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勰对于书信一体非常重视,他不仅对书信作出了细致的分类,而且概括了书信的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型的特征,特意强调了书信体的文学特征,描述了历代书信体的流变,评论了书信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从而在中国书信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书信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柳宗元诗文作品的研究中,书信几乎是个盲点。本文较全面考察了柳宗元书信的写作艺术,并据此认为,柳宗元书信的文学价值应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对其书信写作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柳宗元的文学成就,进而指导我们的写作实践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校兼职教授、华裔新加坡籍著名作家、新加坡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企业家周颖南先生,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出版著作多种。1992年我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周颖南文集》,收周先生各时期代表性作品。周先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新文化交流,为开创海外华文文学新领域,振兴华文文学,推动世界华文文学和新加坡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出色的贡献。1999年,他受聘为中国丁玲研究会顾问。这里发表的是周先生提供的他与丁玲之间的几通书信。这是周先生对丁玲的最好纪念。透过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我们可充分感受到丁周二人的“文字因缘”  相似文献   

4.
书信是古代文学批评常用的文体。现代书信体批评不再像古代那样囿于相对较为纯粹的学术领域,具有公共性、趋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报刊传媒和普通民众的参予使书信体批评获得了更多的公共空间。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革命论到30年代的左翼文学论再到40年代的抗战文艺论,书信批评一直跟踪时代热点。发达的现代邮路为中外学术交流架设了畅通的桥梁,以书信的形式与国外学者展开文艺研究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巴金先生与李健吾先生交往近半个世纪,两人的往来书信,目前公开发表的约有76封。由于这些书信大部分没有署完整的落款时间,部分书信甚至是缺页的残简,具体的写信时间多由相应书信集的编者判定,其中有若干封书信的写信时间判定有误。根据书信内容、书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参考多方材料,对这些误判的写信时间进行辨析和纠正,以期消除因书信时间差错对学者研究造成的障碍,提高书信这种文学史料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尺牍之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书信的基本作用,表现为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流。其审美特性在信息交流中生成、发展。用与美的结合是书信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及文学有着内在的渊源。他研读过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学说,创作上也受到中国文化、文学特别是《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他的书信及作品可以证明这一点。同时,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创作及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这种双向的接受与影响,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文学的碰撞与交融。它们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本质上都出自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揭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喜欢赛珍珠的人都可能会说出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的交往,赛珍珠和老舍,晏阳初,甚至徐志摩的交往。赛珍珠和鲁迅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有文字可考的交往,但鉴于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殿堂的地位,在一封书信对赛珍珠的简短评价,影响了此后中国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笔者试图从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两人各自的成长经历,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来分析鲁迅先生的评价以及两人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深刻地理解赛珍珠在文学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研究其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文章中具有明显的骈文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书信、经文和状表、论赞、对话及言论。传奇中仍部分采用骈文形式原因有三,一是文学自身发展过程中,雅俗互动地结果,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二是作家群与读者群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提高传奇文的文学性是其必然要求。三是宗教,包括佛藏与道藏的韵文形式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外文学史上,罗贯中是第一个将书信等应用文体引入作品之中的作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使用了书信等19种共计334道应用文。这类文体的艺术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织情节和人物,二是作为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工具,三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其文学特点有三:一是体制短小,言简意赅;二是散韵兼行,以韵文为主;三是情感丰富。《三国演义》中之所以存在大量应用文体,一是与作品的文体特色有关,二是与作品所叙写的内容有关。罗贯中在不违背艺术真实的前提下,对《三国志》中的书信等应用文作了符合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原则的加工和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与湘东王书》是萧纲写给萧绎的一封书信。《书》不作于中大通后期,因为东宫文学集团的构建情况和萧纲当时的处境与这封书信的相关内容不符;而应作于庾肩吾任太子中庶子时,即大同六至八年。此一结论有助于了解宫体蔓延京师的时间,还原梁代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散文与自叙传共同追求"真实"的文学观念为女性个人声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女性个人声音在20世纪早期的日记、书信等文类中萌生,曲折发展至世纪末形成了女性随笔的创作高潮。女性的独白彰显了女性独立精神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虽然女性个人声音不具有权威性,但它在文学史、思想史和史料研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所区隔的发展取向。一种是从广义社会变革视角出发去透视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一种是从具体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视角出发去看待文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前者我们称其为一般社会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后者我们称其为艺文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在中国文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背景下,这两种文学变革倾向的相互纠结和绞缠一直都存在,肯定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中的艺文理性变革倾向,发掘其存在的必然机制,不仅对什么是“中国的”现代文学认识有意义,也对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格局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好文章的构成,有很多的因素。通过《湘行散记》及其前文本书信之间的比较,以及对其散文思想与艺术内蕴的构成的分析,我们发现,书信不仅提供了《湘行散记》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于散文文本的艺术表现力起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书信的第一读者以及作者的精神生活,旧日体验又为作者的艺术感觉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悉文学创造中的一些奥妙。  相似文献   

15.
潮词点击     
《山西老年》2016,(4):36
诺奖效应是指诺贝尔奖为获奖人或相关行业、技术、作品带来的巨大的正面影响。比如中国人在获诺奖后,除了接受祝贺外,他们还经历了旧居变景区,书信、手稿被拍卖,名字变成商标等等。获奖在带动公众关注获奖者本人的同时,也推动与这一奖项相关的学科和文学的发展。分心驾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分心驾驶是  相似文献   

16.
古人在一尺长的木牍上写信,因此后来人们把书信称作尺牍。书信又被人们称作书札、手札、手简、帖。写在木板上的书信称"札"、"牍";写在竹片上的书信称"简";写在布帛上的书信称"帖"。 出自名家之手的书信既有书法和文学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自古就是收藏家们搜集、雅赏之物。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都是古代留存下来的书信,后以帖称之。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对底层天主教徒,尤其是女教徒研究极为欠缺,杜氏书信的发现为我们考察19世纪天主教及教会教育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原始文献。分析杜氏书信的文本,可以了解中国乡村女教徒对天主教概念和词语的运用,以及宗教话语在其性别表达与身份认同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宗教崇拜"和私人情感表达的借用与错位,可以揭示宗教话语在传授过程中被普通信众内化、挪用、再创造的过程。杜氏书信还体现了一种对教义文书的刻意模仿,信仰以宗教话语的形式成为女教徒书写与情感表达的工具,教义灌输也为她们形成和表达自己的宗教及性别身份提供了方式和途径。对杜氏书信的研究,有助于考察19世纪中晚期天主教如何进入中国本土社会,如何影响并改变普通中国教徒的信仰、情感及个体表达。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8,(2):49-57
文学形式是诗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文学形式问题的认知关系着一种诗学形态对文学本质、发展规律等重要问题的判断。五四新文化运动诞生的契机正是胡适等人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格律诗学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对文学发展之束缚,从而提出了革新中国文学的必要性。受其影响,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诗学亦在汲取和整合中西诗学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从"内形式"和"外形式"两个方面来重新建设新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史论》一书,把存在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思潮,放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考量和审视,视其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结构性存在,对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考辫,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为认知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宜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铁蹄下所开办的包括宜昌书信馆在内的商埠及其邮政,深入剖析和阐述了宜昌书信馆邮票。提出了对包括宜昌在内的书信馆及其邮票的观点论述,以供诸家评论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