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西方经济学方法和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不少介绍,但是二者基本上是脱节的;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中较少注意吸收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有用方法,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介绍中则缺少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事实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国际价值论,有分析地采用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方法,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否认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生产力,主要应该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而对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具体观点或结论应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必须克服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假设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用.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在假设运用上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经济学方法论看作一个体系,那么与经济学方法论体系不同层次相对应,经济学假设也有不同分类.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假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分析工具层面,而是在经济世界观和理论硬核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焦点问题之一。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从货币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以此形成了通货膨胀研究的货币论范式。长期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从货币流通的视角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通货膨胀,但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通货膨胀则并未形成体系和范式。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由价值结构到价格结构的分析是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的基本脉络。价值结构——价格结构的分析主线和逻辑脉络无疑将会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的关于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5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的“两种范式”之争,即“‘苏联范式’批判”(1)与“‘西方经济学范式’ 危机”(2),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适用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范式的转换,即用西方经济学 范式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同判断(3)。这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一个缩 影。对上述问题人们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基本看法。“肯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适用性,因此不 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否定者”则反之。对待否定意见,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反驳或批判,另一种是在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前提下,从否定意见中反思现行的经济学分析范式(4)存在的问题并找到 解决方法。本文所要做的是后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价值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学说都绕不开的,同时,经济学的任务又要求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价值问题。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研究价值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与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对接,是当前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学说、西方主流学说和中国古代学说三者关系上,应当确立“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学术原则。经济学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学术创新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基本范式和核心结论是经得起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的。坚持以马列主义经济学为基石,吸收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科学成分,根本目的在于构造既超越马列经典的经济理论范式和苏联经济理论范式,又超越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范式的新范式,即新建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特性的经济学范式,其本质是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后现代经济学”。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但是,由于一些论著不能正确认识当代经济的基本性质和内在矛盾及发展趋势,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经过时,甚至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来取代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令人欣慰的是,也有一些中外经济学家仍然以马克思的科学方法和锐利眼光,突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狭隘方法和理论框架,积极探索现代经济发展内在机制和规律,并形成了许多富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研究成果。不定期地开设本专栏,就是及时提供中外有关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探讨性作品,供教研参考和争鸣。  相似文献   

12.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学,就必须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内容和合理成份。然而,真正能有科学分析地展开这种借鉴吸收工作,又同善于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批判密切相关。没有后者,不仅会出现良莠不分、生吞活剥乃至全盘照搬的错误倾向,更重要的是无法卓有成效地加以借鉴吸收。显然,有分析地批判与有鉴别地吸收,是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不可偏废的两方面。但是,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其中包括苏联经济学界某些理论观点在我国的广泛流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说"认为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并且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努力克服"经济人假说"的缺陷,不同的经济理论范式具有不同的克服路径.新制度经济学的克服路径在于不断的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克服路径在于彻底的制度革命.  相似文献   

14.
价值论与土地价值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价值问题是土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时此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作者认真分析了西方经济学的10种价值论及其土地价值观,初步认为有些价值理论可以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但这些理论还不能成为科学的价值论和土地价值观,唯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论,也是科学的土地价值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作者以劳动价值为尺度,发展了土地价值二元性理论,并对我国理论界几种价值论或土地价值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了比较分析 ,认为前者强调整体性、生产性、历史性和经济性 ,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而后者则强调个体性、交易性、自然性和法权性 ,从本质上看是不科学的。文章以构成产权经济学范式的硬核的个人主义、契约主义和成本收益方法为例 ,剖析了该范式存在的重大缺陷 ,同时也指出 ,在克服了这些根本性的错误之后 ,产权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和具体结论是可以整合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为经济改革的实践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分析范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对象与任务的转换、理论的反思与创新、正确的比较与借鉴、概念与话语的更新、分析手段的更新。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中,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可以正确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沈越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实践给中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中国经济学建设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周冰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黄锟 《中州学刊》2006,26(5):38-40
亚当.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两种不同观点造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分野。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和发挥了斯密的第二种观点,从价值的源泉来说明价值分配的决定,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对分配对象最终归属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第一种观点,从所有制关系论证分配关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但无法从经济上说明要素所有者参加收入分配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两种理论一直是俨然对立的,但在现代经济中,完全可以实现耦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理论界过分推崇西方经济学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象,本文着重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我们创新现代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一种比西方经济学更具包容性的基础.这具体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有西方经济学的交换价值概念,但西方经济学却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西方经济学一般把资本定义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的生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既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自然属性,又有仅适用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社会属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只将劳动者定义为可以发出某种自然力的有用物,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劳动者除了可以发出自然力以外,还拥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20.
后马克思主义是以后现代主义为其主导精神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精神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进行解构,并显示了强烈的建构意图.经济学语境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有与此相同的特点.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抛弃了马克思本质论的研究方法,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