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试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特色的认识误区》一文认为,特色并不是年鉴框架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目前创新年鉴框架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尚未实现突破,强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规范轨道。简言之,年鉴框架的创新要从资料检索途径和框架分类的科学性上寻找突破口,使年鉴框架设计更加人性化,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搞好框架设计是编好年鉴的关键。《连云港年鉴》自1999年创刊以来,紧紧围绕框架的创新,不断提高质量。在1999年创刊号获全国二等奖、2000年卷获连云港市政府社科二等奖、2001年卷获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一等奖的基础上,2003年卷《连云港年鉴》在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中获“中国年鉴奖”暨综合一等奖以及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3个单项一等奖,2004年卷《连云港年鉴》在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评选中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张家港年鉴》自1996年创刊至今共出版12册。1999年,《张家港年鉴》首次参加全国年鉴编纂质量评比,一举获得综合评比特等奖,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三个一等奖。至2007年末,在国家级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张家港年鉴》获得四个综合特等奖、两个编校质量优秀奖。《张家港年鉴》推出的“悬赏捉差错活动”被评为1999年中国年鉴界年度十件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4.
《赣州年鉴》始编于1990年,共编撰了1986~1991综合卷、1992~1995综合卷、2002年卷、2003新农村建设卷、2004年卷、2005年卷。从2001开始一年一鉴连续出版,其中2003年卷《赣州年鉴》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赣州年鉴》框架设计按分类编辑法进行,采用类目、分目、条目  相似文献   

5.
《江苏年鉴》主编方亚光《论省级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江苏年鉴〉的框架结构说起》一文,在系统总结《江苏年鉴》框架设计编纂工作和分析研究兄弟省级年鉴框架设计工作的基础上,指出省级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遵循年鉴属性,贯彻编纂宗旨,体现地方特色,分类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5月11日,在济南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会上,《西安年鉴》2009年卷获得了年鉴最高奖项——综合特等奖,以及框架设计、条目编写特等奖和装帧设计一等奖等3个单项奖,赢得了“大满贯”。这是《西安年鉴》自创刊18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安徽年鉴社社长王守亚《地方综合性年鉴框架雷同的成因研究》一文分析了年鉴框架雷同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进而提出应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适合本地情况和发展特点的年鉴框架。  相似文献   

8.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4):I0004-I0004
《哈尔滨年鉴》1987年创刊。二十多年来,《哈尔滨年鉴》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编纂思想,力求准确把握城市综合年鉴的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框架,努力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哈尔滨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在首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特等奖暨亿利达杯。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一等奖。是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相似文献   

9.
《靖江年鉴》创刊于2002年,至今已出版7卷。其中2004年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全国县(市、区)年鉴特等奖,获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综合一等奖及框架设计、装帧设计和条目编写3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卷获江苏省第四届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比年鉴类特等奖。这是年鉴同仁对《靖江年鉴》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鞭策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编鉴理念,通过不断强化规范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靖江年鉴》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金湖年鉴》编辑部马国顺《加强综合年鉴社会保障内容记载的思考》一文,认为综合年鉴必须完整反映与传递社会保障信息,分析了目前综合年鉴在反映社会保障内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综合年鉴加强社会保障信息收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厦门年鉴》编辑部葛向勇《城市年鉴的框架设计浅议》一文,结合其近几年主编《厦门年鉴》的体会,分析与探讨了有关栏目设置的标准、栏目设置的数量、栏目的排列顺序、分目的设置、内容的交叉处理以及几个特殊栏目的处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增强年鉴实用性是每个年鉴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海城年鉴》的编辑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不断调整更新框架结构,体现时代的特点,增强实用性 编纂年鉴的首要环节是框架结构的设计,它决定年鉴内容的取舍。年鉴框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从连续历史的角度而言,但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年鉴框架也必须随着历史的变  相似文献   

13.
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是指全面反映某一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年鉴,如《江苏年鉴》、《无锡年鉴》、《江阴年鉴》等省(市)地(市、州)县(区、市)年鉴。这主要是就年鉴的分类而言的,与其相对应的是专业(行业)年鉴等。那么,什么是地方综合年鉴呢?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鉴界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意见。对什么是年鉴则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年鉴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而且年鉴在性质、体裁功能、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等方面,与地方志有着根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宝鸡年鉴》从1999年创刊发行以来,已连续编纂出版了10共计1200多万字,累计条目18520条、彩色版面971页、照片7000余张,赠阅发行1.8万册,同全国12个省市60多家年鉴进行了交流。其中2002年卷《宝鸡年鉴》获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优秀奖,2003年卷《宝鸡年鉴》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提名奖、综合二等奖、条目编写二等奖、装帧设计二等奖,并受到省志办的奖励。2007年,市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5.
《镇江年鉴》2005年卷7月份由方志出版社出版。《镇江年鉴》是镇江市人民政府主办、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编撰的地方综合年鉴,1992年创刊,已连续出版了14卷。本卷113万字,共设42个类目、223个分目、1900多个条目(图表)。新版年鉴创新力度明显加大,框架设计进一步突出了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新设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口·国土·环境、沿江开发、2004中国镇江金秋经贸洽谈会、市区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活动等内容。对彩页首次进行专题分类编排,突出介绍争当“两率先”标兵、城市荣誉、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友好交  相似文献   

16.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刊登了国存丰先生的文章《简析综合年鉴与部门年鉴之间的关系》(以下简称《简析》),提出了正确处理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关系的问题,并且以《浙江年鉴2008}和《浙江外事年鉴2008》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观点。笔者从事年鉴工作多年,并且非常凑巧,担任过这两部年鉴的编辑工作,既有编辑综合年鉴的经历,又有编辑行业(专业)年鉴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一文密切结合《上海年鉴》从创刊号1996年卷至2003年卷的编纂工作实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年鉴》坚持不断创新,在框架设计体现年度化、个性化和市场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绍兴年鉴》主编鲁孟河《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文,在对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基本构想和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奋力中游突围,以跨入全国年鉴第一方阵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工作全局,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年鉴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镇江年鉴》分别获得中国年鉴奖、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镇江年鉴》驶上了平稳发展、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