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日俱增。据“五普”统计,全市总人口700.88万,其中流动人口584.85万,是户籍人口的5倍多,有的区高达6  相似文献   

2.
盐田区是深圳市东部经济大开发区 ,建区三年。据公安、计划生育年报统计 ,常住流动人口 12万人 ,是户籍人口的 6倍。大量的流入人口在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积极和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给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 :思想教育难开展 ,节育措施难落实 ,环情、孕情难掌握。为此 ,我区在对流动人口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综合服务”的管理机制上作出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建立属地管理机制1998年 3月成立新区的同时 ,区政府就及时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由区长任组长 ,其他各部门…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疆七地州市人口专题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流动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流动迁移和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并对该地区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及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改善流动人口民生;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加强卫生计生和健康服务力度,提升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强劲的人口流动大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地从边远乡村、山寨涌入城市,使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而少数民族人口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及掌握生活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他们在城市的境遇更加艰难,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何在城市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在概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融入现状,探讨了问题及其症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动效率与流动人口规模高度相关,流动人口效率也同样存在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增、流动人口规模效率不变和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减三个规模效率状态。流动人口是社会总人口的一个构成部分,有适度人口就必然有适度流动人口,决定一个国家适度流动人口规模P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社会总人口G、制度自由度S、比较收益差别C、实际流动人口A、失业人口U、其他变量N,适度流动人口的基本函数方程式就是:P=f(G,S,C,A,U,—N)。中国适度流动人口=现有显型失业人口 城乡隐型失业人口 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新吸纳就业人口,这些流动人口是现有的符合效率要求的实际流动人口的存量和增量之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低生育水平的日趋稳定和流动人口数量的与日俱增,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矛盾逐步向流动人口方面转移.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以及人口计生部门管理队伍及服务手段的局限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服务不到位、数字虚假不实等问题也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如何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行说明分析的同时,对流动人口问题的成因也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能有效缓解流动人口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内部差异;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总结规律、探索经验。40年来的人口流动过程中,我国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取得了成功经验,完善了工作体系、创新丰富了工作手段、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借鉴了国外经验并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中国人口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还产生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提炼出了我国人口流动的规律。人口流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劳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了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了中国人口结构和布局,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人口流动未来会出现新特征:流动方向上出现人口回流趋势且城城流动增加;超大城市的人口流入趋势放缓;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大;少数民族及外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应统筹安排好未来的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以面临人口流动的新形势、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基本特征及居留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STATA统计软件平台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职业种类和住房性质5个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因素,即流动范围、在流入地的工作区域、流入地的家庭月收入和流入时间长短都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边疆地区的人口流动范围以省内为主,近距离的人口迁移流动加剧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实际上,边疆地区流动人口也处于"留"而不"流"的稳定状态,在流入地平均居留时间在6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动人口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般认为,大多数流动人口为了更高的收入而发生流动。本文先应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建立一个有关人口流动的行为分析模型,在收入决定的基础上来分析人口为什么要发生流动的微观动因,以及在影响因素变动的情况下,人口流动决策机制的变动问题。此外,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对我国流动人口的行为进行了总结,认为收入水平、地区差别以及教育程度都对流动人口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五普”等资料数据,通过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省内省外的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和探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内流动人口比省外流动人口的时期生育水平高,两者的一般生育率分别为45.47‰与34.17‰,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15与0.817,终身生育水平低,省内流动人口的二孩及多孩率低于省外流动人口;因婚姻家庭因素而流动的人口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与流动人口年龄结构的错位,是造成省外流动人口时期生育水平低于省内流动人口的根本原因;总和生育率在反映省外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并不能显示省外流动人口因家庭、婚姻化的发展而导致的生育水平上升,所以并不能反映省外流动人口真实的终身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从事各类务工经商活动,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汉族流动人口,而成为雇员和失业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并且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就业状况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表明:女性、来自城镇、年轻或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可能从事雇员工作,而不是成为雇主或自营劳动者;而男性、中年、受教育程度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失业的概率显著更低。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分类人口的地域流动,可以分为永久性的人口迁移(Permanent Migration)和暂时性人口流动(Temporary movement)两种类型。在本文中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只是在某些场合,“流动人口”着眼点在于未改变户口的暂时性流动人口,而“迁移人口”则着眼于改变了户口的永久性迁移人口。目前,我国的暂时性人口流动已成为人口地域流动的主体,对  相似文献   

15.
已有的关于西藏人口流动的研究多使用局部调查或统计资料,难以反映西藏人口流动的全貌。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西藏与全国比较的角度,较全貌地分析了西藏流动人口的规模、地区分布、流动目的、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生育状况等。研究发现,西藏呈现人口净流入,但流动人口规模不大;流入人口来源地比较集中,带有明显的"地缘性"特点;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净流入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流动人口生育水平低于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流动人口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安徽1997年流动人口总量达383.7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的6.32%,其中流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有304.6万人,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0%。分析该省流动人口的现状,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1.经济发展滞后,出省流动人口偏多安徽省流动人口主要流向省外,1997年全省流向省外人口达236.1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7.5%,而流向省外的人口又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北京五省市,流向上述五省市的人口合计179.6万人,占该省流向省外人口的70%以上。2.流动人口性别比偏高安徽省流动人口中男、女两性差异较大。1997年全省流动…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持续性影响,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流动人口本身,还要关注流 动人口的子代群体,即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二代”。 尽管既有研究提出了一些与“流动人口二代”近似 的概念,并在代际传递视角下围绕代际关系、身心健康、教育状况、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方面开展了经验 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针对这一群体全貌展开系统考察,没有给出流动人口二代的群体画像、总体 特质,也没有对影响流动人口二代发展的社会事件与生命历程展开讨论。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要着眼于 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聚焦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中的健康风险、聚焦数字化场域下的流动人口二代 职业新发展、聚焦人口结构性变迁背景下的流动人口二代家庭化问题、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 二代社会融入问题、聚焦新型城镇化情境下的流动人口二代政策保障,思考流动人口二代研究的总体性 框架与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出发点、现实表现和结果为例,对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得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的原则,最后论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构想,即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市与流动人口的良性互动,促进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采取民族学实地调查法与参与观察法,总结归纳城市化进程中的兰州市民族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量化统计的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情况,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青壮年人口;人口的流入以本区、邻近省份为主;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活动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不仅对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议政府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与管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城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人口流动,更多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城市就业.作者对成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现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就与之相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