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1~201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Carroll两步处理法和非参数方向分析分别检验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居民消费的预测作用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控制变量为可支配收入或历史消费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对居民总消费和衣着、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分项消费的变动存在解释能力,对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分项消费几乎无解释能力,对其他分项消费的解释能力随控制变量的不同而不同;(2)消费者信心指数及其分指数可有效预测居民总消费、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等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3.
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于国家经济环境的主观感受.文章使用LASSO算法,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为影响因素,建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销售额指标的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其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物价、房价、生活状况和股市状况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对于其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品的销售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洛阳市居民消费信心变化情况,我们于2011年12月末开展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300位城乡居民。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洛阳市当前经济总体状况和未来经济走势预期评价较为乐观,对收入增长和物价总水平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明显增加,消费者消费意愿有所增强。我们对调查结果作了进一步分析解读,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较有价值的居民消费意愿变动信息。 相似文献
5.
6.
7.
消费者信心的测量方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信心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对消费者信心的度量借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量表工具和方法。不同的理论假设产生了不同的量表题项内容和规则。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理论背景与实际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许多国家,消费者信心的测度被认为是消费总量的必要补充,消费者信心指数成为重要的领先指标之一,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创建出发,阐述该指数的作用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9年1、2季度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为依据,从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生活状况、购房时机和投资时机六个方面对海峡两岸四地消费者的信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认为2009年上半年两岸四地消费者对经济的走势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担忧,但经济形势的积极变化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两岸消费者的信心比年初有了普遍的提升,而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又会促使经济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和动态变化的多维性,不易精确预测。本文基于机器学习长短时间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大数据技术挖掘消费者信心指数相关网络搜索数据(User Search,US),进而构建一种LSTM&US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长期、中期与短期的预测研究,同时引入多个基准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引入网络搜索数据能够提高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与预测精度;LSTM&US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对不同期限的预测效果均较稳定,其预测性能与预测精度均优于其他六种基准预测模型(LSTM、SVR&US、RFR&US、BP&US、XGB&US和LGB&US);预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LSTM&US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预测方法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预测与预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丰富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宏观经济指标预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信心是对消费者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信心程度及其变动的一种测度。使用离散顺序选择模型对2009年第1季度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受到其对未来就业、收入、生活和投资四个方面信心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传统的运输需求模型还是LES或ELES模型,用于交通运输消费的行业性需求分析或预测都存在不足,主要是指标的实物化和多因素造成的函数关系的不稳定性。通过设置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并引入持久预期收入和生命周期等理论模型可克服这些缺陷。借助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可以对中国居民交通运输消费市场进行区域划分。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积极支持落后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焦虑、怀旧倾向与消费决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变迁阶段,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加快使得社会不确定性、生活节奏、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等日趋增强,面对社会出现的变故、威胁、压力等现象,消费者内心形成各种焦虑,为了缓解焦虑感,消费者往往会通过怀旧消费达到目的。以某一类消费行为(捐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慈善捐赠者如何因社会发生重大变迁而通过怀旧消费行为来缓解所引起的焦虑感,并运用计量方法对消费者焦虑感、怀旧倾向与怀旧消费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安全感、经历、孤独、伤痛感等是消费者焦虑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消费者焦虑感与怀旧倾向呈正相关;怀旧倾向对怀旧消费行为强度呈正相关;怀旧强度与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呈现正相关;消费者行为承诺与其怀旧消费意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各部门的能源效率,本文利用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1997-2002年期间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得出我国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对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调整,建立起一个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其次,放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选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投资率持续上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并将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基本原因,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通过定性、定量、因果以及总体与局部等不同的视角,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和关联模型,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证实: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产业结构中,如果能耗水平高的产业比重大,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量就高;能源消费除了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变动有关,还与各产业内部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信消费者在决策时,由于对套餐信息的不完全了解,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选择比较随意,造成非理性消费。通过分析预期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了通信消费者决策的一般心理变化过程;以消费者近三个月的平均ARPU值为参考点,通过损失承受变量分析了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盈利和损失并确定价值函数;通过主观概率确定概率权重函数;构建了基于损失承受能力的通信消费者决策模型;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预期理论的通信消费者决策模型更贴近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