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9)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云:“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人注之曰:“恋镜湖春色耳”,谓刘采春也。(《宋诗话辑佚》上,第115页。) 按:“春春”若非有一字衍,则应加人名号。古女子小名选二字者甚夥,如崔莺莺(见元稹《会真记》)、罗罗(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炀帝……偶戏宫婢罗罗”。)、薛琼琼(唐玄宗时良家女,选入宫为筝长,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丽情集》。)、盼盼(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姬曰盼盼”。)、虫虫(宋·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郑举举、王苏苏、  相似文献   

2.
[1]《南都赋》:“琢狎猎,金银琳琅。”(71页)“猎”(来,叶),善音:“土(崇)甲(狎)切”。李善音系统“来”母绝不与“崇”母相混,“叶”、“押”两韵亦不相杂。谨按;李善音”猎”以“上甲切”,当为联绵字的易读。”’狎”.善音“胡(匣)甲(狎)切”,是知李善将“狎猎”视为迭韵联绵词。李善注:“狎措,饰之貌。”《六臣注文选》吕向注:“众饰貌。”“狎猎”亦表示“重接貌”或“花叶参差貌”。如《文选·西京赋》:‘’披红葩之呷猎。”李善引薛琼注:’‘狎猎,重接貌。”《六臣注文选》张铣注:“狎猎,花叶参差貌。…  相似文献   

3.
昭君的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的,但其滚雪球似的发展速度,已将内涵扩充到极至,原有的史实便为丰富复杂的形象所淹没。或以其为民族友好的使者,或以其为民族屈辱的典型;或颂其忠君,或愤其失节;或哀其不幸,鸣其不平,或扬其声名,赞其伟业等。在人们反复叙述与咏叹的过程中,昭君故事的主题不断得到修正,事件的意义逐渐明朗,昭君的形象日益丰满。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人权--董必武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思想非常丰富。他有关宪政的论述比较完整,其宪政思想中,民主是其核心,法治是其基石,保障人权是其目的,由此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行政审判权是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形态。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视角考察行政审判权,应关注其正当性基础、功能模式、组织形态和行使界限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其正当性基础,既要关注其合法性,又要强化其可控制性和中立性;其功能模式,既要实现客观法秩序维护,又要彰显主观权利保护;其运行组织,既要注重其独立性,又要突出其专业性;其行使界限,既要适时拓展其疆域,又要合理界定其审查强度。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标准,为人强调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至上论;为文主张文以载道的道本文末论。根据这一标准,理学家在对屈原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充分肯定其忠君爱国精神,又批评其露才扬己、凸显君过的狂狷个性。而在评价其作品时,一方面赞扬其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不知道、不求道。这使得其楚辞研究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释<诗经>的"其"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其”字句 ,即《诗经》中带“其”的句子。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其”字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 ,多数作定语 ,也有作主语、兼语的。第二类“其”字句中的“其”为语气词 ,如“雨雪其 雨方”、“静女其姝”中的“其” ,不是词头 ,而是语气词。第三类“其”字句中的“其” ,和疑问代词“谁”、“何”、“曷”或指示代词“彼”连用 ,以加强疑问语气或强调指称。  相似文献   

