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实行的五级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管理链"过长,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难以准确落实,中央惠农政策"途中损耗"。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福建省省域面积适中,省内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陆路"四小时经济圈",有完善的交通、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支撑,省直管县是可行的,省直管县的改革应谨慎、有序推进,不可一哄而起,"一刀切",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县级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1983年开始的"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弊端,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构想,其中占主流地位的是"省直管县"改革,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府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有助于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当然,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为此,应该充分认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系统性,不断完善分权化操作,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自治县体制是根据自治县行政层级的类型化分提出的,是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式的创新探索。贵州省直管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在贵州省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大胆尝试,借鉴全国省直管县的经验进行"贵州特色"的探索,是省直管县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兼容性结合的有机尝试,但是分析其实践过程发现,存在着相关部门认识不足、部门权限下放"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应明确上级国家机关职责,适时修改自治县自治条例等来完善和发展省直管自治县体制。  相似文献   

4.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实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证研究,简要介绍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及县财政部门衔接此项改革的主要做法,系统分析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这一权宜措施的利弊,并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若干意见。冀裨益于此项改革制度的推广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各地深化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澄清民族省区相关改革实践滞后的认知误区,分析省直管县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兼容性,并提出省直管自治县是解决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我国行政开支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省直管县改革作为一项有力措施随之浮出水面。在保证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探索改革现有的"市管县"体制,逐步实现财政省直管县、行政省直管县和政治省直管县。这三个方面作为省直管县改革的三驾马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旧的市管县体制的发展,很多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逐渐涌现,在浙江省取得重大成果的省直管县体制成为了以后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方向.200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里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称,到2012年底前,争取全国除民族自治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最早全面探索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的省份,海南省经过不断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省直管县海南模式。20多年来,省直管县海南模式既有成功经验,亦有反思教训。在省直管县海南模式面临争议和困惑的背景下,如何评价海南模式的功过是非,如何抉择其未来走向,以及其启示省思等,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从长远看,省直管县海南模式亟待从府际职责划分、合作机制构建、市县关系管理、配套改革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砥砺前行。针对海南模式的分析表明,省直管县没有统一模式,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借助行政层级调整这一契机,合理定位政府职责并适时优化府际关系,推进府际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县乡村体制"正逐步向"市镇村体制"演变,这种演变的内在合理性从根本上言之在于改革开放让我国国力大增,从而有能力把"县乡村体制"改造成"市镇村体制"。要根据"市镇村体制"的四大功能即发展功能、服务功能、文化育民功能和民主法治功能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根据"市镇村体制"统一规模地来设计和谐统一的城乡运行制度,推进我国城乡统一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