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健斌 《人文杂志》2001,(5):149-151
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清官情结",实质上是封建臣民文化中政治依附心理的反映,它的存在有碍于我国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健康成长,必须予以摒弃.消除以"清官意识"为代表的政治依附心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当前所进行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討論,是思想战綫上的一场极其重要的論辯,它牵涉到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問題。在本文中,我們拟就以下两个問題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首先,是关于“清官”的历史作用問題。“清官”是封建統治阶級的一員,而且是比貪官有远见、因而也是更能維护本阶級的根本利益的人;关于这一点,連吳晗同志也不否认。然而,吳晗同志等认为:正因为“清官”能为本阶級的根本利益着想,所以他們能为人民做一些好事,在历史上有其积极作用。《海瑞罢官》的說明中很明确地說:“海瑞是封  相似文献   

3.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笑比黃河清”。当年那些封建統治阶級的御用文人,着墨塑造包拯这位“鉄面无私”的“清官”形象,不能不說是费尽心机的! 我們今天和包拯所处的时代虽然相距已是九百多年,可是,包拯由一位“清官”形象而变为神化了的人物,在社会上仍有一定的影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有一些人披着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外衣,极力美化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民众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战败后的不平等条约,天主教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得以扩散至中国腹地,同时也加深了山东地区民教之间的对立,于是在德国等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诞生了刀会、拳会运动。这一运动开始是以“顺清灭洋”或“助清灭洋”来表现自己的。这是一种传统的统治观念,可以看作是家长式的庇护和服从的关系(作为父母官只要能保全民生,就能得到民众拥戴并能从事统治的一种权力关系)的反映。可以说这一运动是以下述意识为基础的,即运动并不与以  相似文献   

5.
兰州人常说:“好人的头上磨难多。”所以,清官常遭厄运。这不仅是他们生前经济上没外快,政治上担风险,甚至要罹杀身之祸,而且还在于死后要受到一些人的声讨。例如,“四人帮”时期的报章杂志,众口一词,都说清官比脏官坏。理由是清官缓和了阶级矛盾,不利于激发人们起来造反。造反后总得建立新政府,新政府中的新清官又比新脏官坏,因为新清官又不利于新造反。民众只能造反,官员只宜贪脏。于是黑白混淆,人妖颠倒,国无宁日,民怨如沸。  相似文献   

6.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清官文化在宋朝的兴起有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原因.宋朝革除五代弊政,建立廉洁的政府,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而宋朝的法律对私有权的保护和重典治盗贼,也唤起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对清官的祈求,一些官员也确实以儒家的思想来塑造自己的清官品格.官员队伍中的清廉和腐败从正反两方面刺激民众对清官的盼望,而民间文艺则是清官文化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为清官昭雪》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作者潘仁山同志。此文作者断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骂清官的是晚清的刘鹗”刘鹗骂清官之言,见《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文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相似文献   

10.
鲍振东 《理论界》2003,(5):17-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得以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花力气。一、清清白白地为官“官”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关于如何为官从政,不同性质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如何为官从政,我的看法是:一要做清官,不要做昏官。老百姓从来都是拥护清官,爱戴清官的,历代仁人志士,也都以做清官为荣,做昏官…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古装电视剧插曲里最受欢迎、被传唱得最广的大约就是《宰相刘罗锅》的“天地之间有杆秤”和《水浒传》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这两支歌似乎都进入了当年的“十大金曲”,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这种现象是饶有意味的。当人们在街头巷尾和剧院歌场唱这两支歌时,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两支歌代表了支配了广大民众一千多年的清官意识和暴民意识。头脑中充斥着这种思想的人们很难做法制社会中合格的公民。他们或是匍伏在清官脚下,希望得到他们的垂怜,或是不怕天,不怕地,铤而走险,去争夺属于自己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两者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清官”的研究 关于“清官”问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50年代末.毛泽东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亦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以及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清官”是中国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地关注,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可谓见仁见智。此文主要从清官的基本价值追求及其施政方针当代中国民族后政治的施政方针及其施政方式、方法两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不管是古代阶级社会的“清官”,还是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优秀执政者,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为政者的优秀品质。所以,在当今我们应该对清官的优秀品质加以批判继承,而不能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14.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15.
“在封建统治阶级中,确曾有过这样一种人,他们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执法不阿,铁面无私”。自宋元以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称颂的“清官”和“青天”包拯,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虽然他的某些形象是被夸大了的,甚至达到完全神化的程度,但是,他还是应该肯定的。凭什么能够这样地认识?也就是怎样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他加以剖析和评价,我想提出一些个人的极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存在于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对国家权力配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主观认识和反映。其基本范畴,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皇权专制制度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皇权至尊观念与圣主期盼意识、民本理念与“子民”意识、吏治思想与清官意识、宗法宗族观念和崇祖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评《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揭清官之恶”是《老残游记》突出的思想内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胡适亚东图书馆本《老残游记》序称道“《游记》写官吏的罪恶,始终认定一个中心的主张,就是要指出所谓‘清官’之可怕”。历来的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大都祖述此说,啧啧称赞。当然,否定的意见也是有的,五十年代张毕来同志著文斥《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招致许多驳难,后来就不见有人坚持了。但类似的评论仍时或出现,例如1981年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著文说:“刘鹗对清官  相似文献   

18.
“清官”意识与“生死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生死抉择》由小说《抉择》改编而来。按《抉择》的作者张平的说法,这是一部清官小说,由这部小说编成的《生死抉择》也没有走出清官情结。就是说,不论小说还是影片,都把笔墨花在它们所塑造的清官李高成身上,把现实生活中包括腐败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寄托在李高成这样的清官身上。其根据是“在目前有效的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干部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如何,确实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我只能希望有责任、有良知的干部走到政治的前台” (张平语,见《人民论坛》 2000年第 9期和《南方周末》 2000年 12月 14日 )。本来…  相似文献   

19.
对立統一的规律,也就是一分为二的规律,它是宇宙問的普遍规律。毛主席教导我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統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論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对于历史上的清官,要作出正确的評价,必須依据这个一分为二的规律,遵循毛主席的教导。 (一)我們认为,对于历史上的清官,既要看到它同貪官相同的一面,而且这是更重要的一面:它們同是对农民阶級专政的工具,封建制度的維护者。在这一点上說,或从根本上說,它們是“一丘之貉”,我看是可以的。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又要看到清官同貪官不完全相同的一面。一般說来,清官严格維护封建纲常和法,或比較严格維护封建綱常和  相似文献   

20.
上海社会科学院自从《海瑞罢官》問題討論以来,对“清官”問題議論很多,討論热烈。該院为进一步推动这个問題的討論,在三月十六、十八、二十三日連續召开丁全院性的“清官”問題討論大会。会上发言的有老年、青年研究人員十四人。大家各抒已见,比較活跃,很多同志試图运用毛泽东思想来分析“清官”問題。会上,不同意见之間也进行了热烈争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