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金毓黻对"东北"范围的界定出发,对东北地域的涵盖范围、东北地域族群与文化的发展特点、东北地域族群与文化发展的归宿等进行了探讨。认为"东北地域"的提法较"东北地区"更为适合;东北地域文化分为两个不同的大类:一是本土化特征明显的族群文化;一是交融特征明显的混合型族群文化;东北地域的政权和族群积极参与构建多民族国家的实践,是东北地域族群和文化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今年的“两会”,“振兴东北”更是与“修宪”、“反腐败”等一道,成为“两会”期是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对东北国有及民营企业的与发展,不啻是既提供了重大机遇,又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群言振兴的析形势下,企业公文也同  相似文献   

4.
张正 《北方论丛》2003,33(3):50-52
近代东北地区是有清一代掘起的故乡。为保征其特殊的地位与安全,清政府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与旗民二重制,加剧了东北的闭塞、落后,拉大了东北与关内沿海等地的差距,这在近代东北农民大起义身上也打下深深的烙印。1860年在龙兴之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的危机,与关内农民大起义共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这次起义的重要意义在于猛烈地冲击了封禁政策,加速了东北土地开发,使东北闭塞的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期是古代行政区划由“道”制向“路”制转化的关键时期,但有关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的置废及其辖境的史料少且分散,甚至不多的史料中又时见矛盾、舛误之处,因此,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史者对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的置废及其辖境变化问题颇有分歧。文章将目前能搜集到的有关这一问题的史料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辨析,再次论证了自太平兴国六年至雍熙二年,长达四年期间,两浙东北路改称的两浙路并“兼总”两浙西南路之推断是不可靠的,而两浙东北路改两浙路的时间当在雍熙二年两浙西南路改为福建路的同时或相前后,并对宋初建、南剑、汀、常、润诸州的改属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一部分。东北方言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京话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东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简洁、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音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斜线/后为可替用词语;括号()内的词为可用词语。T掏心窝子极其诚恳,不做任何隐藏。说句~的话,你就是真到那个地步,我也就真帮不上忙儿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经常见面…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东北特别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自1955年11月至1990年9月,他曾12次来辽宁视察,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后6次来辽宁视察并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辽宁、对东北乃至对全国的各项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北方谈话...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0年爱上了滑雪那项风驰电掣般下降的超酷运动后,我每年冬天都会去东北滑上几回雪。两三年下来,经历东北零下30度的严寒仿佛已成为一种习惯,我同时也爱上了白雪茫茫的北国风光。今年冬大,我毫不例外地再一次选择东北作为我的度假地。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我的目的地不再是滑雪,因为我喜欢上了东北农村的大炕,并打算专心拍一辑北国风光的照片。为此,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选择了最具北国乡村风味的中国雪乡——黑龙江海林市的双峰林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国时期东北职官概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东北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赋予东北有别于内地行省制度的新的行省官制体系。中华民国时期,东北实行了与内地整齐划一的地方官制。后来,由于奉系军阀以“保境安民”为由宣布自治,因此给东北职官制度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地方色彩。更由于东省铁路问题,东北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上极具特点的东省特别区及其官制。  相似文献   

11.
1928年末东北易帜,自此东北实行国民党政府的职官制度。就实质而言,这仅仅是给奉系军阀的统治蒙上一层党治的外衣而已。国民党政府对东北的统治严格说来是从1945年秋东北光复开始的。然而,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存在,使得国民党只能占领东北的半壁江山,国民党的政治制度也只能在有限的地域上推行,并且为时短暂。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我国东北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90年代国内外关于该地区近现代城市发展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对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简单评述,以期能对推动东北近现代城市发展研究有所裨益。一、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在追寻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深刻分析东北现代文学取向的同时,又努力进行着文化哲学的拓展,诠释着东北现代文学与哲学的互进与互动。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提示了文学与哲学汇合的本质,透视出文化哲学语培下的文学批评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影响,在全新的高度上提示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哲学原则,是一部对五四运动以来东北文学中内含的文化哲学进行解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15.
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举措,其关键是如何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因此,对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思考如何把东北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东北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萌 《理论界》2012,(12):128-130
东北少数民族民俗载体研究的框架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运用质性调查研究方法,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对当下东北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传统的、新创的民俗载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归类和描述;二是研究东北各少数民族新创民俗载体产生的共性背景、共性动机、共性条件,以及共性的规模设计、共性功能,寻绎和揭示东北少数民族民俗载体创新的规律;三是设计一定的分析指标体系,对东北少数民族新创民俗载体进行指标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放置于数学模型中,进行测评,推测东北少数民族民俗载体创新发展趋势;四是利用研究成果针对东北某一少数民族或某一民族地区的民俗载体创新工作提出资政性建议与发展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做为中国现代的东北地方史学,发起于十九世纪后期,形成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和四十年代,是从傅斯年《东北史纲》、金毓黻《东北通史》开始的,而以《东北通史》对后来的影响为大。东北地方史形成的初期,是以古民族、古地理做为研究的基础,在方法上受王国维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的影响,并兼采国外之说,分期分章叙述。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国方史学从封建史学中摆脱出来,建立现代的地方新史学。此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方史学的研究几无涉猎。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对东北地方史研究大有新兴之势,匡亚明…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地方工作,他曾一度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在合江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并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一个中心(发动群众)、三项任务(剿匪、生产、支前)”的工作部署,从1946年5月到1948年5月,就把一个政治混乱、经济凋敝、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的合江省,建设成为东北的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从而对推进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出了重要贡献。一、领导和组织册匪斗争合江位于东北边题,北面以黑龙江、东面以乌苏里江与苏联接壤,松花江横贯其中。解放战…  相似文献   

19.
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程美秀对于清代山东移民在东北的概况及他们在农业方面的贡献,我已做过初步论述①,而对山东移民在东北从事商贸活动则涉及很少,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敬请教正.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概况山东人到东北经商已是很早的事,隋、唐、元、...  相似文献   

20.
东北“易帜”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指1928年12月29日东三省由悬挂五色旗改为悬挂青天白日旗。它是中国现代史、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一、东北"易帜"的历史背景(一)日本"满蒙"政策及日与英美在东北的较量。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即后来所说的大陆政策。它把侵略扩张的矛头首先是对准与最邻近的朝鲜和中国东北,其中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东北地区不仅是日本涉足最早、下赌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