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学散论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人们在说话时要表达的事物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的本身意义,有时由于场合的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语句结构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有时还会为了其它目的而说出事与愿违的话。该文就语用分析和语用原则来浅析“以言行事”,并讨论了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话语行为不只是一个外在的、可以被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的行为,而且,它还应该是一个可以被交际双方能够理解的行为。在这里,所谓的理解,就是语句的意义或句子的涵义被交际双方所了解和领会。如此,就意味着话语的理解连接交际双方彼此的思想。进一步讲,当人们说:"我理解了一个语句的涵义"时,也就意味着,说话者理解了这一语句推论的上、下端,并且理解了这一语句的理由,以及作为理由的语句还能够得出一些什么样的其他语句来。文章在分析感受质、言语机能与会话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的特征与关系,探究了在语言逻辑视域中掌握这种特征与关系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英语交际和用其它语言交际一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说话人用英语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听话人通过同样的工具来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进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由此可见,交际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说话双方的听说能力.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各种课程紧密而有机的配合,制造一个有利于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地练习,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本人打算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决,从精读课的角度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日常语言的维度,斯特劳森批驳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而提出了崭新的指称观。在区分语词/语句,语词/语句的表达以及语词/语句的使用基础上,斯特劳森指出意义即语词和语句的功能,而指称则是语词和语句使用的功能。他的指称理论开创了语义学向语用学转向的先河,在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找到了新的契合点。然而,其理论依然存在着有待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影响和制约语义,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境对意义理解具有制约、解释作用。因此,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语言意义和社会意义。语言意义是语言体系中所固有的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总体或属性或关系的概括认识,是语义的核心,它不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舍弃了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和交际内容的变化所产生的临时意义,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意义是言语意义的综合和概括;言语意义是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思想时双方所理解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言语意义是对语言意义的具体运用,和运用的结果,它往往和具体的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言语意义是具体的、复杂的、多变的。一、语境的定义及…  相似文献   

7.
汉、英语“方位成分+存在谓词+存在主体”的语言形式表示“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的意义.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词来表达“存在性”或“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这一语词根本不同于“存在者”、“存在物”,“存在”是一阶语言的谓词,用来断言一个一阶语言的主词是属于外延语词还是内涵语词.因此,“存在物存在”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语言的阶.  相似文献   

8.
交际活动中,表达者除了直接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的意思,让对方能正确理解外,有时也会说些抽象的门面活或一些有正有反、有此有彼的能多向理解的话,也可能故意不直接挑明自己的意思,迂回曲折,导使对方产生联想作出推断后才能理解自己的其意所在。接收者在理解句义时一定要把握语句本身跟语句之外的各种语境因素的关联性。所谓关联,就是一句话跟语境因素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又不能单独从一句话中得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关联性,利用语境准确理解会话中特定的句子意义:一、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人们在交际中,为表示礼貌,常常说些客套的问候语,汉族人互相问候时常用眼前应景  相似文献   

