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政腐败是国家行政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权力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失控现象。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将其铲除。  相似文献   

2.
行政腐败是国家行政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权力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失控现象。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及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廉政是前提。因此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着重阐明权力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是目前我国社会权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 ,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增强权力主体职业道德意识的思想。指出从根本上铲除权力腐败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 ,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目前 ,我国腐败滋生蔓延 ,形势严峻 ,原因何在。本文对其进行了剖析 ,进而探讨遏制腐败的对策。原因 :(一 )社会环境助长了腐败 ;(二 )权力在经济领域的渗透是源泉 ;(三 )制度弊端为腐败提供了机会和保证。对策 :(一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有关制度的建设 ;(二 )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 ,尽快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提高党和国家工作的效率和公信力,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6.
创新与强化权力制约及监督机制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但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相当严重,症结在于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未予足够重视,制约苍白无力,以至失控,导致滋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对此的治本之策在于创新与强化权力制约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是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而正确解决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则是保证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监督意识,以专业技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监督等方面,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呈蔓延趋势,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国目前所经历的剧烈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遏制腐败蔓延的趋势必须依赖于改革的加速和深化,依赖于思想和道德建设,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也依赖于权力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发展政治学原理认为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其腐败程度较之传统和现代时期更为严重。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性。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已成为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突出问题之一。腐败现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为此,反腐败必须从制约权力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公职人员私用、滥用权力的动机和条件,这才是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腐败是政治系统中的“毒瘤”,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一种政治现象。然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政治现象的背后都反映着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美国的亨廷顿在其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什么是腐败(corrup…  相似文献   

11.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腐败的实质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本文分析了中国产生腐败的四个基本原因或基本特征 ,认为解决目前腐败问题要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着手 ,才能使腐败现象彻底改观。而铲除腐败的根源就是继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与当代生产力、生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权力腐败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自90年代以来"穷庙富方丈"是人们形容国企财富再分配的一个生动比喻,在国企纷纷倒闭的同时,一批身为国企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厂长)百万富翁却脱颖而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人们已从道德批判、内部人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过探讨,本文从法律制度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部分国企法定代表人权力腐败的症结在于经济转型时期法定代表人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因此,要想遏制此种腐败现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抓大案要案尽快步入到立法建制和制度创新上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 ,考察我国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腐败历来与权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其自身的特点内含着异化的可能 ,当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为权力异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必须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腐败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15.
体制转轨国家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 ,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 ,造成了腐败在转轨国家滋生蔓延。转轨国家要保证反腐败的有效性 ,就必须有效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增大腐败的成本 ,今后反腐败措施是 :1.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减少任意决策权 ,缩小政府规模 ;2 .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 ,实行“养廉工资” ,以期加大革职的代价 ;3.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以增加腐败的现实成本。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制度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制度决定腐败的机理,揭示了中国现阶段腐败的制度根源:现有的制度导致公共决策领域的范围太大,腐败的机会增多;其次,现有制度导致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最后,现有制度对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不足,惩罚太轻,使得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很低,腐败行为相对“廉洁”行为来说非常“合算”,使腐败行为大量发生变为现实。文章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削减公权 ,减少政府干预 ,理顺监督体制和发挥经济手段在惩罚腐败中的作用 ,可以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提高反腐败资源的效益 ,从而提高对腐败问题的惩治概率和处罚力度 ,减少腐败产生机会 ,提高腐败所付出的成本 ,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力是公权力的核心。如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则腐败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从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入手,才能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正常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到位,政党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理想,社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司法监督机制难以开展。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以合理设置行政权力,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其二,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垂直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党派监督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其三,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其四,建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制度,打破司法保护,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在四大监督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是重点,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将刑事一体化理论运用到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中,是克服地方势力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有力措施,也是侦查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以省级区域为范围实行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一体化,更有助于实现侦查工作的目标和效率。设计贪污贿赂案件区域侦查一体化方案,既要考虑管辖权、侦查权的配置和运作,也要考虑其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