一位妈妈来为儿子小龙办借阅卡,因为登记栏中有父母信息的栏目,她告诉我她与孩子的父亲离异。事后从同事那里得知,在她身上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她的前夫在上海打工时结识一个女子,于是夫妻离婚,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吃”女人的本质——论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可食的女人》张金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qretAtwood1936)是当代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和短篇故事作家。她多才多艺,创作丰富,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一个人的青春期是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也许将会贯穿她整个人生。沉珂,曾被称作"中国第一个网红",2008年被误传自杀,2015年末,她澄清自己还活着,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死而复生29岁了,她在现实世界中依旧无法获得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张莉 《新华文摘》2022,(2):92-95
作为作家,铁凝对棉花情有独钟.棉花常常在她作品里出现,而棉花地则是她诸多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目前为止,她有两部重要作品都以棉花命名——中篇小说《棉花垛》里,写了棉花地里发生的故事,而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笨花》里,她则书写了几代人在"笨花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家风感悟:"在我的心中,妈妈就是希望,是守护的动力。"——齐迹在医巫闾山东麓朝阳寺山脚下,有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儿。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她一边伺候瘫痪的母亲,一边将年幼的弟弟抚养成人。她用挚爱与孝心坚守了15年,如今她已经29岁了,仍只身一人。她就是"孝顺妹"齐迹。她的感人故事似一首  相似文献   

16.
枫要我把周末的晚上让给她,让她一倾衷肠。她领着我走进了一家我不知其名的酒吧,挑了个好位置,可以对整个包厢及通向舞厅的必经过道一览无遗。幽幽的灯光映着枫容光焕发的脸,才发现枫是这样的美丽,令我这样的大姐也犹爱不及。然而听完了枫的故事,我虽为之深深地惋惜,脸上却并没有流露出来,我不忍伤害她的情感,也不愿证实自己对这故事不祥结局的猜测。其时,枫就象一只美丽无比的飞蛾,正悲壮地想要投入那一丛可以焚化她的灵魂的烈火中。枫在那家德国人常去的酒吧里,认识了他——“奥顿咖啡”,枫是这样亲切地称呼他。“呀,他太优…  相似文献   

17.
郑洁玲 《唐都学刊》2006,22(3):154-156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女人的两个称谓,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个性、激情与贤妻良母。这两个角色都由她一人扮演。在她内心及外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强烈的冲突。但也正是这种冲突表现出了她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特征,即“二重组合型”性格。她有着女性的一切特质,她追寻着理想的爱情和生活,正属于女性主义中“女性理想”范畴。为此,她只能采用第三种理想实现方式:理想转嫁。不满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爱情的婚姻,她试图超越现实去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爱情,对于一个有激情和活力的女性而言,有其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我因采访去了祖国的边疆省份——云南。接连不断的火车、长途汽车把我带到昆明、芒市、畹町、瑞丽,尽管旅途劳顿,但迷人的南国风情使我陶醉,尤其是一路上结识的各色人物,令我感慨万分,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一缕剪不断的情愫在心头飘过。她留有“上海知青”的痕迹一到昆明安顿好,就打了个电话给去年会议上相识的小冬。电话里传来的欣喜无比的话语使我这个外乡客心里好一阵温暖。一个小时以后,小冬就风风火火地赶到我住的旅馆。这是一个极有风格、女性味十足的女子。三十多岁了,依然苗条丰润,漂亮得有点眩目,可是,她却有一段伤心断肠的故事:她的丈夫,一位当初到云南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对孙晖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永远难忘的年份。那年4月,她下岗了;同年7月,在国家提倡建立社区文明的时候,她又重新竞聘上岗,走进社区做上了一名普通计生专干,从此便与社区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安全路架起一座“连心桥”当别人问到她对居委会工作有何感想时,她说:“居民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直接感  相似文献   

20.
王春来 《东西南北》2009,(11):40-41
2008年12月5日,在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献血志愿者联谊会上,一位红衣姑娘轻声吟唱起指南针乐队的那首《选择坚强》:“风停了,梦碎了……当灵魂迷失在苍凉的天和地,还有最后的坚强在支撑我身体……”姑娘唱得不算好,可大家听得格外用心,因为,这位姑娘的故事足以打动所有认识她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