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认为 ,印尼政府在 2 0世纪后半期对华人实施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强制同化政策 ,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历史根源是荷兰等国的殖民政策造成了华人与土著民族之间的隔阂 ,土著民族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华人的排斥是实行这一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 ,华人民族主义的勃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该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从民族学的角度 ,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 ,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 ,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 ,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 ;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 ,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 ;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 ,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 :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 ,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 ,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 ,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 ,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 ,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认同的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说明神户台湾籍华侨、华人与日本的其他华侨、华人一样,仍然坚持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作者认为,日本对华侨、华人的区别对待或歧视,是日本华侨、华人仍然坚持民族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小倩 《世界民族》2020,(2):109-116
本文通过追溯邦加岛华侨华人的历史,分析其文化认同的变化,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评估邦加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现状。本文认为,历史以来,邦加岛华侨华人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华人文化认同。虽然经历过苏哈托时期的文化强制,但是邦加华人的文化认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而2000年以后,印尼华人社会通过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所掀起的华人文化复兴浪潮并没有在邦加华人社会有明显的表现。与爪哇岛或其他华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相比,当前邦加岛的华人文化认同更多的是靠身份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华人参政是华人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必经之路。基于马来西亚历史—文化传统的主要制度结构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华人参政的广度和深度。本文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对马来西亚影响、制约华人参政的主要制度进行了剖析,由此揭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参政空间。作者认为,华人的政治参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制度的视角或许并不能解释该问题的全部,但制度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着华人参政的前景和命运。  相似文献   

7.
千百年来,在中国人下南洋的移民潮中,中国在与东南亚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互动、磨合、整合和融合,如水银泻地,落地生根,形成了许多各具人文特征的土生华人。东南亚土生华人族群是中国与东南亚民族关系深厚历史渊源的一个重要呈现。认识土生华人落地生根的这种状态,不仅俱有共生性、多样性和深度性的学术意义,而且还俱有增强克服"中国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去中国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动的和平战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身份"的焦虑困扰着一代代在美华人,曾使之失语、沉默,甚至形成了"沉默的中国人"的群体形象。美国华人文学多层面展现了几代华人的身份焦虑及其复杂成因,涉及历史变革、文化冲突、语言差异、生存困境、情感归属等诸多因素。这已成为美华作家持续关注与表现的一个重要文学主题,它道出了被过滤的历史真相以及人们为了获得生存权利所面对的无奈选择,作为对"单一化"呈现的反抗,打破了西方人眼中源于民族劣根性与缺陷性的华人身份形象。同时,美华文学也增进了人们对于身份焦虑本身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面对这一问题并最终完成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9.
近代四川藏区鸦片贸易及其社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中国藏学》2002,(3):50-58
该文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材料,首次系统地对近代四川藏区的鸦片种植、鸦片运输路线、鸦片价格、鸦片贸易市场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鸦片的种植和贸易给四川藏区特别是阿坝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摧残破坏了农村社会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促进了高利贷的恶性发展,加速了藏民生活贫困化的进程,造成商业贸易畸形繁荣,藏民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生活的贫困化,以及人口减少,民族体质下降等。  相似文献   

10.
鸦片问题一直困扰着老挝北部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体,Lanten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田野调查所收集的不同案例,从一个比较微观的层面上讨论鸦片给Lanten人及其家庭造成的危害,重点讨论鸦片吸食行为对Lanten社区学校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构成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两大重要问题,这在民国时期的甘宁青农村表现尤为显著.研究表明,高利贷贯穿鸦片种植、征收、交换和吸食等全过程,双方存在着密切的历史联系:鸦片生产为高利贷剥削提供了机遇.高利贷成为农民因鸦片问题而遭受重重剥削的重要环节;鸦片因高利贷的助长而更加泛滥,高利贷借助于鸦片而尤为猖獗.高利贷猖獗和鸦片泛滥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并和一些社会现象发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而带来了甘宁青农村灾荒频发'、军阀暴政、农村破产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民国时期甘宁青社会落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的华人穆斯林--兼论不同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的个案分析 ,认为不同的文明并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惟一障碍 ,民族冲突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 ,无限夸大文明差异的冲击 ,对民族冲突实际起到火上加油的负面效应 ;应借鉴马来西亚的经验 ,积极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2年至2016年的美国社区调查数据(ACS),对在美华人与印度人的职场成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检验了人力资本视角和歧视视角相关理论的解释力,着重考察受教育水平、英语水平及工商管理专业训练对华人和印度人晋升经理和总裁岗位几率影响的异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职场中印度人较高的职场成就主要来自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控制这两个变量后华人与印度人成为经理的几率基本一致.此外在教育水平、英语水平和工商管理专业等方面,在美印度人的回报率均高于华人.这表明华人要争取更高的职场成就,一方面要提高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加强文化适应、增加自我表现等途径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20世纪的两个亚洲海港城市中国厦门和菲律宾宿务都与华人移民密切相关。厦门的兴起与华侨出入国并回馈家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宿务的兴起与华侨移入、定居并推动其经济发展亦密不可分。宿务的许多华人移民来自厦门,使两市由移民链条连接了起来。这为港市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提供了条件,也为寻找移民背景下的亚洲港市互动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一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的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地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有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受资料所限,本文只涉及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6.
税收自治权是民族地区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税收自治权对地区产业发展进行调控已经成为广西实施产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到税收自治体制的制约,以及税收立法技术的影响,广西以税收政策扶持产业之路还任重道远.本文在对广西税收自治权及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广西的产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学者们对其界定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本文在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论华族--从世界史与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所有生活在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以外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就是"华族",并认为"华族"包括仍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原华侨及其后裔所构成的"华人",以及泛指华侨、华人的后裔的"华裔".文中尤以19世纪中叶以来一批批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论证了华族的形成与发展,并力图说明,血统成分与文化传统乃是华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变化作了进一步梳理,认为协调和平衡马来人与华人的利益之争从而实现种族和谐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田 《民族学刊》2011,2(4):33-39,93
本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民间文书、口碑资料以及地方文献,透过对1923年发生在川西理县通化地方佳山羌民杀汉人团总事件的历史重构与解读,探讨了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与族群互动因素。文章认为,该历史事件之发生与民国时期杂谷脑河流域的鸦片种植关系密切。换言之,鸦片种植在此区域的普及化诱发了汉、羌族群对于土地资源的激烈竞争,在异常紧张的族群关系氛围中爆发了流血事件。由此,文章进一步讨论此历史事件对当地族群关系、族群认同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不同影响,从而表明族群间的认同、互动形式均与时代情境之变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