8.
眉公没有专门的思想论著,但其思想从其著作中有所体现。本文深入其著作,从其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入手,结合其年谱及其他史料记载,全面探究其思想,力图对这位长期以来颇受争议、亦儒亦僧亦道的山人作出全面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9.
世族是中古时期据有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以家风、家学为主要内容的世族文化 ,是当时各大家族延续其家世、维持其门第、提高其门望的关键性因素。世族之家风 ,即其家族之精神传统 ,其表象虽然纷繁 ,但其核心则是儒家礼法规范 ,讲求孝义 ;至于世族之家学 ,其最重儒家礼学 ,并且包容文史、杂艺等 ,以增强世族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冷战结束后,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迅猛发展并发挥出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由于相关国际法律的缺乏与其自身的局限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行为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靠国内法对其约束已经显现出局限性。参照其对国际法立法与实施做出的贡献来看,其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法主体的资格。为了规范国际非政府组织,把其更好的纳入国际法治轨道,使其更有效的在国际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11.
琼瑶电影对台湾电影史的影响一直未被评论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华语电影研究中,研究者对台湾电影史的关注点往往也是从早期的台语片、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直接跳到台湾新电影,忽略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创造票房奇迹的琼瑶文艺片。事实上,琼瑶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有助于台湾电影开辟富有特色的文艺片类型,并继承了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不断发展的通俗文化色彩浓重的商业电影传统;同时,琼瑶电影还运用通俗情节剧的模式演绎了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并在社会中产生教化、抚慰的作用。追溯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将通俗剧模式与中国的道德伦理、政治问题、文化反思等联系在一起,一直是中国电影历来的传统。琼瑶电影对通俗情节剧模式的运用,不仅表明了它与中国电影传统的深厚渊源,也表明了它与中国文化传统血浓于水的关系。另外,琼瑶电影在表现爱情王国的浪漫时,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台湾图像。琼瑶电影在台湾影史上共掀起了两次为时较长的观影热潮,在这先后两个时期里,影片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设置等方面也相应地有着一定的变化,这也反映出了台湾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台湾民众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迁琼《海氏族谱》是研究古代著名清官海瑞及海氏家族的重要史料。论题对现存的历代迁琼《海氏族谱》及版本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并对海南现存迁琼《海氏族谱》的刊刻情况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将海南省博物馆的"明代"刻版,考证为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所刻",有助于海瑞及迁琼海氏家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八朝穷怪录》又称《穷怪录》, 撰人不详, 史志无目。是书古无完整辑本, 《古小说钩沉》未辑,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虽提及佚文十则, 但李氏并不以文献整理为主, 且仍有疏漏之处。故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研究, 得《八朝穷怪录》佚文11则, 一一详述, 并加以分析, 以冀得此小说完整佚文文本。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经检阅和解读《无锡金匮县志》、民国乙卯(1915)江阴邓唠《续修薛氏族谱》及光绪己卯(1879)《薛氏族谱采遗》、民国己丑(1949)《薛氏锡山支谱》,考述了薛福成家族之祖籍与谱系。认为薛福成家族之祖籍并非四川苍溪,而是江苏江阴;薛福成之高祖,不是玉佩公薛景珏,而是友琦公薛粜;薛福成之曾祖,不是汉澳公薛稻孙,而是葆光公薛世琛;薛福成之祖父是芗圃公薛锦堂、父亲是晓飘公薛湘,但芗圃公薛锦堂并无兄弟,故又洲公薛玉堂亦非薛福成之伯祖。而且薛福成家族迁锡(无锡西嶂寺头村)的第一代,不是康干时期的玉佩公薛景珏,而是薛福成的七世祖宜斋公薛度,于元末“红巾之乱”,由江阴泗河镇之邓唠里(今江阴市青阳镇邓阳村)徙居无锡兴宁乡寺头镇(今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寺头村)。  相似文献   

15.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瑶的小说,大多有同样的背景,相似的人物,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表现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蒙文通经学四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文通的经学思想承廖平而来并加以发展。他批评汉学流弊 ,倡鲁、齐、晋之学 ,以地域分今、古 ;破弃今、古文经家法 ,而宗周秦儒学之旨 ;其后 ,蒙文通又提出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 ,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见解 ,推崇西汉今文经学 ;后于晚年对今文经学提出批评 ,认为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蒙文通的经学思想内涵丰富 ,经历了四次变化 ,值得认真总结与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玄言诗的新定义承认了佛理内容,也将玄言诗置于说理诗范围做出标定。嵇康等人的作品被看作玄言诗的代表,这与承认玄言诗与其他类型诗歌在体制上的相通性有关,然而为了提高玄言诗地位而赞美实际并不属玄言诗的作品,只能使研究陷入混乱。  相似文献   

18.
~~改革家 ;当他展望未来时 ,因为提不出理想 ,找不到出路 ,便陷入封建士大夫阶级最鄙俗的悲观厌世主义泥潭。”“曹雪芹批判了‘男尊女卑’思想 ,歌颂了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但是 ,却宣扬了封建士大夫阶级没落腐朽的‘红粉骷髅’反动观点。……尤三姐死后托梦给尤二姐 ,说什么‘只因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使人家丧伦败行 ,故有此报’ ,这显然是对尤二姐的谴责 ,对贾琏、贾珍和贾蓉罪责的开脱 ,是曹雪芹硬将自己‘红粉骷髅’思想强加给尤三姐 ,违反尤三姐性格的。”薛瑞生对曹雪芹思想两面性的分析无疑对读者是有启发意义的。冯其庸在 1 983年第 4…  相似文献   

19.
"浙学"本是朱熹批判浙东思想的语言,而《宋元学案》则用来彰显"浙学"的卓越性.《宋元学案》以故事的方式将永嘉、金华、四明各地的思想整合于"浙学"之中,并有意识地将四明地区作为终点而进行颂扬.  相似文献   

20.
方苞与颜李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苞既是文士,又是经师,但他更看重后者,故以程、朱之学自命。他对于当时的颜李之学,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诋毁卫道的一面。他对清初汉学家多有不满,汉学与宋学之交恶,实肇始于方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