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基的政治寓言集《郁离子》,“其言评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内容非常博杂,“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有关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内容几乎都涉及到了。我们在仔细考察刘基所论之后,将《郁离子》的内容大致归为五类。对其表现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发现刘基的寓言创作确立了整体性的意识——巨作意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刘基的寓言创作才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寓言文学之林,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研究《管子》对语言和言语行为的看法,认为《管子》中提出的“道在身则言自顺”、“有名则治,无名则乱”、“言脱于口,而令行乎天下”、“出言必信,则令不穷”、“言不周密,反伤其身”、“违言不存口”、“言辞慢,则臣下轻之”、“以天下之耳听”、“去奇说,诘诈伪”、“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等命题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敲诈》中的施为句“We will not pay you ten thousand dollars,but we will pay you twenty-fivethousand dollars”,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其言内之意、言外之力 ,论述了该句在以言行事、以言成事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注骚宏论,浩若烟海。执鞭之余,读骚所得,取名为《〈离骚〉斟酌书》。刘勰有言:“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  相似文献   

5.
予读王伯申《经传释词》以“不”“无”为语词说,窃有惑焉。盖古人于反诘句,本是相反见意,故注家亦相反为说。反诘之肯定句释为否定,反诘之否定句释为肯定。句意本当如此,非释词也“不”“无”既表反诘,岂为语词?试看,凡反诘句,其句型肯定者,其句意则为否定。注家皆相反而说之。如《书·尧典》“嚚讼可乎?”此肯定之反诘句。某氏传曰:”可乎?言不可”。“可”,言“不可”,此相反为说也。故此句意实为否定。《左传》成公十五年,“欲免得乎”?杜预注:“言不得”。昭公元年,“敢乎?”杜预注:“言不敢”。《周语下》:“齐其有乎”?韦昭注:  相似文献   

6.
《德充符》篇第一段前三层,中心在“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一语,所谓“审乎无假”,即明白“其宗”也。宗旨,根本是也。所守之宗与物之迁化相对,而迁化必与差异相联系,由此,所守之“宗”,当指宇宙中一种相对稳定、统一的方面。“不与物迁”的含义:从时间上说,是不随着事物的流转而流转;从空间上说,是不为万物的差异所迷惑。  相似文献   

7.
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 “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  相似文献   

8.
新乐府序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  相似文献   

9.
一、《郑风·将仲子》篇今按:《将仲子》述一女子遇一男子之相挑诱,婉言而严拒之.当采自里巷歌谣,无甚要旨,诗义自明.《毛序》盖用采诗之义,以为诗刺郑庄公不能禁制其弟之骄横,以致其叛乱而作.《郑笺》云:"庄公之母谓武姜,生庄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无礼,公不早为之所,而使骄慢.""祭仲骤谏,庄公不能用其言,故言请,固距之.无踰我里,喻言无干我亲戚也.无折我树杞,喻言无伤害我兄弟也.仲初谏日君将与之,臣请事之;君若不与,臣请  相似文献   

10.
<正> “仆又佴之蚕室”语见司马迁的《报压安书》: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乎!悲乎!上引文字,系据萧统编的《文选》。其中“仆又佴之蚕室”一句,《汉书·司马迁传》作“仆又茸以蚕室”。此句文字略有出入,注家解释颇殊。《文选》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人志切。”五臣注因袭并补充李善注云:“佴,次也。蚕室,汉行割刑(引者按:谓腌割之刑,即腐刑,亦曰宫刑)之室,使其避风养创者。言  相似文献   

11.
《知音》篇是刘勰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知音”本来是对音乐有正确理解和评价的意思,这里借用来指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  相似文献   

12.
言意关系是自《易传》始至禅宗以降一以贯之的中心课题。而庄子的言意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语言符号学(语义学)思想的基础,对魏晋之际言意之辨发出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影响。为此,本文拟从哲学语义学角度》对庄子的言意思想试做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宋。何谓“言”? 庄子说:“夫言非吹也,有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末定也,果是言邪?其未尝有言邪?为异于觳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齐物论》)“吹”,指风吹。“觳音”,鸟之出卵而鸣。“辩”通“辨”,别也。“夫言非吹也”,郭庆藩《庄子集解》云:“夫名言之与风吹皆是声法。而言者必有诠解,故曰有言”。“言者有言”,“即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先进.侍坐》章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的游记文学,古人已经勾勒出一个上限:“山水之名,始于《禹贡》,嗣载《山海经》、《十洲记》等书。若郭景纯之释《尔雅》,郦道元(?~527)之注《水经》,盖亦略疏艮坎,弘长风流。逾乎后代,荟萃成编。”这说明从传统角度看,我国游记文学源远流长。我们不能否认,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这一段,《诗经》已有“游以北国”“驾言出游”的记载,但《诗经》中更多的接触到山  相似文献   

15.
孟郊山水诗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评论孟郊,多喜称道其言愁言穷的诗篇,于其山水诗作则很少提及。这一半因为历史上扬韩抑孟偏见的影响,一半因为他的诗太工于抒写愁苦之音,妨碍了人们对其山水诗的认识。事实上,孟郊的山水诗很富个性、颇具特色。说它是中唐山水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也不为过分。  相似文献   

16.
近代学者王国维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文学评论家,他在《文学小言》中,于高度评价屈、陶、李、杜之后,赞扬苏东坡:“宋以后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者,其惟东坡乎!”诗的发展,确实沿着摒弃道学教条的束缚,抒  相似文献   

17.
南朝初期的刘宋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创作的又一个新台阶.刘宋诗风弃东晋淡乎寡味玄雅诗风而去,寄兴遥思、吟咏性情之风扑面而来,即使是典型的四言赠答诗也踏过东晋以来衰退的风气,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当玄言诗长期统治东晋诗坛,谢氏家族以山水摹状为主要内容的四言体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都为沉寂的诗坛增添清新之气.南朝后期四言诗四言体居多,实属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的杂骚体,极具南朝修辞艺术之美而不失汉魏风骨.  相似文献   

18.
自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见解后,这种没有定状、体积而又无所不在的物体一“气”,便闯进了我国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领域。一千七百余年来,“气”,在我国文论中代有论及,不断发展,在诗文实践中极受重视,所谓“气为干,文为友,跨铄古今,鼓行乘空”。曹丕所谓的“气”,意指秉赋,是说气质修养所表现的文章风格,就是“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他就是以此对建安作家的优劣得失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1)熟读精思,感悟"情致美"。《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此,朱熹道出了读书的方法是熟读精思而后有得的道理。课本所选大都是典范性的作  相似文献   

20.
昨读《新报》有云:清廷西太后密谕驻扎东京公使,令谋缚康有为,若不能,亦必设法杀之。嘻,异哉!吾不意圣神文武自比于补天之神娲者,而竟为此穿窬草窃之行也。夫有为之功罪,天下异议,而凡毗于后党者,则固欲得而甘心,此无足论者。独以公法论之。彼既遁于日本矣,将声罪致讨而执之乎,抑将诱而执之乎?其声罪致讨而执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