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列宁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他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指出了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到达彻底解放的胜利道路。列宁在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敌人的斗争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列宁深恶痛绝地揭露和申斥了一切企图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偷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来的行动和倾向,不倦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战斗性和革命性。列宁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的,也是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时代性质的一个基本判断。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思想并对时代问题的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列宁根据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把握了时代变化的本质,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列宁对时代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是“不完全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几乎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出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强调必须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对大众进行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他重视理论教育在战胜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方面的作用.列宁认为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善于因材施教,尽量用事实说话并使用简洁的语言,他还总结了学校教育、大众教育和自我教育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列宁的这些思想对解决当代我国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思潮。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列宁阶段。从此资产阶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由单纯地公开攻击马克思主义,逐渐转变为攻击与歪曲、伪造并用。在一些资产阶级继续放肆地辱骂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另一些资产阶级“力图依据马克思来推翻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捷克的第  相似文献   

6.
一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诸项经济制度中,最招物议的恐怕莫过于它的土地所有制了。早在18世纪中叶,托马斯·斯彭斯、威廉·奥格维尔等资产阶级激进分子就对土地的私人古有制度进行过猛烈抨击,率先提出了以土地国有化取代土地私有制的政治主张。以后,大卫·李嘉图詹和姆士·穆勒又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出发,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同大土地所有者之间互相对立的分配关系。特别是李嘉图关于地租的理论,把锋芒直指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私有制,从而为土地国有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研究”列宁的名义,对列宁主义进行肆意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这种所谓“学术研究”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列宁哲学思想进行歪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图否定列宁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此,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本文在此略加批驳。 一 批判把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谬论。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列宁的哲学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是不相容的”;Z·A·约尔  相似文献   

8.
经济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贸易。”接着,在“导言”中,马克思在说明了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之后,指出还应当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研究计划,但是,马克思看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突破国界发展的现实,指出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国际化理论,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国际化作了深刻的论述。列宁写道:“自由竞争占完全的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样,列宁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商品国际化,而把垄断时代经济国际化的特征高度概括为资本国际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内存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的情况下,重温列宁的建党学说,坚持和学习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和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思想是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列宁在研究、指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里,列宁较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式道路”发生的历史前提、基本特征等,具有时代特征,至令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条件下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原则。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列宁丰富广博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抽象的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观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相抗衡。它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它就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马克思在致弗·阿·左尔格的信中清楚地作了回答。他指出,德国一些人“想使社会主义有一个‘更高的、理想的’转变,就是说,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思想是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列宁在研究、指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里,列宁较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式道路"发生的历史前提、基本特征等,具有时代特征,至今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汪澎 《学术探索》2012,(2):115-120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一再敦促孙中山国民党以最激进的方式贯彻土地法令。孙中山拒绝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坚持以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改良方案来解决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孙中山还认为共产国际的立即分配土地的指示在策略上有欠妥当,不符合中国实际,因而难以成功。同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赞同剥夺财产,不赞成用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说,没有革命理论指导的革命运动是自发的盲目的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列宁的话,对于我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肃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流毒及其影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不是受正确思想的支配,就是受错误思想的支配。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21
列宁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立足于唯物史观,结合20世纪的世界形势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其一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始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创立了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人权制度。列宁人权思想以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理想和目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提出了国有化的思想。他认为,国有化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是过渡到"全民计算和监督"的阶段。十月革命之后,尽管苏俄的国有化实践大大缩短了工人监督的时间,但是,列宁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国有化并不意味着直接实现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习外国某些有用的经验,作为借鉴和参考。为此,就需要了解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近几年来,国内对外国经济和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已作了比较广泛的介绍。但是,前一个时期,有些同志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说得很完美,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也似乎成了灵丹妙药。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如果真是那样,为什么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无法摆脱经济“滞胀”和危机呢?当然,把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取的态度。所以,在对待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问题上,应当象列宁指出的那样,采取科学的态度,“睁开眼睛来  相似文献   

18.
列宁主义是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世纪初提出的哲学问题,特别是两大构想——把唯物辩证法系统化和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最富于生命力的生长点,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思想源头和理论根据。 加强对列宁哲学思想和整个列宁主义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哲学理论的党性原则?哲学理论本身有没有阶级性或党性?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哲学的党性原则?弄清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展开。我想介绍一下列宁有关这些问题的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哲学的党性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继而为列宁更加深刻、更加集中阐明的。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他说:“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中提出来的。因为,十九世纪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激烈地进行着,而且日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也突出地表现出来。哲学战线上的斗争贯串于各个方面。哲学与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就是当时斗争的突出的问题之一。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反革命的需要,最先发难,攻击马克思主义。他借口实践否定革命理论,主张“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借口哲学的阶级性而否认哲学的科学性,叫嚷“回到康德去”。与此相  相似文献   

20.
自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作为民主制度的标志和象征为人类社会所公认以来,世界上就存在着两种出版自由:一种是资产阶级出版自由,一种是无产阶级出版自由。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无产阶级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出版自由思想的有力武器。它指导了并且仍在指导着国际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时期、在武装夺取政权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为实现无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