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长三角城市群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区被规划的,在长三角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群的同时,其作为一个经济型城市群的后遗症也日益突出.城市群建设不只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复杂的巨型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科学的发展理念或文化枢纽,而长三角区域内历史形成的江南文化传统,无疑是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资源.对于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发展而言,仅仅意识到文化储量丰厚、传统相关度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的是如何在返本开新的基础上实现江南文化的重建与当代转换.江南文化研究是应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这一巨大的现实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经世之学,只有通过作为长三角地区传统联系机制的江南文化、特别是江南城市文化的当代转型与创新,才能为长三角城市的一体化建设提供必需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外部条件,并且造就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两次机遇.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的现代转型.这三个层面文化转型的逻辑是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论断,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与中国先进文化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从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昭示了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党的先进性质;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先进性与建设先进文化的执政党密不可分;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充分重视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坚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实现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有机结合与共生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努力探索以期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两次转型为研究对象,指出一条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嵌合的有效途径,这条途径使民族传统节日在旅游驱动下摸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在旅游开发中的典范,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也为当下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凉山彝族火把节由乡村蔓延至城市,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成长过程代表了中国未来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5.
吴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对吴越文化的界定,随着历史的变迁,是不断有所变化的。两周时期,宁镇(南京、镇江)地区的考古文化称为吴文化,太湖地区的考古文化称为越文化。至春秋战国(特别是经过吴越争霸之后)两支文化渐趋同一,才形成具有统一特征的吴越文化。不过在今人心目中,所谓吴越文化,实是泛指除去上海这个大都市以外,属吴语方言区的浙江一带城镇与乡村的总的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蒋乐平 《浙江社会科学》2012,(2):131-135,160
诞生于钱塘江上游地区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是浙江史前史的立足点.从河姆渡文化开始,钱塘江史前文化与以江淮文化为主体的北域文明交流、碰撞,发展出马家浜文化,成就了一个以挑战、接受、壮大为建构的文化格局,最终创造出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良渚文明和吴越文明.交流、碰撞需要有自己的力量,良渚文明和吴越文明的形成依托于原生文化的质量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路遇 《东岳论丛》2002,23(2):5-12
生殖崇拜是传统生育文化的源头.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生殖崇拜文化逐步向传统生育文化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之后,便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传统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早婚早育、高出生、重生男、轻生女的"早、多、男"的生育价值体系.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对传统生育文化应当批判的继承,不应一概否定.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转型的萌动期,这个时期从中国近代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二是转型的进行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至今.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观念生育文化层面的,有科技生育文化层面的,也有处延生育文化层面的,对诸多不同程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结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培育生成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标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创新成果.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力量之本、定力之基和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经历了多次的文化转型与文化重构 ,每一次原创文化的再阐释 ,都在文化还原中促进了文化发展。中国原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跨文明阐释有三大互动体系 :古今文明体系 ,东西文明体系 ,俗雅文明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化复兴的另一重联系是 ,比较文学研究有三大理论前提与学术原则 ,亦是文化复兴与人文发展的三大定律 :一是要有文学自觉自律的历史文化自觉与独立学科及发展规律可循 ;二是要有跨文明整合的跨文化、跨学科互动体系 ;三是要有文化变革、文明重构的还原与复兴、转型与重构。中国原创文化的复兴 ,不仅需要比较文学的跨文明整合及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学术探讨的深入。中国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是互动同步的一个开放结构 ,“引外融中”“借西改中”“用他构中”是中国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三重境界。文化转型、文化变革、文化复兴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知识力量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西汉是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时期.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各种经济转型相继完成,包括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特征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铢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西汉经济转型之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