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亚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33-39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前奏曲.其产生既有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的原因,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发展,还包含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针对国内学界对文化霸权理论的"误读",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还原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沈朝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1-5
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上的突破是拉克劳和墨菲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转折点。拉克劳和墨菲运用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后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以及拉康的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颠覆传统意识形态理论。以"对抗""霸权实践的接合"为核心重构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用身份政治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从而为其"激进多元民主"的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我国师生平等交流的“绊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膨胀及学生话语的失落,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导致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这是教师与学生间权势关系(不平等关系)在课堂上的一种反映。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一些现实因素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对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个性发展及师生关系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要想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就要消除教师话语霸权,还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领导权理论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拉克劳、墨菲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两种社会历史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另一种则是领导权理论所体现的社会历史观,它突破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逻辑;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首先是列宁提出了政治领导权的理论,尔后葛兰西则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理论.拉克劳、墨菲正是在列宁、葛兰西的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领导权概念.他们超越了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走向话语领导权,完成了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哥白尼式革命,颠覆了社会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观念,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现了一种随机性、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2-142
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利益竞争和权力争夺的战场,而且也是一个话语的战场,这是因为话语与权力和利益密不可分——权力需要话语的传播与维护,而话语则需要权力作为其保障:压制非霸权话语,使其边缘化,凸显和巩固主流话语霸权,进而获得其自身利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话语霸权(主导话语权)发生了一系列变换与更迭,即由人类早期口语媒介时代的"老人话语霸权"、书写媒介时代的"贵族话语霸权"、印刷媒介时代的"资本话语霸权",发展到现代电子媒介时代(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民主话语霸权"。这是必然的,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嬗变(不同媒介形态具有不同的媒介偏向性)所必然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是性别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白人女性主义提出来的。它认为白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的只是性别差异带来的权力与压迫,而权力和压迫不仅来自男性,还来自于阶级、种族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它主张反抗男性与帝国的双重话语霸权。后殖民女权主义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支劲旅,其强烈的政治性和抵抗性使其在当今性别政治及文化批判理论中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周嘉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4):15-18
作为当代西方备受关注的一种激进话语,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后结构主义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代替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霸权接合理论。按照拉克劳和墨菲自己的理解,其话语分析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的彻底超越。因此并不存在"文化霸权"概念。但是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视阈出发,我们将看到:后马克思主义仍停留在马克思所批判的意识形态层面上,但这种"文化"霸权理论对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亚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38-144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是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一种延伸,是其权力逻辑在东西方文化关系之间一个新方向上的拓展,从文化领域向知识话语即东方学学科领域的深入与扩散,巩固了西方的意识形态霸权,使文化霸权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顽固化。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文化霸权理论与东方主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剖析了其理论本身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以及理论的现实目的的根本差异,使我们对无产阶级复杂的革命斗争、帝国主义的本质与殖民史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程晓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100-103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白”式教育,它导致了知识传授中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情感的缺乏,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失语”等一系列弊端的出现,进而最终导致教师“话语霸权”和学生“失语”的后果。“对话”是一种与“独白”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它需要在场主体充分地、平等地、饱含感情地进行沟通,而不允许任何一方出现“话语霸权”。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影响力,因而立足于“对话”基础上的新型教育能够有效纠正“独白”式教育的弊端,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宝艳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6-29,40
后马克思主义的新霸权理论是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霸权的问题。在形形色色的霸权理论中,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墨菲、齐泽克、巴特勒等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结合起来,用颠覆与重构的方法,把权力话语作为社会活动的现实力量,从社会政治层面、性别身份层面、意识形态层面揭示出霸权的运行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微观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停留于对资本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状况的层面,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只能是从表面到表面、从语言到语言,缺乏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张药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0-143
近年来,以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为主的消费市场在成都迅速扩张,并表现出以大量文化元素为包装,塑造以符 号消费为主的消费理念与价值取向的特点。本文尝试以新建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远洋太古里”为典型,自后现代理论视角出 .发,从消费主义、话语权等多方面分别分析商贸中心运营背后的根本诉求与实质内涵。以揭示其文化包装下隐含着的话语霸 相似文献
12.
王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
后马克思主义运用"话语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范畴:"工人阶级",并建构了分散的、多元决定的主体范畴;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通过主体统一理论来确立工人阶级的先锋党领导权的合法性.据此,以拉莫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试图建构霸权理论,即激进民主理论.实质上,后马克思主义建构的这种多元主体范畴只是"话语"模式的一种理论虚构,仅看作是对现实表象的一种描述.那么,激进民主理论试图通过统一激进民主理论来统一多元主体设想也只能是一种虚妄. 相似文献
13.
被改写的他者形象——从马德琳形象看贝娄的男性霸权话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汉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78-80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性作品。在描述马德琳形象时,作家通过男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强加在女主人公身上,致使马德琳成了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他者形象。贝娄运用描述者掌控的话语权力,不仅遮蔽了马德琳的真实面目,还对其形象进行别有用心的歪曲与改写。贝娄对“他者”马德琳的态度,客观上反映了作家的自我中心意识与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吴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23-26
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曾经辉煌一时;而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的西方世界,又重新以美国为旗帜繁荣起来,其霸权地位至今稳固。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斗争从中世纪就打响,直至今日,双方冲突仍然有增无减,并表现出其矛盾的尖锐性。就当代冲突而言,笔者认为只能算是历史上冲突的继续,更多的应该是话语霸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叶青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74-77
对于东方文明而言,在多元文化相互冲突和相互杂交的历史语境里,弱势文化试图摆脱“他者”地位、同时避免被同化,以期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入到全球文化的杂交中,不啻于是一场生与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付文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16
话语即权利,在特定语境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话语体系都是一种价值表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为解决和研究民族问题树立了"治理"的价值准则。"治理"话语与我国现行民族理论政策上的"帮助"话语、"自治"话语和"民族关系"话语存有矛盾。贯彻"治理",使我国民族工作主题有了重要目标,使我国民族理论政策有了新内容,并拓宽了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执行方式。运用"治理",可以看到当前关于民族问题研究中的"族群""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话语不符合治理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5-17
英国文化研究专家雷蒙德·威廉斯,在其理论生涯后期提出了以都市作为中介剖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运动模式的"都市霸权"理论.这一理论详细揭示出在资本主义文化中,主导文化与边缘文化通过相互推动来保持社会发展张力的霸权运动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在继承和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和平发展精神基础上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伴随着西方将其视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翻版的质疑与批评,回溯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变迁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延异,古路新生的现实路径应该为打破工具理性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在信息技术与交往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以“参与-共识”为特征的多元文化并存的话语构建与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建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42-48
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传播霸权与媒介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开发和控制了现代通讯与传播技术,形成了新的"媒介帝国主义",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体系的建立受到影响和支配,国家文化主权也遭到严重威胁.科技全球化下的媒介已成为强国用以雏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