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结算绑定是一国货币崛起的起点。文章构建利润最大化模型,并结合Devereux et al.(2004)文中的定理,发现对能源(包括碳排放权)计价结算货币的绑定能够促使出口商在国际贸易中选择此货币计价,从而有利于此货币的国际化,这一结论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得到证实。最后,结合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对如何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衡量指标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因素,并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贸易占GDP比例指标和中美实际利率差指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都是负向的,并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货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贸易收支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为: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一国的贸易收支是其货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但汇率的变动却不能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变;另外,马歇尔—勒纳条件也不成立.由此可以得出:面对国际间的贸易收支的失衡,货币的升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扭转失衡的根本途径在于本国内减小过度消费以及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此,要解决由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我国应积极寻求与贸易国的经济对话,通过提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妥善解决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非中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等变量,基于1996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时间序列,运用协整、误差修正、脉冲响应等数量方法分析中国货币非中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中国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都呈现非中性,货币供给成内生性,长期中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供给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根据1988年以来的历史统计数据,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总体特征,进而从基本模型M=KB展开,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货币因素及经济因素,最后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关系进行论述和评价,从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与政治和契约成本的关系中,存货收发频繁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混杂因素,必须予以实证分析,以了解由其可能产生的混杂偏倚.文章建立了双向有序属性不同的RxC表模型证实,我国上市公司存货收发频繁程度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简化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从而推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可能主要受政治和契约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面板数据中,如果每个时期在样本中的个体不完全一样,则被称为非平衡面板数据.文章整理了非平衡面板数据估计方法的原理和思路,并采用2004~2011年中西部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影响中西部引进内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因素、地区创新能力与中西部省份引进内资规模显著影响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的拓展,采用Johansen的协整方法检验本币需求与本外币货币资产收益率差、本币货币资产与本币非货币资产收益率差、制度变量、汇率及规模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我国货币反替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反替代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人民币稳定及日益开放的国内市场等因素引起的.对于货币反替代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货币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的方法,综合传统的货币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对货币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从建国以来的资料入手,考察了中国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波动的相互关系,利用模型对货币供应冲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广义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作用递减的结论,并运用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与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OLS),加入虚拟变量,对江苏省1991到2010年FDI存量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入世后显著大于入世前,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后有负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对提高江苏省贸易依存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入世后显著大于入世前,但美国次贷危机后出现了显著的反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使国际贸易统计和贸易平衡的研究更为深入和更好地开展,本文建议在研究中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基本关系:经济发展与统计体系建设的关系,中国贸易统计的国际接轨与促进国际统计制度变革的关系,贸易统计数据生产与贸易统计数据使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仍有相当距离.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角度,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而间接刻画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准.此外,文章还针对中国实际情况,修正了GL指数.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服务贸易是广义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新的分支 ,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尚无健全的方法制度。此文是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的探索性研究 ,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重要意义、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统计原则、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方法、指标体系、统计模式和实施步骤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现状和特点人手,结合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历年数据、贸易结合度指数、出口依存度指数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促进双边贸易的扩大发展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引力模型的应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进行服务贸易国际比较的重要评价指标,大多数学者利用已有指标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但现有的竞争力指标不适合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故基于引力模型理论,建立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度量的新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总体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走强,但现代服务贸易的行业竞争力非常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美贸易失衡是否因人民币汇率调整而缓和这一问题,利用1980-2008年的年度贸易数据对中美贸易进行协整分析,检验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满足,即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中美双方进出口结构、贸易政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逐步调整两国贸易结构和进出口政策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