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回族武术马宏世居青海境内的回族群众历来喜爱武术,用它来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修炼意志,陶冶情躁,增进友谊,参加竞技和娱乐,在青海体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青海回族武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十三世纪初,蒙古军西征东返时,有波斯和阿拉伯人被编为“探马赤军”...  相似文献   

2.
青海化隆操藏语回族调查马秀梅一、操藏语回族社群的形成化隆县有10万回族,其中群科、卡力岗等地的回族使用藏语。而且这些回族聚居地区的所有村庄是藏语名称,如卡为岗的德恒隆、黄吾具、措扎和群科乡的格尔麻、文卜具、乙沙等。全县用“吾具”(部落)一词命名的十几...  相似文献   

3.
青海回族婚俗文化回族普遍实行族内通婚制。若要娶(嫁)外族人,对方须改信伊斯兰教,随回族习俗,民间称之为“随了”。在历史上,青海回族中存在着倒插门婚、换门亲、上门婚、姑舅亲婚、续亲、姊妹婆夫亲婚等多种婚姻形式。倒插门婚:双方定婚后,若遇男家有困难或其他...  相似文献   

4.
青海回族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以伊斯兰教信仰为纽带 ,经过国内外众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民族数百年迁徙定居、繁衍生息、融汇组合 ,于元末明初形成的 ;形成后的青海回族又经过数百年的分化组合 ,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 ,成为青海具有鲜明特色的世居民族之一 ,为开发建设青海、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还考证了元代西宁王、“卡力岗人”、冶土司、“红毛儿”、明代亦卜剌、“托茂人”等在青海回族史上有重要影响的 6个支脉的渊源、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翔实史料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它与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中,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特别的边缘群体。回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产生的群体,著名的有云南迪庆的“藏回”、大理的“自回”、玉溪的“彝回”和西双版纳的“傣回”,内蒙阿拉善的“蒙回”和青海的“托茂人”等等。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回族与汉族的交往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口承语言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儿”是青海各个地区的回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 ,也是他们喜怒哀乐、爱情观、审美价值观等的真情表白。它具有深厚的艺术性 ,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海回族“花儿”的描述 ,对他们的爱情观作一粗浅的表述 ,以期为今后的“花儿”研究奉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青海地区有一部分群众,他们是青海回族的一支,俗称“托茂人”。过去,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蒙古族相同,却又信仰伊斯兰教。近年来,伴随着青海回族等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托茂人在社会结构、群体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就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这种社会变迁的成因及其走势。  相似文献   

8.
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之实践研究王振岭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基础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俗文化之苑──青海回族服饰文化青海回族的衣着穿戴,具有独特风格。过去,回族男子一般容穿圆领对襟衣服,下着大档裤。但由于季节不同,衣料和款式亦不尽一致。夏装大多为“白汗榻青夹夹”,即内穿白布圆领对襟衫衣,外套黑布坎肩。爱好武术的青壮年腰束黑带,裤...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 ,回族以其“大分散 ,小集中”的分布特点著称于世。这样的分布特点是回族几百年来 ,与汉族等民族相互团结的结局 ,也是回族几百年来求生存图进步的结果。一我国回族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相对集中外 ,其余均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散居于全国各地 ,其中又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云南、福建、安徽等省人口较多。几百年来 ,回族人不管迁徙何处 ,其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的遵从和重商求利的经商活动特征始终不变 ,并在若干行业形成自己的优势特长。但是 ,如果把祖国西部相对固定和集中居住的回族人同内地杂散居且…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居住着一支马姓回族,俗称“库芦湾”人。据“库芦湾”人祖坟石碑记载,明朝初,陕西渭南朗田坡有回族兄弟二人经商来兰州,安居在河口库芦湾,一代又一代繁衍发展到近万人。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封建王朝挑起了西北民族内部和民族间的矛盾,采取“以回治回”的残酷离间政策。桀骜不驯的回族人民,爆发了西北大规模的反清运动。为了避免当地民族间互相杀戮,“库芦湾”人西迁到河湟谷地民和境内的上川口等地定居。“库芦湾”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湟水河和黄河首先开始了放木筏和牛皮筏子搞水运生意。古时  相似文献   

12.
青海回族丧葬文化回族实行土葬,殡埋不用棺。一般中午以前死亡者当日入葬。傍晚后死亡的,于次日晌午和后埋葬。亡人在家不能停放过长,最迟也须在3日内送葬。回族送葬不信风水地脉,不择时日,不论贫富和地位高低,也不论男女,均葬在一个圣地。一般称人亡为“无常”、...  相似文献   

13.
关于青海回族教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回族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当地5个主要少数民族中,回族儿童入学率、大中专学生比例,均为倒数第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对此,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群策群力,以尽快扭转回族教育每况愈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回族宴席舞是宴席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甘宁青等回族聚居区。通过对相关自然及人文因素的系统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即宴席舞起源、形成于河州地区,并由此播布到青海、宁夏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大通,似一叶翡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山青水秀、物产富饶,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繁衍生息,共同发展,描绘了一道道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风景线。 在大通,提起回族,无不想到回族的主要节日──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回族人民在生活上较多地保留着本民族古老的习俗,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回族人民以面食为主,遇有节庆或招待客人时,喜用牛羊肉包糖饺、手抓羊肉、煮鸡或炒“双碗”、“八盘”等菜。在饮料方面,喜喝调有花椒、姜皮、草果、大香、桂皮等的“热物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青海回族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青海回族教育的发展,我们对以回族为主的西宁市城东区的学校、家庭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报出了对策建议。一、城东区基本情况西宁市城东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一。近几年,城东区经济发展显著,1996年全区社会总产值达到2.89亿元(1990年不变价),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在教育方面,城东区根据《城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省市有关精神,继《城东区教育事业发展"八五"《规划》后,又制定了"城东区…  相似文献   

17.
青海伊斯兰教教派与门宦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派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信教人数较多的第二大宗教。明中叶以前,回族、撒拉族中的伊斯兰教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伊赫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派的哲赫林耶、虎夫耶、嘎底林耶和库布林耶先后传入青海地区,形成四大门宦及其所属支系。长期以来,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但影响回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且它的教规和教义,也深深地渗透于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家庭、婚丧、饮食、起居、礼仪等各个领域。穆斯林信…  相似文献   

18.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一、经堂教育的产生 元、明时期,以伊斯兰为纽带的回族先民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其居住形式也以“绕坊而居”固定下来。这里的坊就是今天的清真寺。据史书记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到明初,回族更是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运河两岸,长江南北,回坊遍布,清真寺相继而建,其中,西北尤甚。这一时期,回族先民已在明初朱元璋禁止“说胡语、穿胡服、严禁自相嫁娶”的旨令下,失去了各自的母语,采用汉语文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回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承维系显得尤为紧迫,绝大部分回族先民已不懂以阿拉伯语、波斯语为主的伊斯兰经典。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 ,在整个回族经济研究史中 ,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课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这一时期回族经济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并有所发展 ,但由于史料的相对缺乏以及利用不充分等种种原因 ,有限的研究成果存在相对不足。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进行概述 ,旨在为以后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一、调查资料类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主要有《青海回族调查资料汇集》(196 4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印 )、《甘肃回族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