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失灵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生人力资本与银行货币资本的契约,地方高校助学贷款失灵的原因在于契约谈判成本和实施成本高、高校隐性补贴难持续、地方政府承诺难兑现,银行风险管理加强。化解困境的对策是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缔约环境,改进贷款管理,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国务院批准实行的无需经济担保的,由政府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其目的在于保证教育机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缓解了学校资助家庭困难生经费不足的矛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前两批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学生的还款期限相继到来,尽管有些地方政府推出了诸如:受助学生如在毕业前提前还清贷款,地方财政将全额贴息等优惠政策,但是助学贷款的如期归还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干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勇 《理论界》2005,(7):124-126
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规范助学贷款秩序,建立政府、高校、银行齐抓共管的助学贷款体制。  相似文献   

5.
王敏 《理论界》2008,(2):90-91
学校是国家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重要环节,在借款学生、贷款银行和政府之间发挥着联系纽带作用。然而近年来,悄然出现的“学校慎贷”现象,表明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权利义务安排上赋予了学校较多的义务。本文重点分析了学校法律地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出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理顺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学校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几年的发展很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信用缺失、就业压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助学贷款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的措施,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从贷款来源、对象、发放、回收和管理等方面比较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政府资助型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特征和共性;提出我国可借鉴其贷款方案多样、对象宽泛、手续简便、程序规范和专职机构管理等做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几年的发展很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信用缺失、就业压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助学贷款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的措施,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沈日晶  孙月 《理论界》2007,84(8):241-243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为研究框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制度,依照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模型解释助学贷款违约率过高的原因,以及在学生信用体制存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银行是否选择借贷,究竟借贷多少,学生是否还贷等问题。结论表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自主程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商业银行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人们普遍认为银行助学贷款的制约瓶颈是大学生信用差,而事实上是由于目前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利用社保基金信用体系,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制度上遏制助学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自从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以来,助学贷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解决了银行惜贷问题,贷款金额有了较大增长,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这一政策中受益,然而贷款违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本文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现状及违约原因,提出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并与社会变迁构成互动关系.1919一1921年兴起、19221939年在全川实施的四川自费留学贷费政策就是近代中国较早出现的地方政府助学贷款政策.它旨在资助自费进入省内、国内及国外中等以上学校的"寒唆"优秀学生深造,对激发"寒唆"学生求学积极性、促进五四后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展、自费留学高潮的出现以及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局限,实施情况不理想,存在着不少缺陷与弊端.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学生上学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突出性"民生"问题.浙江省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拓展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高校贫困生在身心健康、自主造血、诚信贷款等问题上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一面.但政府、银行、高校以及贫困生本人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是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但在当前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保证新贷款政策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增加贷款种型、考虑供给方利益、合理设计产品等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助学贷款参与主体中,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助学贷款政策的倡导者、制定者,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保障者。银行和学生之间是借贷关系,高校是银行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主体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探索和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展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目前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结构失衡、程序复杂、运作成本高、偿还机制与担保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多种模式交织的助学贷款体系,引入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制定完善的还款监督机制,使助学贷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海南省县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推行难的根本性原因,以及关于在海南省县域全面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及科教兴国战略等国家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质上看,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的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为此,解决高校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问题便成了该政策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拟从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历史源革着手,通过对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与保险机制等若干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在推行过程中遭遇瓶颈,暴露了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文章列举了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如何防范信用缺失进行了多层次、深广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