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也是国际社会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把握这两大问题是正确理解邓小平时代主题观真正内涵的基础。世纪之初 ,时代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 ,中国制定内外战略仍应以此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对外思想的发展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重点内容是“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护世界和平”。一、“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说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中,“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确的,把“世界和平”放在国际战略的第一位置。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主要…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入手,论述了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两个层次内容,并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分析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时代及时代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为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它既紧扣华侨华人的现实和中国需要发展的实际,又体现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眼光.其所富有的新鲜时代内涵就是突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侨务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贯穿在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中.如"海外关系"是"好东西"的论断极大地推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独特机遇论"使对外开放战略更加有的放矢,"华侨爱国论"壮大了对外开放的力量.邓小平根据"侨"情,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便侨、护侨措施有利于对外开放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交环境在冷战后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和时代主题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理论,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求"同"、求"和"的原则精神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外交展示出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它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总特征、总潮流、总趋势,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两股伟大潮流,体现了国际关系体系发展的总方向和根本性质。和平与发展这两股时代潮流决定着世界命运,人类不可能在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中生存和发展,也不可能在充满饥饿、经济萧条、贫富悬殊的世界中维护真正的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旋律,是当代不同制度国家繁荣昌盛的催化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青 《甘肃社会科学》2002,3(3):125-127
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它们作为时代主题的地位未变 ,并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富民强国之路.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开放观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提出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四新”中的一新,是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国际关系所作的一系列新判断中的核心内容。在以往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判断时,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贫困依然存在 ,世界局部战争和国际冲突不断 ,中国自身安全也受到了挑战 ,使人们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产生了质疑。本文力图从其产生、当前我国所采取内政外交及其现实意义中 ,论述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3.
郭宏升 《阴山学刊》2004,17(4):28-31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的思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反思出"不开放不行",使对外开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通过对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分析,做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得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正确判断。同时,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组织和领导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中,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东方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开放、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而他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基于他对当代世界的科学认识与战略思考。他深刻分析世界形势,把握世界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阐述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的论断,又作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论断,为我国推行开放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一个全球性、时代性命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同时又构成了当代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后发展国家,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在对世界历史格局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了时代主题,始终着眼于发展问题.他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到1985年,明确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精辟思想.他深刻指出: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5页).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发展,发达国家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审时度势、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指引我们既同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陈以定 《江淮论坛》2012,(5):111-116
60多年来,中国外交话语从改革开放前的主权独立话语与国际斗争话语,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话语与国际合作话语的变迁,反映中国对“主权独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多重身份变化的动态认知,体现了中国外交中“共处和平观”、“革命和平观”、“发展和平观”、“合作和平观”在不同时代主题与国际格局下的总体概况。  相似文献   

19.
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探究邓小平的一系列政治决策思想 ,我们可以发现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是邓小平最具宏观政治决策价值的一个思想。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大政治决策价值具体体现在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反省 ;对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的决策指导 ;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所具有的重大决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生主义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里,孙中山首绘民生主义蓝图,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民生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里,邓小平思考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新时代;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基础上,继续把民生主义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