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韦伯的"理性化"框架不应成为解释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的基本工具,因为中国的现代性研究的出发点和文化与社会背景,与西方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人性化"应成为揭示中国现代性的一种合理工具。原因在于,韦伯"理性化"之后的世界出现了"人性化"的潮流。而人性化高于理性化,因此,人性化应构成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将现代性价值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整合起来,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制度性维度和文化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吸纳与建构现代性的过程,而中国未来改革开放就是要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这一现代性将成为继西方现代性、东亚现代性之后的一种新的现代性而受到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执法"是指在不违背法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在执法机关自身的权限范围内,通过尊重相对人的主体价值和遵循社会一般理性认知标准的方式执行法律并服务于相对人的活动."人性化执法"与柔性执法在基本概念、对应范畴和基本要求等方面存在区别;"人性化执法"不能被行政法基本原则所覆盖."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尊严"的体现,是执法权威的必要构成要素,是弥合规范滞后于社会现实的补充路径;在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国,"人性化执法"具有特殊的语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在回应中国现代性、特别是乡村中国现代性问题时,创造了一个中国式的"整体性"。这一"整体性"的写作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广大农民发现,在这一"整体性"的道路上,他们没有找到希望找到的东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明星村庄的不断涌现,中国农村改革道路似乎一览无余、前程似锦,又一个"整体性"在形成。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乡村中国的复杂性逐渐被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不仅追踪了乡村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且作家发现了其间隐含的多种矛盾,于是便出现了中国乡村变革不同的讲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促进医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构建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人性化应成为首选,人性化医院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医务人员人性化上,同时也要体现在对待患者上,这种医院文化才是全面、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管理人性化改革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忠文  张东宇  连泽绵 《理论界》2006,(12):239-240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终极意义上说就是“使人能够成为人”。人性化是当前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部分对教育管理的人性化改革进行初步探讨。首先总结了教学管理人性化改革所遇到的障碍;然后指出了教学管理人性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以进一步坚定改革者的信心;最后提出教学管理人性化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人性化的理解,需要从深入和系统理解人性结构入手,深刻和全面地揭示人性化的基本涵义和深层理论根据,把握人性化的具体要求。人性化是一种对待人的应然态度和基本理念,它应当成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人性化的实质是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培养人的德性。现代社会,共生性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特征。共生关系是共同体与个体的统一。所以,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学生共同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培养,这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人性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潜能,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主流.本文简要论述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策略的内涵、作用、原则,并总结其在管理实践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郗戈 《江海学刊》2012,(1):77-83
应当从更高的历史视野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自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契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外在地认知、解释中国现代性建构,而且还内在地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持续发生着"相互建构"与"双向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融入"现代中国的自我建构,"内在于"现代中国。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的"相互型塑"与"双向生成",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意识、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将进步的历史意识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引导着现代中国的时代定位与时代规划;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向导,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当代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双重进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障碍基本扫除,"五四"文学的启蒙性、世界性、现实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钱理群等人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较好地处理了"立人"与"立国"、"自律"与"他律"关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重写范本。当代文学史方面,审美与民间、个体性与一体化、共和国与新中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几组关键词。90年代后期,思想界"新左派"与"自由主义派"论争公开化,文学史研究成为现代性反思的一个重要场域,审美现代性、资产阶级现代性和反现代的现代性是其三个主要维度。文学史是经验事实与价值意义的结合体,不管何种叙述方式,都应葆有它的鲜活性和在场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文学,受时代语境的影响,追求西方现代性曾一度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主要价值导向。自晚清开始,很多作家都近乎自觉地与"西化"知识分子的论调保持一致,把中国的现代性焦虑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身份想象添加到新文学的构成之中,由此,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叙事模式、话语策略、情感结构等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时兴的"现代性"话题实际上是在西方语境中被提出与阐释的。伴随着中外诸多学者对现代性的隐忧进行的多方面质疑,"谁的现代性"这一提问再次触及到了文化中心主义问题,中国现代性的构建离不开中国语境,多元现代性的提出调和了现代性的普遍价值和民族传统的关系,重建精神主体性,重思中国近代思想的流变,才是中国现代性独特的"剧情主线",以中国为方法,以世界为对象是考虑中国现代性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鸿军 《理论界》2006,(6):217-218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政治和伦理思维中具有生命力的原则。近代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即以人本主义作为新兴市民阶级和社会力量的根本思想诉求,任何一个声称关注民生的政府都必须以人为本,这也是现代政治和治理的根本出发点。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性化行政管理的问题进行了阐发:一、管理理念的变革;二、人性化管理的内涵;三、人性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四、避免走进人性化管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管理是目前监狱行刑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近年来,许多监狱都开始推行人性化管理。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性化管理的意义何在?本文笔者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人性化管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是干预人的构成或者人类化历史的一种努力。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历史是一个持续形成、至今尚未终结的过程,它的最新阶段是工业革命阶段。西方的现代化似乎预示世界人性的未来,但工业化的益处与弊端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批判地评论非洲在全球技术政治学中的地位,意味着必须描绘出非洲的不人道的居住环境,它构成了非洲工业化进程一部分。人类化历史这一阶段的苦难可以成为人类反思的新起点。为了赋予现代化进程以人性化的特质,需考察现代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允许对工业阶段的人类化进程实施干预。在考察多元现代性或者可替代的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关于新人文主义应有之义,仅仅是新的人类化历史的开端。基于对新人文主义传播的技术条件的可能性的考察,需明确保证新人文主义实现的五项技术导向性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风行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提出之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维度,它不仅仅是对1950年代以来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学史观的解构,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增加了"世界"向度与审美的"现代"品格.但"现代性"概念的泛化与内涵的模糊也遮蔽了"通俗文学"、"旧体文学"等文学史事件,以"现代性"视角建构文学史有其积极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变革开始的.探讨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向,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及其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具有关键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更多地讨论并发展了主体性的哲学理论.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质方面的发展史程;第二个方面是人类主体的内在主观进展."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被广泛注意,是哲学主流转变的一个信号,集中表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追求.主体性讨论最初主要是在认识论视域内,很快进入存在论、价值论、历史观广泛领域,涉及历史主体性、伦理主体性等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20.
虽然海德格尔很少使用"现代性"概念,但他却是对现代性问题做出深刻反思的思想家之一。海德格尔认为,正是笛卡尔开创的现代形而上学为现代性奠定了基础,现代性的核心的表现形式是"人成为主体"、"世界成为图像"和"哲学成为人类学"。海德格尔启示我们,只有深刻地反思现代形而上学,从而穿破整个现代性的语境,才能深化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