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稷诞生神话是典型的始祖神话,后稷生而见弃的原因堪称"千古疑案",传统解释均存在不足.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后稷神话乃是始祖崇拜造成的历史神话化,后稷被弃实因出生时"体貌硕壮、生而灵异".<楚辞·天问>中的相关记载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入赘婚在当地又被称为"抱儿子",有两种形式--寡妇的入赘婚以及初婚女性的入赘婚,并且都以族际通婚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二者产生的动因的深入分析,指出它们是由于族群内部和族群外部差异性、选择性的认同而产生的一种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一月时事     
美帝加紧扩大侵略战争约翰逊政府在它完成了扩大战争的部署以后,一月三十一日再次恢复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轰炸.同时,又在越南南方发动了所谓"五大攻势",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约翰逊的"和平"骗局已为他自已的行动所揭穿.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可 《世界民族》2008,10(2):1-8
本文试图论证,文化概念可以导致一种对文化本质主义意义上的理解.因此,重新领会美国人类学独创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意义至关重大.基于同一文化基础上所产生的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各种力量互动的产物.在建构认同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他者"的建构,因为认同必须通过对"他者"的排斥而得以体现.正因为在对文化的理解上有可能产生歧义,以及认同所具有的"排他性",本文赞赏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因为该理念所具有的文化之间相互欣赏的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盘瓠不是虚构人物符号,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于公元前2391年夏历五月初五,出生于今河南商丘.他从小就是个弃儿,是帝喾高辛氏将他抱养成人.盘瓠长大后与苗族和其他民族加入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他们活动的区域是豫东鲁西.公元前2376年,黄炎集团与蚩尤发生“涿鹿之战”,盘瓠15岁,脱离蚩尤集团,投入黄炎集团,参加了战争,并在战斗中斩杀畎夷之将,得到帝喾高辛氏的封赏,授爵赐婚.“涿鹿之战”是瑶族历史上民族分化迁徙的第一个波次,战后瑶族摆脱了东夷九黎族的控制,从这个集团中分离出来,独自寻找民族发展之路,瑶族雏形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回族研究>编辑部: 值<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之际,本人谨以"<回族研究>之友"的名义向你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本人以"<回族研究>之友"自命,完全事出有因,因为早在1979年(即<回族研究>创刊前12年),本人已与贵刊创始人杨怀中先生互为知音.当时怀中先生虽年逾"不惑",但他仍血气方刚.  相似文献   

7.
威州镇有座古城遗址被称为"姜维城",它是对羌人英雄姜维的纪念.作为诸葛亮的军事继承人,他继承并贯彻了诸葛亮的"和夷"政策.姜维虽然是"有心兴汉,无力回天"的一个悲剧人物,但因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人们还是公认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时代英雄.  相似文献   

8.
刘秋芝 《回族研究》2011,(1):131-134
2009年12月23日,国家民委在北京隆重表彰了第三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打开<第三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名册>、<中国民族报>及当时国家民委网站,发现其中有郝苏民.这个名字在北京圈内学界、高校是多数师生耳熟和注目的.他,被同行前辈、同仁戏称为"西北王",同学们因他一副连鬓圈脸胡须的个性"酷像"而窃称其为"帅爷"的...  相似文献   

9.
辽朝兴衰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一历史启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政权就曾创造过"落后打败先进"的光辉业绩,但到了他们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女真、蒙古和起义军所打败.契丹初兴之时,能够以一个"落后"政权打败"先进"政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骑兵,而是因为那时的契丹人具有一种"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的上下一心求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民族精神.到了契丹变后进为先进的后期以后,变得不堪一击,又被新兴的尚处于落后阶段的金政权所打败,也不是因为契丹人没有骑兵,而是因为契丹人丧失了原来那种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是辽朝逐渐走向腐朽的必然结果.从辽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是"落后就要挨打",而是"腐败就要挨打",我们应该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满族不仅在文化生活、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风格习惯上也与我国其他兄弟民族有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她的婚姻制度,下茶、过礼、坐财、跨马鞍、跨大盆、箭射彩舆、揭盖头等整个成婚过程,都是别具一格的。而夜婚制度的长期奉行,更是满族组织家庭的特殊手段。300多年来,由于满族入关后分居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其风俗习惯,尤其是婚姻程序和制度,受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夜婚制度仍可按迹寻踪,追寻出当时的风貌。这对于我们研究满族婚姻史、研究满族家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