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创二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其创业幸福感直接反映了当下我国创业生态和环境的总体水平。以145位"创二代"为样本,探索了创业动机导向、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并检验了创业环境在创业动机影响创业幸福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业者机会导向动机对创业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盈利导向动机对创业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政府环境感知在机会导向动机影响创业幸福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买忆媛  甘智龙 《管理学报》2008,5(2):274-278
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的理论模型和2005年中国GEM报告的地区创业数据,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针对我国典型地区9个创业环境因素与地区创业机会及创业能力实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出我国典型地区创业环境因素对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和创业意图的影响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创业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就业,有人说是创业文化,也有人说是创新等。总之,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结合中国的创业实践,试图明确说明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机会。那么创业机会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需要更多的学科交叉来进一步研究阐明。根据现有的文献,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创业机会是被识别与发现(discovered)出来的。但是,创业的客观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机会可以是被发现出来的,也可以是被构建(constructed)出来的。本文更进一步提出创业机会可以是发现与构建二者兼之(discovered and constructed)。前者是一种客观导向性的印迹(imprinting)过程,是一种具有科学发现特征的机会发现过程;创业机会构建是一种主观导向性的众迹(reflexivity)过程,是一种具有社会构建特征,并涉及创业者、市场、客户等因素综合作用的机会构建过程。本文应用跟踪性问题导向研究的方法,结合创业机会研究的大量经典文献与具体的中国情境,对创业机会本源与形成进行问题导向探索,提出并证实创业机会是一种多途径的探索与形成过程。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创业机会,将大众创业建立在创业机会的基础上,是我国大众创业避免盲创,实现成功创业的重要原理。深入研究、认识与把握创业机会,对于创业研究本身,以及我国的大众创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转型期一个重要的创业现象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加,很多城市中外来人口的创业活跃度都明显高于本地人口,被称为"过江龙"现象,但现有的文献并不足以对这一现象提供系统的实证证据和满意的理论解析。本研究将创业机会建构和克服外来劣势两方面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流动人口跨地域机会吸引和机会开发的理论框架,以捕捉外来人口创业的动力和制约条件。本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4年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外来人口流入地与原户籍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制度距离均显著提高其异地创业的可能性,而其在流入地社会网络的混合嵌入(本地人网络嵌入和同乡网络嵌入)和个人人力资本都能显著增强上述两方面的主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人口流动对于激发创业精神、促进企业家与创业资源之间的供需匹配的深刻意义,以及改善制度环境对于合理配置创业机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情理文化背景下,创业者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情感交流,这种交情行为对把握创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20个农业创业故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探析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交情行为获取创业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以此揭示创业者运用交情行为塑造创业导向性社会情境的行为机理;通过构建创业网络和激活创业资源,交情行为促进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利用,具体表现为交情行为能够促进创业者从社会网络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提高从创业网络中调用创业资源的效率、强化将社会资源激活为创业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创业机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机会是一种满足未满足的有效需要的可能性,它可以视为市场需求和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交集,是企业家所能识别的有效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各学者对创业机会的界定,其次,分析了创业机会的来源,最后,评析了学者们在机会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知风险、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知风险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意愿之间混合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机会识别有助于创业意愿产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显著影响创业意愿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感知风险显著影响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这方面的效应在创业者感知损失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是江苏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目前,江苏省提出"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江苏精神",正是从环境上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灵魂、创优为追求",鼓励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激励高层次人才进行创新创业。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结合结构树洞理论的观点,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高中专院校就业创业部门和毕业生创业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和梳理,总结出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主对"创业"概念从创业前到创业后会有不同的认识及改变。作为刚经历了一个阶段创业经验的女性私营企业主,笔者对"创业"的概念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与认识。以下本文尝试对创业初期步入发展阶段后对"创业"概念进行反思",以此探索经过初创阶段下的企业创业问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业机制是指为推进创业而建立的机构、系统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创业活动是动机、技能和机会相结合的结果。创业机制的基本架构包括创业文化培育机制、创业教育机制、创业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CGSS和世界银行等数据的研究发现,与体制外关系的影响截然相反,体制内的关系圈子显著抑制个体的创业意愿。进一步研究揭示,由于"特权"利益的潜在"诱惑",体制内关系会驱动个体寻求体制内就业而非进行创业;体制内关系对创业意愿的抑制作用在制度成本高的城市更加明显,在政府重点扶持从而商业机会较多的城市则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此外,体制内关系对创业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生存型创业而非寻租空间较大的机会型创业。本文研究刻画了关系资本的"逐利"本性,揭示了抑制创业活力的制度根源。破除"特权"利益、建立以"亲"、"清"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从根本上规避关系圈子的不正当寻租,激发"草根创业"的活力。本文也回应了当下"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扩招无疑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由此带来的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树立"就业难?创业去!"的信念,把更多的大学生推向自主创业之路,实施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高校特别是职业类高校发展的要求。我们高校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规划未来;如何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投入到学习当中;如何冲破传统世俗观念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理想上来。  相似文献   

13.
