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不同于原生性的自然的民族意识的建构,需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逻辑,中华民族相通的文化模式为其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基于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逻辑关系,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发掘宣传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弘扬培育中华民族共有民族精神、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心理,构筑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城。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长期涵育和中国历史长期形塑的结果,是中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凝成的关系性存在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大一统"为特征的整体、系统和辩证思维,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和文化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相映生辉,互动共生,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或曰文化密码.深入研究和传承弘扬这些优质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不竭动力。目前,中原文化依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作用的发挥。如作为区域文化的中原文化在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应抛弃中原文化中守旧的一面,积极发扬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掘和升华中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等。新时代应促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通过整合中原文化资源、培育中原文化认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甘肃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精神财富。甘肃红色革命文化以南梁精神、长征精神、会师精神、西路军精神、兰州战役精神等为核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突出表现为:信仰坚定、矢志不渝,人民至上、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等,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多样性、广泛性、传承性等特征。进入新时代,保护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甘肃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进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中华民族政治法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利益共同体意识、文化精神共同体意识、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和合文化的土壤之中。“和实生物”的大一统观、“和衷共济”的发展观、“和而不同”的文明观、“贵和尚中”的交往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逻辑上互洽、在情感上相通。在具体实践上,要以“和实生物”推动民族政策与法治规范有机统一,以“和衷共济”协调中华各民族区域发展共同利益,以“和而不同”助推中华各民族包容互鉴凝聚共识,以“贵和尚中”共筑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愿景,以“天人合一”打造中华各民族美丽宜居生态家园,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8.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年大学生凝聚普遍意义的民族情感、强化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多种共同体样态,其中内含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的文化共同体是激发高校大学生归属意识的关键。作为各民族成员的共同精神图景,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以公为先的义利观念、和而不同的共存原则、各民族相辅相依的奋斗历程等丰富资源是高校教育场景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在高校教育中,应在辩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大学生共同体意识共生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式、完善融入机制等路径唤醒大学生共同的文化生命以及对共有身份的归属感,确保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法治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中潜力空间巨大。在文化法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纲”的地位;以法治的方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认同;通过夯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方面的立法保障;完善文化安全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意识背景下,文化法治建设需要重视朝着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努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重视地方文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源泉与精神纽带。从这个意义上看,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消弭错误的文化观,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维度的支撑力量,是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从交融汇聚、互鉴共享、共生互补三项机制阐释各民族文化何以互鉴融通。文章揭示出,正是在交往交流中,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逐渐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文化寻“根”的实践活动。文化认同承载的“集体认知”“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源码,文化创造唤醒的“身份识别”“他者承认”“互动共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诠释编码,文化自信强化的“主体叙事”“情感共通”“价值确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义拾取、价值诠释、生成建构等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从文化哲学视界研究和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研究该论题的一个重要思想立足点,也是需要继续深化拓展的一个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战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已然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并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学界虽已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有待拓展的领域。譬如,一方面,从空间的整体性视角对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科学性探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从文化的功能性视角对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行动性探索有待提升。基于此,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深入剖析“具身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制度化”文化资本在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具体表征的基础上,探索建设富有“精神统摄力”“教育执行力”“制度保障力”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主阵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被时代所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价值。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以五四精神为源头,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直至西柏坡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神。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成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普通的物质性公共服务有助于促进各族群众感知国家,而特殊的精神性公共文化服务则有利于促进各族群众认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当前,我国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符合全球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的普遍规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迫切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政部门需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以增强认同感为核心、以推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推进以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系、内容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海外侨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主要体现为血脉之根和文化之根。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复杂性、跨文化沟通的困难和国际关系中的挑战等因素极大冲击了海外侨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根基的效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海外侨胞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和重要导向。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增强海外侨胞中华文化认同、建立跨文化沟通平台和机制以及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体系和工作能力现代化,是海外侨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既尊重海外侨胞个体身份和文化多样性,又能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以深厚博大的内涵为根基,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统合力,它能够包容和统合众多的部族、民族于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并且能够在中华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内在源泉,为民族国家立下千万世不拔之基,从而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心骨和精神标志.文化根本联系着天下兴亡,文化特性影响着民族的特质.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深厚性、原创性、包容性、充沛性和丰美性五个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五千年辉煌文明,在民族全面崛起的今天,为培养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大国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认识包容性文化的内涵特征:赋予选择性的民族生活,赋予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赋予引导性的持续发展和赋予融合性的交流能力.要发挥包容性文化的价值:体验民族尊重的快乐,发挥民族差异的价值,承认民族平等的权利和缩小民族偏见的空间.要采取包容性文化策略:养成容忍"异己"的雅量,建构主体间性生活,采取多元文化治理模式,实施建构性对话,以共情扩展视野和共享中华民族文化.这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包容性文化路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