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化霸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难题。为了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中应该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关于“文化霸权”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学界在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的使用和理解上可以说是歧义颇多。本文考证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一词的含义,辨析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与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概念中的“霸权”的区分,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并结合分析国外学者尤其是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观,对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5.
"霸权"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或者说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葛兰西是霸权概念的独创者而不是继承者。在他提出霸权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尤其是列宁起到了特殊的思想作用。葛兰西对于文化和精神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重视引导他逐步地提出了霸权概念。本文将集中分析和探究葛兰西哲学理论中有关三种类型霸权的论述:即有关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完整霸权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继葛兰西第一次系统提出“文化霸权”理念后,萨义德对其进行了解析,并展开了深层次批判。在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统一性和民族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文化安全议题。当代中国应加强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保护,使民族文化在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构建自己的文化理论、思维结构和行为准则。中国在抵制文化霸权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力量,增强文化独立性;二是创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展现民族文化多样性。三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的化霸权理论是当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和热点问题.他的化霸权理论强调化自身的功能及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强调霸权是通过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与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途径方法与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化霸权、文化身份危机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导致了文化霸权的产生,西方知识话语代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对西方话语的强势冲击,中国的西方文化研究者陷入所谓文化身份危机之中.然而,文化身份的建构性特征决定了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明确接受的目的、标准和效果,所谓的文化身份危机实际上孕育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认为,社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是文化霸权争夺.文化霸权争夺的主战场是市民社会,因此,社会革命的关键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在市民社会打一场以意识形态争夺为主要内容的"阵地战".知识分子是文化霸权的历史主体,文学对人民群众有巨大影响,所以在文化霸权争夺时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霸权时代,权力运行方式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转化、从外部的高高在上向内在生命化转变、从规范性向事实性转变、从表现向交流转变.这些转变使得霸权权力的统治方式变得更加难以辨识、难以揭露,因为霸权已经以一种生命化的方式内化到其所主宰的对象之中,成为无所不在的文化与政治,成为一种本体化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存在威胁或是霸权,才会出现“安全”问题。“文化安全”是对应“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而提出的。冷战结束之后,传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渗透到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等领域。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权力与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是当今第三世界国家共同面对的一种文化殖民现象。本文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诠释 ,阐述了东方在东西方文化交往关系中的边缘性和西方文化霸权对东方文化的渗透 ,提出了只有知识权力才是颠覆文化霸权的构想 ,指明了对待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向度引来了40年来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其理论中的"文化"蕴涵着权力与政治色彩,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职能。从其本质来看,葛兰西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文化与意识形态场域加以分析,阐述其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置"的特定语境及生成酵素,对于在深层学理... 相似文献
15.
霸权曾经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但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国家权力控制的新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对霸权理论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后霸权(post-hegemony)概念应时提出。后霸权概念使我们更为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但后霸权理论不应被看作是对霸权理论的颠覆和否定,而应是对霸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而且还将继续下去,这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既有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的原因,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发展,还包含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针对国内学界对文化霸权理论的"误读",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还原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董肖曼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4):68-70
目前学术界对全球传媒中美国文化霸权形成的原因往往侧重于从单方面加以分析,本文认为,造成全球传媒中美国文化霸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反映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也和美国娴熟的媒体传播技巧以及美国文化低语境传播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在于与社会学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比较。与社会学不同的是,文化研究在理论取向方面的特征往往是后现代和散漫的。通过考察斯图亚特·霍尔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其霸权问题来考察这种比较的有用性,可以看出,霍尔解读霸权的方法在国家支配与自由话语之间是游移不定的。因此,霍尔确实在某些方面强化了当代文化研究的散漫化转向。 相似文献
19.
20.
王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75-77,92
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体现为特殊与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威廉斯利用文化霸权理论论述了主体与结构的辨证关系,促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对威廉斯文化霸权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内容和影响的探讨,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