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越南记趣     
苗条的国土 越南最大的特点是国土形状非常狭长,南北长约165O公里,东西最窄处仅50公里,全国地形呈“S”型。 初到越南往往有个错觉,以为到了首都河内便可说到过越南了,其实不然,河内在越南的北方,只是一个政治中心而已,其经济中心在南方,即胡志明市(西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还有千余公里的路程。所以越南的导游经常告诉人们:我们越南有四个苗条,第一苗条就是“国土苗条”。  相似文献   

2.
杜文晓 《南都学坛》2014,34(6):48-53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中国古代诗学很早就出现在越南。古代时期,中国古代诗学深入越南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给越南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从19世纪末,越南文化第一次碰撞西方文化到越南国家统一之前,出于现代化文学的需要、战争环境及其他原因,中国古代诗学在越南几乎被忽略。国家统一(1975年),尤其是改革开放(1986年)之后,中国古代诗学又受到越南文学研究者们的关注。越南文学研究注重研究中国古代诗学,也是想通过中国古代诗学更加了解越南古代文学创作、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蒋子龙 《社区》2013,(2):40-40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相似文献   

4.
二战法国败降德国后,恢复法国领土和殖民地的殖民主义政策就成为丘吉尔政府的既定国策。美国罗斯福政府越南非殖民化的国际托管计划从提出到放弃的过程也是美、英在越南地区从分歧走向一致的过程。日本投降后,英国在越南南部的一系列措施直接导致了法国重返越南和越南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爆发。英国是战后初期越南局势的主导者,英国殖民主义是第一次越南战争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文化。中越民间文化之比较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女娲是中华母亲神 ,越南也流传 ,但“越南化”了。“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性的。采录最早的是唐代学者段成式 ,采录了壮族先民李士元讲述的《叶限》。 2 0世纪广西学者采录到壮族《达稼和达仑》、京族《糠妹与米碎姐》 ,越南留学生采录了越南故事《糠妹与粞姐》 ,几篇故事极具可比性。越南阮朝诗人阮攸 ,出使中国后 ,把明末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同名越南民歌体长诗 ,长诗流入民间 ,化为故事 ,流入中国京族 ,广西学者采录到《金仲与阿翘》 ,这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越南采用中国农历。中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间相同 ,节日活动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6.
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南儒教是越南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时从中国输入的。越南封建国家建立后,儒教经历了受抑制到推崇的过程。随着殖民统治的确立,越南儒教走向衰微。古代越南没有创造独立于中国儒学之外的学派,而是将中国儒学应用于越南。但越南并非一切照搬,而是有所选择与发挥,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的特征。儒教在越南流传二千年之久,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曾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入民间。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在当代越南仍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吴立 《今日南国》2007,(5):42-44
越南的饮食文化在风情奇异的东南亚是独具特色的。到越南旅游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品尝一下越南的美食,特别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在河内,鸡粉久负盛名,几乎占据了河内米粉业的半壁江山,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街头上零零星星的摊档上都可以吃到。鸡粉的用料十分讲究,鸡丝当  相似文献   

