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分为前后两期,其前后期历史小说的思想脉络与郭沫若的思想脉络一致.不仅叙述者与郭沫若自我的思想历程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而且被叙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也常常与郭沫若的自我构成互文关系,郭沫若的自我形象常常隐藏在叙述者与部分历史人物的身影里,他们互为投射自我的心灵镜像.之所以如此,与郭沫若不"博考文献",更不求"言必有据",而是"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这种独特的历史小说创作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个性解放思想占据着主要地位。但要全面了解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则又必然涉及到泛神论的影响问题。 现在可知的郭沫若自己谈到泛神论的文字,最早见于1920年1月给宗白华的信中。他在谈及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时候说: 我想诗人与哲学家底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底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底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哲学家底利器更多一种精密的推理。诗人是感情的宠儿,哲学家是理智底干家子。诗人是“美”底化身,哲学家是“真”底具体。(这些话自然是要望你指正的了!)可是我想  相似文献   

3.
李睿 《天府新论》2009,(5):105-110
数字资源已成为郭沫若文化资源传播和交流的主流形式,但长期保存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的工作却正面临技术和责任的双重危机,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保存责任主体的确认、保存资源对象的选择和保存技术体系的构建.本文在调研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为保存责任主体、以"完全保存"为资源选择原则、以"机构知识库"为保存技术方式、通过"数字对象永久标识符"实现资源虚拟整合的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长期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郭沫若为代表,20世纪新诗以"天狗"的雄姿确立了自我主体,并开创出白话自由诗的形式,宣告新诗现代性的获得.中历"水牛"意象过渡,后来诗人转向颂扬"骆驼"精神,自我主体丧失,"我"让位于"我们",自由体转向于古诗体、民歌体,并产生失语症与大话癖等时代症,新诗从诗魂到诗艺都从现代性向古典复归.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将实为理论反思产物的"纯粹意识"作为终极的存在,早期海德格尔则将前理论的"实际生活经验"理解为最终的源泉."纯粹意识自我"是生活的看客,而"实际生活经验自身"则是置身于意蕴世界中的历史性个体."纯粹意识"试图外在地构造一切意义和真理,而"实际生活经验"早已生活在意蕴和真理之中."纯粹意识"是超时间的永恒在场,而"实际生活经验"则是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动荡.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翻译家。他在“五四”前就迷恋上了外国文学并进行了外国文学的翻译实践。“五四”以后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 ,又以翻译德国文学为重点 ,且特别钟情于歌德 ,有着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年春天,一双在“五四”狂飚烈焰中诞生的中国诗坛的“凤凰”,翱翔在日本太宰府的山野上。他们村店索酒,沿路赋诗,逸兴横飞,抱负超远。他们并肩携手,摄影留念,作歌德和席勒的铜象状,以歌德和席勒暗自期许。这一对青年诗人就是郭沫若和田汉。四十年后,田汉写信给郭沫若道:“您在文艺和科学上的某些成就对歌德已无多让”;“比起您来,我的成就是太少了,太浅了。我没有太好地研究过席勒。但是越是读席勒,看席勒,越觉得他的艺术赶上去也不很容易”  相似文献   

8.
一代文化巨人,郭沫若与世长辞了。 这位巨人,用坚贞不渝的战斗,卓有成效的劳动和宏放磊落的风格,在人民的心目中为自己筑起一个崇高的永不磨灭的形象。 郭沫若和伟大的鲁迅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杰作,文化战线的旗帜。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他在评论十八世纪德国的文豪歌德时曾说:“歌德虽说不是单纯的诗人,可是包围着他全人格的那个光轮中,诗人的光彩是要占最大一部分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  相似文献   

9.
胡伟希 《社会科学》2013,(10):106-115
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作为人之精神性存在的历史,称为"纯粹历史"。人类由于有"自我认同"的需要而使纯粹历史成为可能。纯粹历史不是以往人类历史上的种种活动与事件的客观记载,而是关于人的精神性存在之真实叙事。纯粹历史区别于通常的历史在于它是关于人的"自我认识"的历史。纯粹历史以人类生活之意义作为历史验检之尺度,其叙事标准是历史中的"道义";纯粹历史坚持历史之"未完成性",人类历史之前景在于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6,27(5):5-7,51
发生在1961年的以郭沫若为核心的《再生缘》研讨活动,使《再生缘》及其作者陈端生获得了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郭沫若对《再生缘》思想艺术价值,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对陈端生的家世、遭遇作了全面的考证。有关《再生缘》的研讨是一次纯粹的学术研讨,郭沫若在这次讨论中表达了对陈寅恪的尊崇与敬意。  相似文献   

11.
作为理性的科学与作为信仰的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勇 《社会科学》2006,(10):162-168
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未必是反理性的,宗教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对人心的关怀,还提供一种心与物的和谐之境。信仰真空中的作为个体的人或作为类的人都无所畏惧,也缺乏担当,敬畏之心可以使人无限膨胀的私欲适当收敛。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完全可以和谐地相处,为这个世界的心,物特别是心与物之间做出合乎长远利益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仝建平 《晋阳学刊》2005,(3):121-122
童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曾担任陕西等地的"宣抚使",而<宋史·贾炎传>及<大金国志>却误作"宣徽使",这是两种不同的职官,应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3.
黄少安  刘明宇 《文史哲》2004,(6):152-158
经济自由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拓展人们的自由。这里的自由分别指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实质自由的有效增长依赖于人们拥有平等的形式自由,形式自由则依赖于政府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但政府有可能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利破坏形式自由的平等性,最终损害人们的实质自由。因而探求自由的价值、代价与限度的过程,也是寻找政府行为守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本体论应是时空合一本体论,在时空维度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发展到了"太空文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应重新评估以儒学为重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特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准确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实现文化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5.
道德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否满足主体(人或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关系状态。它具有鲜明的属人性、主体性,体现着主体自身的尺度。道德价值的内涵十分复杂,既包括手段价值,也包括目的价值。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承担着规范、约束、塑造和引导社会、人生之重任,而且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度量衡",表征着一个社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和程度。道德具有实践品格,道德价值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服务"功能,使二者实现和谐和统一;特别是如何成人成己,创造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由可以成为发展的维度,伦理为什么不可以?伦理既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它应该和自由一样成为人类新的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伦理对于发展的“工具性价值”十分丰富。伦理的不断提升也是发展的题中之义,美好的伦理(如仁爱、和平、公义、宽容、合作、勤奋、节俭等)本身就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经济学性质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这里在区分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同质性经济学和异质性经济学关系的把握,重点探讨了作为异质性的经济学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师资力量不足、就业难和生源质量低下等因素成为制约高职实现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增进国民幸福、快乐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快乐的必要手段;国民幸福、快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