魏喜武  陈德棉 《管理学报》2011,8(1):133-136,158
研究了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之间的匹配关系,指出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机会的匹配是机会发现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创业警觉性与创业机会之间不仅需要实现强度与方向2个属性维度的匹配,而且要考虑动态性的匹配,其条件是在机会之窗从开启到关闭的期间内,随机出现的机会点必须落在创业警觉性区域之内。  相似文献   

14.
异质性资源、创业机会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究了新创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并采用创业机会视角剖析资源对绩效的作用机制问题,提出了资源-机会-绩效的研究逻辑。来自山东省102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证实:具有高知识储备的人力资源和密切联系的关系资源对创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分别在人力资源与创业绩效、关系资源与创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理论上,不仅甄别出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异质性资源,丰富了资源基础理论,而且有利于完善Timmons模型以推进研究发展;实践上,为新创企业实现资源与机会的良性匹配,最终实现创业成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创业平台赋能如何影响创业绩效,现有文献尚无有力的解释。本文选取"海尔+雷神"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创业平台赋能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创业平台通过由信息权、机会权、资源权构成的结构赋能,由传授经验、解决难题、提高能力构成的领导赋能,由控制力、影响力、效能感构成的心理赋能,由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利用构成的资源赋能,由粉丝文化、互动文化、共享文化、创新文化构成的文化赋能,共同构成创业平台赋能的5个维度,赋能给创业企业。②极致的用户体验带来了用户数量、用户黏性与研发效率的不断增加,而用户差评能得到产品研发的启发,进而有力地促进了销售数量、销售收入、资本估值与融资能力的提高,最后实现了创业绩效的大幅提升。本文启示在于,创业平台对创业企业是赋能,而不仅是管理与激励;多维视角的赋能,有利于促进创业平台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用户导向的竞争力指标,适合于评价通过基于互联网创业平台的创业绩效;了解用户差评对提升初创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机会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本文建立在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领域现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Timmons的机会评价框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深圳、合肥、安庆的创业者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不同地区的重要指标序列存在差异,该差异源于地区间创业环境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起点,也是创业者的必备能力。本文从创业者个性特征视角透视机会识别的本质属性,探讨了机会识别概念、创业者个性特征及构建、创业者个性特征对机会识别的影响,为创业者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业机会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鼓励和扶持创业。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数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由于个体能力和环境问题,生存型创业者在融资方面,面临比机会型创业者更大的困难。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已趋成熟,但面向弱势群体的创业融资难题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创业融资金融体系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两者融合,来解决生存型创业融资中关于融资途径、创业资本成本等相关问题,以有效地解决生存型创业者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创业模型的研究是创业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创业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经典的、有广泛影响的创业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有蒂蒙斯模型、加纳模型、威克姆模型、克里斯蒂安模型和萨尔曼模型,并按照资源、机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指出了这些创业模型的异同点和进一步开发创业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9,(2):148-149
《非理性亢奋》陈志武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一个封闭多年的国家加入全球化秩序的初始期经济大多会迅猛增长,而这种增长往往带来"非理性亢奋",本书谈的是如何弥补众多家庭因规模化生产销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创业机会和中等收入机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