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哲》2014,(6)
夏、商、周三代连续直线发展,是儒家的历史观,影响至今。夏族是姒姓,"姒"字的本字是"以","以"即""。清人王引之已经指出"以"、"允"二字相通,铜器铭文也证明"以"、"允"通用。古籍所谓"允姓之奸"、狁,包括匈奴,都是姒姓,也就是夏族后裔。夏族发祥于西部渭水流域,虽然曾经扩张到东部,但并不意味着夏族一灭亡,商族才兴起。商族是子姓,发祥于东部,属于"鸟夷"。鸟夷族因以鸟为图腾而得名,在《尚书·禹贡》有两处记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族系,尧、舜、皋陶、殷人、秦人、赵人都是鸟夷族。鸟夷文明实为东亚文化的根基。殷礼以源远流长的鸟夷文化为基础,毋需以夏礼为基础。孔子在找不到殷礼以鸟夷文化为根基的情况下,轻率地以本来就模糊不清的夏礼作为殷礼的基石,也是可以理解的。以思想创造为线索,回溯历史虽然是常见的历史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是有局限的,运用时需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华夏姓氏滥觞于远古神话时代,其主要源头是神话中的"始祖赐姓"与"图腾为姓",中国第一古姓"风"就是图腾崇拜的结果.神话时代的"姓"与"氏"是一种血缘与地缘的标志,"同姓不婚"是姓氏的最基本功能.随着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繁衍壮大,中华姓氏不断衍生,姓氏文化趋于丰富.当今华夏姓氏前100大姓其祖姓都出自神话时代的古姓,神话帝王及其后裔为当今华夏子孙的血缘祖先.<山海经>为我们提供了华夏古姓的史前资料.  相似文献   

3.
华夏娃氏起源可上溯炎黄及夏、商、周三代,而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至公元19世纪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始用姓氏;英国至11世纪贵族始有固定好姓氏,16世纪乎民才普遍使用姓氏;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70年、1875年政府两次颁令平民也必须使用姓氏;泰国1912年,土耳其1934年始用姓氏。①人类社会由原始群而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其血统与财产之继承权皆以母系计。每一氏族,即以每个老祖母为代表的一个公有制母系大家族;每一氏族,各有标志与徽号,即图腾,具有宗教崇拜色彩。进而产生更直接表明氏族世系的称号与标…  相似文献   

4.
慈观念产生较晚,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图腾文化."求安"心理赋予图腾亲属"慈爱"属相,"生衍"情结赋予图腾祖先"慈育"之义,"神佑"信仰赋予图腾神及祖先神"慈护"之责."慈"的原型模式以图腾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内容不断明确与充实,在发展中逐渐人伦化,并体现出空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古代姓氏浅谈暴希明今天我们一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其实,在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氏族公社,最初某姓乃是某一母系集团的共同标记。根据古书记载,中国上古曾经历过知母不知父的时代。《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之...  相似文献   

6.
今天,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己逾十亿人口,几乎遍布寰球五大洲。这个伟大的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传说我国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生活着两大族团——龙族和凤族,后来经过争斗合二而一。闻一多先生指出:“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我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相似文献   

7.
夏人源于黄帝一族,兴盛于中原一带。夏人通过联姻、治水、战争、迁徙等方式,不断融合其他部族邦国,凌驾于"天下万国"之上,夏国家空前强大,夏族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夏人是一个崇龙的民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把祖先视为社神,认为王权神授。这是夏朝或夏人的神话,它直接为夏王朝贵族专政服务,其在夏朝兴盛与夏人壮大过程中,起到了思想统一、精神引领、人心凝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殷墟卜辞所记,商王朝不仅隆重祭祀本族祖先,同时还对有功于商王朝的异族功臣进行隆重的祭祀。古代夏族祖先大禹以平治水土、规划九州而著称于世,《诗经·商颂》等文献记载商人对夏禹多有颂扬,殷墟卜辞也应记有商人对夏禹的祭祀,卜辞记有"■示"、"■示",当释为"禹示",应当就是商人祭祀夏禹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9.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复杂的灵魂观念的产生,出现了对业已死去的人物的崇拜,也就是被称为氏族祖先之神的崇拜,这是与以往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截然不同的地方。另一更大的不同,是出现了专职的祭司——萨满。随之多神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的人格化导致了神的人形化,崇拜仪式也愈来愈趋复杂。萨满教正是由于出现萨满而形成并因以得名的。萨满被认为是这种原始的宗教教义最具权威的解释者,是被认为能保祐人们平安生活免除灾难的祖先神灵的代表,是一切传统习惯的坚决维护者。  相似文献   

