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瀑布》体现出了元小说的特点。这些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陌生化的手法,它赋予读者一种阅读距离,使其能够抽离虚构的故事,对叙事、艺术、生活等方面做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将现代都市小说家六六的小说《蜗居》中的主要人物宋思明与美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的名著《小镇畸人》(Winesburg,Ohio,1919)中的重要人物哈德曼牧师相比较,以他们所谓的阿喀琉斯之踵为原点,探讨各自文化潜质中迥然不同的现代因素,通过较为细致的文本解读,诠释中西文化中罪感与耻感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蜗居》与《小镇畸人》的文学伦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訏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善于在小说创作中运用暗示艺术,在其部分小说中的标题设置、人物命名、意象选择、景物描写、细节设置上都有明显的体现。暗示艺术的运用,一方面能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徐訏小说呈现出简约含蓄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4.
《煲老鸭》是笔者新发现的一部晚清稀见通俗小说,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均未收藏。文章以此书为例,着重阐述了小说何以插图、插图如何叙事、插图如何可能等三个问题。《煲老鸭》中的插图不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审美愉悦,而且可以让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进行"闪读",促其尽快购买。《煲老鸭》中插图作为空间性的绘画在突破时间性的束缚上有如下叙述策略:连续性绘画、图目说明、时间点选择、心理叙事、情节改造。图像并非小说场面的真实再现,而是作者受其"所知"主导的重构过程。插图之所以具有对文本的互文性功能,是因为词语与图形皆属于符号,因此,二者就具有了同构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非常受读者青睐。尤其是其第一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自1908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安妮热"这一文化现象也随之掀起。运用原型批评理论,集中探讨圣经原型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在小说中的体现,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典型分析了《北京文学》排行榜上两篇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体现的是母性文本的当下关注;《年月日》体现出父性文本的终极关怀,从而推测当代读者需求一种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文化,给写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的本质在于创意。即拿出别开生面的新招,使自己的活动与众不同,出新出奇,吸引读者。《华西都市报》、《商务早报》、《成都商报》三家报纸均以各具特色的策划创意,展现了其报纸不同的色彩和特点,使新闻创意的出新出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闻策划有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奇,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新闻策划;二是正,即着眼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我们在新闻策划时应以正为主,正奇并用,使新闻策划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8.
小说《蜗居》因其内容的现实映射性和伦理观的非主流化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深入分析《蜗居》创作中所隐含的"童话情结",在现实与童话的激烈碰撞中,深度解析其深刻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我”,在作品中担当了两种角色,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我”进入作品形象体系,主要作用是便于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扩大作品的容量。叙述者“我”,具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叙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读者接受,并直接向读者呼话。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小说画面的清晰度又使读者与作品的情景拉开一定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0.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当然要有吸引人的地方,否则受众就不可能停下来欣赏,或者即便是停下来,因为不好看,会立即改弦更张——换找别的对象。“好看”可以宽泛理解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一种可以使人“日常意识垂直中断”的审美吸引。小说要让谁觉得“好看”,关系到作家的潜在读者:是小众还是大众。比如大诗人艾略特,他的《荒原》对许多读者来说是不好看的,作家的潜在读者是小众的,其艺术富有实验性或者先锋性。吕幼安曾经明确表示,他小说的读者是大多数、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硬汉"形象、"冰山"理论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小说中信仰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小说中老人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自身独有的信仰体系之上。宗教信仰使老人能够乐观地对待生命的磨难;人生信仰使老人能够坦然地面对"生"与"死"这一矛盾的人生理念;自然信仰使老人能够在自身发展与自然限制这一矛盾中寻找到平衡点。《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蕴对当今人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是网友们所追捧的新生事物,也是年轻人追赶潮流的体现.网络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通过201 1年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了其来源、特点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小说《京华烟云》可以作为一种修辞活动,蕴含了林语堂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目的是诱发读者合作,即像作者所希望的那样去看待世界。该小说体现了作者林语堂、读者、文本和现实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从外延伸到小说内部,涉及多个层次。在实施劝说读者的过程中,作者使用多种修辞形式激发并满足读者的欲望,使读者在接受这些修辞形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实现小说的最终劝说目的。  相似文献   

15.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含义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其风格与传统小说迥异。整篇小说没有人物介绍,以对话贯穿始终,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了人物。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在此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合作原则是每种语言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会话含义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顺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图书馆收藏小说《狼图腾》的情况和读者对该小说的评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知,《狼图腾》是在美国传播范围最广和接受程度很高的中国当代小说。美国读者通过该小说了解中国社会,唤起对环境生态平衡问题的更大关注,激发读者对小说故事的兴趣,并把对《狼图腾》的理解和接受置于心灵生态来考虑。该小说中“大命”和“小命”的叠加意义,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化的共同表达,使美国读者增加心理见识度,拓宽了观察人与动物、与环境生态平衡的视角,并把生态理念和民族性特点体现到理性思维和认知现实的维度上,满足了美国读者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注重生态平衡的心理需求,这些正是促使《狼图腾》在美国传播范围最广和接受程度很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的小说以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而闻名。阅读康拉德的小说时,读者时常有一种不真实感。这种不真实感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阅读难度,挑战读者思维;另一方面奠定了小说昏暗、压抑的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康拉德独特的写作风格,即给现实事物蒙上一层面纱使其变得模糊。这种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文章以《黑暗的心》为例,从复杂的叙事和场景的模糊两方面来揭示《黑暗的心》中的真实与虚幻,进而阐释出这种真实与虚幻的起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珊·桑塔格的短篇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自1986年发表以来,获得了诸多好评,先后被收录入《1987年度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集》和《80年代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集》。小说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内隐的叙事者和集体式多重叙事声音、聚焦主体的缺席、间接叙事和交流手段的借用等使小说在作品和读者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体现出桑塔格"沉默的美学"的艺术思想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信史,却体现出一定的小说色彩,对此历代学者已达成了共识,它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预言、灾异祯祥和奇闻逸事。其实历史和文学在叙事职能上是相近的,由于司马迁采用口述历史作为史料来源,用“好奇”的审美观来择采史料,并继承了先秦史书中的文学虚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这都使《史记》呈现出一定的小说性,但并不削弱它的史学价值,从其小说笔法中我们同样能获得历史信息。《史记》所以杂用小说笔法,有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也寄寓着司马迁发表一家之言的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20.
物本主义:葛利叶理论主张的核心李伟昉作为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罗伯──葛利叶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一系列理论主张。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其论著《为了一种新小说》中。其中,《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被视为“新小说”派的纲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