9.
思想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表达,也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外壳才能流通.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那些停留在大脑皮层,尚未被思想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旁人怎能知晓?思想的岩浆在脑海里左冲右突,寻找突破口,可要将它们付诸言辞,准确地表达出来却非易事.人们发现自己的语言库存常常捉襟见肘.纵使最杰出语言大师也会有拙于表达或辞不达意的时候.实际上,要想用语言百分之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是表达者无能,而是因为语词是有限的,而思想却是无限的.有限的词汇怎能容纳得下无限的思想呢?还有,思想虽然被赋予了可供交流的语言形式,但能否为他人完全理解或理解多少却很难确定.表达不能被人理解并接受,那么思想仍处于被遮敝状态,很难流通.可以说,对于任何思想家、文学家来说,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表达困难,以及因表达不畅而给读者(或听者)带来的理解困难——亦即本文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语言行为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意图.其交际形式多样,功能意义重要.在小说<牛虻>中,作者应用多种形式的非语言交际来刻画主人公牛虻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些形式有:声音、眼神、面部表情、人的动作等,特别是手的动作以及人的衣着,随身用品和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体现思维,思维是内在的语言。一方面,人类思维的模仿能力和隐喻能力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现力;另一方面,无论多么丰富的语言都没法完全准确地表达思想,或表达出来的效果与思维不一致。文章主要从语用的模因思维、礼貌原则、隐喻方法和语言力方面探讨语言与实在,即语言在社会现象中的具体体现。不仅考察语词(或意义),还关注人们使用词所涉及的具体境况,以期通过对语词所在社会现象的讨论和思考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话语分析在对语句或语篇的研究中,以分析具体交际语境中语句的真实语义为主要目的。语用学综观论主张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范畴,围绕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适应性来观察研究语言的使用与选择。话语分析与语用学在探讨具体语境中的言语使用、话语意义传递等涉及言语交际互动领域多有交叉并有许多共同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言语使用时如能从这两个研究领域出发统合运用,可对所考察的话语有更加全面的解读。而以语用学综观的语言使用"三特性"来分析交际语境中的话语选择与表达,经由语用学综观的研究路径达至话语活动的微观分析解释层面,可以对话语样本做出可信的分析解释,为话语分析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解释工具。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为着交际而存在的,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交际中,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固然应该使用精确的语言。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在使用精确语言的同时还要使用模糊语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模糊语言反而比精确的语言在表意上更为准确,更能满足交际的需要。例如: 1.甲问乙:“你觉得这部电影好吗?”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在思维或议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涵义的情况,即一词多义的问题。虽然某个多义词有哪些具体的涵义,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一个多义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或者说,一个语词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表达非集合概念?却是逻辑学所感兴趣的,并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在交际活动中,句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使用单位,它只能完成一次较为简单的交际任务。人们为了完成比句子更复杂的思想交流任务,常常用若干句子组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在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由于表达某个中心意思的需要,往往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织起来,成为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这就是句群,也可以说句群是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一种过渡型的语言使用单位。  相似文献   

16.
“简练”与“明确”是人类语言追求的共同目标。作为社会最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信息传播媒介,能否用尽量简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义内容,常常成为评价语言体系和个人言语行为的价值标准。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除了表达意义内容所必需的语言形式以外的其他形式,都被视为多余、累赘。但是“简练”与“明确”常常会发生矛盾,难以达到完全的和谐统一。这是因为语言在历时的演变和共时的交际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失去某些意义成分。如果某个词的意义已经弱化、模糊或衰竭,往往需要加上一个与之意义相同的词来弥补已经失去的意义,或者加上一个与之意义相斥的词来表示一个新的内容。这样原词和新加词共存于同一语言层面上,就产生了“词义羡余”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比喻不只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或方法,是想象或联想的语文表达,是自然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方式。要理解用自然语言铸就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哲学、科学成果,就必须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意义。比喻的意义既不是语词的词典意义,也不是与语词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的所谓新意,比喻的意义是在语词的词典意义的基础上生成的,而又与词典意义不同,读者通过表达比喻的假陈述或伪命题,常常有新奇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进行交际时,人们选择使用一定的词汇、一定的语法结构,通过一定的语音语调,来表达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要用语言进行交际,人们必须掌握语言技能(Linguistic skills)。但是,语言技能只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一个方面。应该看到,使用语言本身是一项社会活动。通过使用语言,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或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社会现象本身错综复杂、丰富多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人们通常用口语形式表达委婉语,它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有些词语使人尴尬,惹人不快,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无礼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场合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通常使用委婉语。英语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交际中运用普遍,了解并掌握其口语表达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作为全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学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流于字面,溢于言表,是全民语言所共有的语义,可以凭借社会文化环境,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了解;但是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则可能藏于字里行间,蕴于语言深层”。①它与全民语言相同的一面很容易为人们所把握,但是它属于美学范畴的方面则不易为人们所领会。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往往在于它“藏于字里行间”和“蕴于语言深层”的方面,这也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探寻文学语言之美可有多种途径,本文拟借助语用学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