8.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是一部记录越南北部民族生活史的拓片总集,它的原始材料均为散落在庙宇、村社、神祠等附近的碑铭。它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越南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北部民族的生活风情,时间跨度从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从道德、制度、风俗、宗教等四个方面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汉文化影响进行了释例,爬梳出越南河内以北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间的文学影响是必要的工作。上千年前,中国文学早已对越南文学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越南人在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地接受了中国文学的精华,从此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当中,鲁迅是被传播到越南的第一位作家,与此同时,他也是越南普通高校选择作品授课的唯一的现代文学作家。通过对《呐喊》与《彷徨》等小说为主,研究鲁迅作品在越南的翻译情况,从而进一步肯定鲁迅作品在越南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商品经济,到形成初步认识,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对越南的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做了明确阐述,深入分析这一理论,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越南是如何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对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性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惟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妹”。我请教越南一位老资格的翻译家:越南高层人物之间也像老百姓这样称兄道弟吗?他说都一样。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称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给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当翻译访问中国,在天安门广场向英雄纪念碑献完鲜花之后分头活动,秘书长就在英雄纪念碑前大声宣布:跟五哥去的往这边来,跟八哥走的到那边去。陪同的中国领导人听得一头雾水,其实“五哥”就是书记,“八哥”就是总理。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其奉为最高宗旨的“道”至今都是越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性和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从时间上看,道教在创立之初就传入越南,从民间传播到上层社会,19世纪又逐渐回归民间,形成了漫长的传播史.从传播途径上看,早期道教先从陆路(云南或广西)进入越南,后来在东晋时,孙恩、卢循起义又通过海路将天师道传入越南.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在明末清初南下传教的过程中,又通过多条线路进入越南.中国道教与越南道教形成了源流关系.道教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向越南传播中形成了如下特点:神灵信仰是道教在越南传播的主要象征符号;道教经常与佛教相伴而行;道教神灵与越南民间信仰相混杂,衍化出一些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道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母道教与高台教;劝善书是道教在越南传递教理教义和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在维系越南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1):21-28
由于越南的地缘特征,相较临近的其他各国侨民,华人移居越南要相对早些。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华人遍布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移居到越南北部的华人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官吏和士兵,而商人(除了宪街、升龙的华人)较少,因此越南北部的华人群体通常规模小而且分布零星,没有形成像中部和南部那样大的规模。自17世纪以来,一些商人和官吏在"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后逃亡至越南岘港居住,在阮主的支持下去开发南部。华人群体在越南南部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不仅对居住地区变成繁荣的商业都市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为越南今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19世纪,越南南部华人居住的一些都市,如农耐大街(古老街)、美萩大街、河仙港市、堤岸等都是区域内和国际上重要的商业和货物中转中心,这里面就有华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杜文晓 《南都学坛》2012,32(6):67-70
最近几年来中国80后文学匆匆地进入到越南,它们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和支持,但越南文学批评界的态度却很冷淡,同时有不同的看法。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对越南年轻人心理生活和审美爱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80后文学作品进入越南的数量比有艺术质量的文学作品进入越南的数量要多,这让不少人误解"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当前,越南在教育方面已形成了一个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越南政府注重对教育的投资,使全国教育网络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就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到实处,基本满足了越南人民对学习的需求。然而,越南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教育管理效率低、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弱质量低等不足之处。为此,越南政府采取了许多举措发展教育事业。研究越南的教育现状,有助于我国开展与越南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林登.约翰逊虽然没有把越南问题看作是美国外交的中心,但是,由于他断然拒绝了越南“中立化”的建议,先后批准了“34A行动计划”和“横滚”作战计划,实施“雷鸣行动”,命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登陆,从而将战火一步步烧到越南北方,使越南战争日益成为一场“美国人的战争”。而他本人,由于美国日益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被迫声明不再竞选连任,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10,(5):130-130
去越南之前曾听很多人说,越南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如果你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那么走在越南街头的时候,或许会恍若隔世,一幕幕街头的景象一下子涌到你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中越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科举制度由李朝初创,经陈朝发展过渡,到后黎朝达到鼎盛,终至阮朝式微而停废。越南科举制度大多模仿中国科举制度,也在入试资格、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开科时间和甲第出身等方面出现了本土化的创新。科举制度对越南的政治、教育、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是改变了越南的国家人才选拔方式,使之构建起为集权统治服务的稳定官僚队伍;二是完善了越南学校教育体系,丰富了教育内容;三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促进了越南多元文化的融合;四是造就了越南士人阶层,塑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在当前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历史为镜而展开科举制度研究,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根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覃春华 《今日南国》2007,(23):14-17
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水陆相连的地缘优势让两国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不断,到了现今,中越关系日趋成熟稳定,特别是近年越南紧跟中国实行"革新开放",以及中国一东盟贸易圈的形成,两国交流合作日益紧密、频繁.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的动荡,使交趾获得了摆脱中国千余年郡县统治的机会.丁部领于公元968年建立了大瞿越国.北宋早期,越南经历丁朝、黎朝和李朝三个朝代的更替.在越南王朝的更迭过程中,宋朝统治者不断调整对越政策.宋朝这种变化集中反映在作为宗藩关系核心内容的册封和朝贡两个方面在属于政治范畴的册封上,宋朝对越南统治者尤其是新篡立王朝统治者的请封经历了由不愿接受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接受的动态过程;而在对待属于经济范畴的朝贡时,宋朝对越方的积极朝贡反而出现了由欣然接受到不胜其烦再到屡屡"却贡"的过程.在对待越南请封和朝贡问题上,宋朝完全相反的态度变化,恰恰反映出宋朝处理宗藩关系的理性转变.随着重新将越南置于郡县统治这一理想的破灭,宋朝逐步转向采取和平务实的政策,从而保证了宋越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