10.
朝鲜民族和满-通古斯诸民族原始先民的神树崇拜以宇宙树信仰为起点,在漫长的原始氏族制社会中先后扮演了生命树、神灵树等角色,并逐渐演变成“高杆”、“索莫杆”、“托罗杆”等神杆以及“托若树”、“祈年树”.它们是宇宙树、生命树和神灵树的复合体,祭祀的对象是天神、祖先神和自然界的神祗.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九字似虺蜥而与虫(虺)同音,其形义即为虺蜥。龙字轮廓走势与九字相同,而《易》之阳爻称“九”,亦称“龙”,说明作为伏羲图腾的“龙”的原型为九,为虺蜥。从宀、从九、从殳的宄字示意在庙寝殴击虺蜥,对遂人、伏羲行厌胜。辛字本义为曲刀,作为刑具,殷商人用此刀作用于龙、凤以造字,示意对“风”(凤)姓而以“龙”为图腾的遂人、伏羲的厌胜;作为契刻工具,殷商人用此刀以造商字,则是表示其先祖契对文字契刻的发明权。祟字与遂人古同音,而三体祟字皆象遂人,表示遂人骚扰殷商先公,所谓“宗庙之祟”也。  相似文献   

12.
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看中华姓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姓和氏是同一个概念,没有区别.但从甲骨文"姓"、"氏"二字的构形来看.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源于同一个女性祖先的氏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则是姓的分支,是后来子孙繁衍后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或标记.从演进过程来看,中华姓氏经历了一条从严格区分、明血缘、别贵贱到姓氏合流的发展之路,演绎出一部中华姓氏文化史.  相似文献   

13.
远古“龙”的起源,除了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物图腾形象与其它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诗经》兴象诗是上古文化的诗歌形式。上古以泛自然为神。自然神主宰生死祸福,与上古人有各种神秘关系,成为上古人的图腾。在祭祀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诗歌呼祷图腾以求福佑,成为社会风习。《诗经》图腾兴象诗有三类:祖灵图腾兴象诗、自然神图腾兴象诗、天帝图腾兴象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先秦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礼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结构,有许多因素是利用旧的氏族制改造而成。例如姓氏制度,最初它本是起源于母系时代并被用作血缘系属关系的一种标志,其基本作用是认定氏族成员在血缘集团中的身分归属。但在后来,主要是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姓氏却成为身分、门第、地位、特权诸社会等级  相似文献   

16.
屈原和楚王的姓氏问题,只要翻阅一下《史记》中的《楚世家》和《屈原列传》,不难看出他们原来都同姓“芈”(mǐ)而不姓屈和熊。然而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刊上,对屈原与楚王的姓氏问题却产生了种种说法。有的说“屈原和楚王同宗不同姓”;有的提出“屈原和楚王同姓,而楚王却姓熊不姓屈,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有的则解释说:“春秋时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熊瑕,食采于屈邑,遂以‘屈’为姓,成为楚王族三族之一”。说屈原的祖先“瑕”因封地“屈”而得姓是对的。但说楚武王熊通姓“熊”则不妥,把屈瑕也冠以“熊”姓就更离谱了。因为“熊”在当时并非楚王之姓,更不是屈瑕的原姓。关于楚族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文献《山海经》等记载看,神话西王母具有多重神格。古今学者也做了各种考证。剥去多种说法的扑朔迷离,西王母的神格应该定位于大母神,也可为女性的祖母神和祖先神。西王母的神话符号与昆仑山结为一体,属于女性符号的表征。学术界有西王母为月神之说,实际上,月亮的圆形和不断圆缺周而复始的表象与原始神话中崇拜的祖先神是同位的。西王母神话的产生与历史上商周时期活跃的部族西戎有密切的关系。戎族崇拜的女性祖先就是西王母。按其祖先原始宗教产生的崇拜偶像尊为化生天地的西方至高神。  相似文献   

18.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10,31(1):112-115
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曾经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制向父系氏族社会的专偶婚制的过渡,而在其过渡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抢婚习俗.甲骨文"姓"、"娶"、"妻"诸字的构形就像一幅全息图像,透示了其过渡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鸟部》看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说文》中与神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神话传说、图腾崇拜、人本精神等众多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从中发现《说文》鸟部字存有一个"凤"神字族系列。对该字族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管窥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神鸟文化意识,它体现的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到图腾崇拜,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构筑了"凤"神字族独特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德昂语对传统文化中龙的称呼以及传统社区雕塑、绘画中龙的形状看,德昂族传统上所崇拜的龙是介于蛇与龙之间的一种图腾,并且分别以食人恶魔和人类祖先两种截然相反的善恶形象出现在不同村寨的民间故事中。但是近年来,德昂族的龙图腾统一为以至高无上的先祖的形象出现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德昂族的龙文化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探究其中的原因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