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他在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时,着力论述了民生主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吸收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使他对民生主义的解释更激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作为从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潮向共产主义思潮过渡的先声,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在朱执信的著作中,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含义相同。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他把实现这一革命的过程,称为“社会革命”或“社会政策”。这和孙中山所说的“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是一致的。但朱执信对社会革命的原因、实现的道路及其内容的论述,不仅丰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史上,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仁人志士,其中朱执信算是一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者的典型。 为深入探究朱执信一生所作所为和整个思想,有必要理清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分析其思想特征,以便作出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朱执信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1917年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区划为前后两个阶段。这样划分是符合他自身思想演进特点的。  相似文献   

4.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对中国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富有特色的阐述。他认为,社会革命要密切联系政治斗争,普通百姓是革命的主力军,现代化的军队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他的理论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一八八五年(乙酉)诞生于广州。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知识分子,都曾在广州一些衙门作过幕僚。少年时代的朱执信,在父亲和塾师的教导下,勤奋攻读国学。一九○二年在广州“教忠学堂”接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如饥似渴的探求。在当时的“学外国”的浪潮影响下,朱执信于一九○四年以官费留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活动家朱执信,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尤其是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和传播。本文分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介绍了朱执信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指出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与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朱执信热情赞颂救国运动中的阶级斗争方式。他从社会革命的主、客体角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细民”与“豪右”,并用接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细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其寄予深切同情,他还强调了“细民”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的“细民”思想,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执信(公元1885—1920年)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于1904年去日本留学,学习法政科,并探研数理,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在日本,朱执信开始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开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从此,他一直追随孙中山积极从事革命斗争,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著名的民主革命的活动家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知識分子大批参加了革命。随着斗争激烈展开,以至屡遭挫败,不少知識分子便消沉、动摇,甚至投降、叛变。能够始终成为坚决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一直保持先进的杰出人物,象朱执信那样的知識分子,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于一八四八年二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部划时代的不朽著作公布于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但是,当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也由于清王朝长期“闭关自守”政策所造成的与世隔绝的昏聩状态,中国人那时对马克思主义是一无所知的。直到五、六十年后,在二十世纪初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才零星地、片面地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生平及其学说的是蛰伸,即朱执信,前面已提到。他于一九○六年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左翼代表朱执信在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他留下的大量论述民生问题的著作中,不时闪现着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芒,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宝库中极有光彩的一部分。探求他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色,指出他的思想局限性和产生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肯定他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功绩和地位,这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情况,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朱执信的民生观借鉴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吸收了苏联的经验,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他提出了通过赎买土地政策实行土地国有的土地经营思想、发展实业来振兴国民经济,他的“理想军队”、“理想地区”方案直接面对民众生活,体现了以民为本值得肯定.“理想地区”是朱执信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探索,是一个过渡阶段,它突破了旧三民主义,但还不能认定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代表平民利益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所建立的共和国制度,是与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形成相联系的.1903-1906年,是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最为关键的四年,先后出现了四篇由革命派思想家撰写的阐发革命观念的代表性著述,构成了中国革命观念古今之变的主要历史环节.这四篇著述是:邹容著《革命军》,秦力山著《革命箴言》,孙中山著《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朱执信著《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以这四篇文献为中心,开展观念史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革命观念古今之变的脉络与走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中国如火如荼,但在中国最早引入马克思主义的朱执信却很少被关注。本文意在填补这个空白。同时,通过对朱执信《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的文献解读,从三方面揭示该历史文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跨时代的纲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先生从美国报纸上得悉“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后,认为他当时的任务主要是争取列强的支持,于是把美洲的筹款工作,交由张蔼蕴、赵昱等负责,自己转赴英国进行外交活动,分函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西贡和马来亚等地华侨,呼吁给予中国革命以财政上的支持。并指示黄兴负责领导湖北革命军对清作战,胡汉民、朱执信等相机争取广东反正。说明他当时并没有放弃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总任务。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争取“世界列强赞成中国革命”,这完全是一种幻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朱执信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研究者和他的历史地位之后 ,着重分析了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性、完整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方面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差距 ,并指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两个特征 :其一为中国历史上传统思潮的平均主义倾向 ;其二为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主义表现。  相似文献   

17.
1689年(康熙28年)八月中旬,发生在北京的《长生殿》案件,曾经轰动一时,到现在已是三百周年了.被牵连进这一案件的人,据各种资料记载有侍读学士朱典、右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翰林院检讨李澄中、国子监太学生洪升、查嗣琏、陈奕培等“几五十人”.其中受害最大以致影响终生的,乃是诗人赵执信.长期以来,对《长生殿》案件的起因和赵执信与此有关的言行,在研究者中颇有争议,偏重强调了朋党之争对案件人物的影响,致使赵执信自身独具的形象有所失真.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形成中,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命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更有中国革命派思想家综合中西古今思想资源所进行的融贯与创新,如邹容初步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确立的三民主义、陈天华主张的国民革命与英雄革命相区分、朱执信主张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并行,其中不仅包含了反清的内容,也不仅包含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还包含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9.
赵执信是清代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 ,都有很高的建树。赵执信的诗歌 ,内容丰富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社会诗、写景诗、咏怀诗、咏物诗、咏古诗、友情诗、游仙诗七类。赵执信的作品 ,在创作方法上兼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他思路深刻 ,善于深入现实 ,选取题材。他力去浮靡 ,使语言直而不俚 ,高而不诡。他从其所近 ,从其所需 ,自由选择多种风格。赵执信学识渊博 ,驱遣典故 ,讽颂时事 ,词语极为丰富。赵执信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作深受后人喜爱。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和欣赏他的诗…  相似文献   

20.
1920年1月底至2月初,上海厚生纱厂到湖南招收女工一事在湖南省会长沙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在长沙《大公报》、《湖南日报》、上海《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辩论。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选择其中的15篇文章,加上自己的评论《我的意见》一起以“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编入《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第七卷第六号),这组文章反响甚大,影响深远。后人甚至认为此文标志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而参与其中的穆藕初、朱执信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朱执信(1885-1920)是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