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期创造社期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前期创造社期刊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关注,首先在于现代意义的“读者”的形成以及前期创造社编辑者准确的读者定位。其次,前期创造社期刊所刊发的作品大多为"青春型"文化品格,而这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2.
创造社何以能够迅速异军突起于“五四”文学革新的时代呢?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创造》和《创造周报》为代表的前期创造社期刊是以往研究创造社的空自点,而这两份期刊编辑者的文化市场意识更是为人们所忽略。主要从对现代期刊文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五四”文坛权威的挑战、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和文化市场卖点的制造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同为前期创造社的期刊,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创造周报》是作为弥补《创造》季刊的不足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两份刊物的初版时间、栏目设置以及作者群体的考察和辨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4.
前期创造社期刊,分别从昭示"五四"文学走向、引导"纯文学"时代到来、加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另外,前期创造社期刊的编辑者和出版书局的责权不明晰、编辑者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期刊和社团关系认识的偏差以及期刊栏目设置的不足等方面也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化的"主观插入的--解释的--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自我小说,一方面传承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题材的自我经验性和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另一方面又背离了其非社会性特点,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忏悔式告白转换为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地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的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时代特点和作家自身两方面,探讨了前期创造社作家接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等外国文学影响的原因。认为同样处于过渡的时代、不满现存的社会秩序,这种时代精神是创造社作家接收以上诸外国文学潮流的外部原因。又从作家即接受主体自身出发,分析了前期创造社作家接收外国文学的内在原因,指出这批作家在接触外国文学以前,就因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包括文艺上重主观抒情偏爱感伤情调的审美趣味、生活上偏爱老庄自然天放人生哲学等方面在内的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正是这种心理驱使他们选择那些与此相似的流派和作家。另外,在性格气质方面接收主体和客体之间也有相似之处,这也导致了前者对后者的亲近和接收。  相似文献   

8.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前人一直关注对创造社诗歌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前期创造社在五个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提倡为艺术而小说;二、高扬主体性创作原则;三、丰富了"自叙传"的审美内涵;四、开启了小说"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五、确立了接收外来文学美学思想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0.
前期创造社小说中多漂泊异乡的零余者的形象和闪耀着古昔中国的光芒,这一方面源自作家直接的异域体验;另一方面与中国文学自身的流变、演进相关。因此,在中国形象的建构问题上,与晚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理想派不同,与同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反抗绝望派不同,前期创造社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显示出一种双面性:将个体化的中国人形象塑造成漂泊海外的弱国子民;而在对群体化的中国形象进行塑造时,却始终不愿面对落后、困顿的中国,而是将笔触倾注在传统中国形象的复归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我国发电产业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电企业要素市场竞争力的概念,建立了发电集团竞争力结构模型,分析了发电集团要素市场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关系。发电集团要素市场竞争力既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先富"群体?那种动辄张扬道德主义,是对先富群体缺乏理性判断的表现.把握邓小平富裕理论的科学内涵,对当代中国的先富群体进行了冷静分析,历史地、客观地、正确地认识我国转型期的先富群体,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廓清思想迷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东乡族族源研究状况,对各种观点进行述评,重点分析、探讨了近年较为盛行的撒尔塔人为主说,从三方面指出此说立论不足;同时从东乡族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东乡族早期的形成过程和临夏部分回族是一致的,她们是同源异流群体。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民族危亡的现实促使穆木天诗风由早期的象征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为家国生存和民族战争而书写成为穆木天诗歌创作的最高宗旨。抗战时期,穆诗多以揭示苦难、控诉罪恶、呼呼抗争为主题,充当"时代喇叭手"的历史使命,虽然强化了穆诗的时代性却削弱了诗歌的艺术色彩,但穆诗仍在色调和意象选取、结构体式等方面显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具有多重解读意义。以读者理论为视角,研究该叙事长诗对维吾尔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并由此探讨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思维创造学》把思维科学与创造科学结合起来研究 ,理论探索取得了成功 ;1.《思维创造学》具有辩证逻辑的显著特征 ;2 .对个人思维同文化与创造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3.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们对男女性爱的大胆正视和热情肯定,表现出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极端蔑视。他们个性鲜明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形成,究其根底,与他们留学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息息相关。以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开放自由的日本大正时期都市人文环境对他们社会观、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